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猛 《西北植物学报》2011,31(11):99-105
试验分别于湖南、广西两地选取4个不同生境(长沙、湘西、永州及桂林),每个生境同时种植3个不同香稻品种(‘Basmati’、‘湘晚籼13号’、‘中香1号’),测定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并结合4个种植区的生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同一生境下不同香稻品种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极显著,品种间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大小依次为:‘中香1号’>‘湘晚籼13号’>‘Basmati’。(2)不同生境下相同香稻品种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极显著,生境间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大小依次为:长沙>桂林>永州>湘西;对其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的生态因子是灌浆期的日平均温度与相对湿度。(3)生境与品种对香稻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具有交互效应。其中桂林种植的‘中香1号’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桂林种植的‘Basmati’和湘西种植的‘湘晚籼13号’与湘西种植的‘Basmati’籽粒所含可溶性蛋白质最低,并具有极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证实生境对香稻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山东曲阜发现蓝额红尾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蓝额红尾鸲(Phoenicurus frontalis)属雀形目(Passeriformes)鸫科(Turdidae),分布于中国中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越冬至缅甸西南部及印度支那北部。在我国西南部常见,繁殖于西藏南部、青海东部及南部、甘肃南部、宁夏、陕西南部秦岭、四川、贵州和云南的高海拔山区。冬季移至繁殖地域内的较低海拔处,部分鸟往  相似文献   
3.
应用AmpFLSTR~Y-filer~(TM)PCR Amplification Kit荧光标记复合扩增试剂盒(ABI公司),对曲阜地区11 18名孔姓男性个体血样DNA进行PCR,扩增,统计分析17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学参数。实验结果显示,17个基因座除DYS385a/b基因座检出51个单倍型外,其余基因座上分别检出4~11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0009~0.8265之间。由17个基因座组成的YH单倍型系统共检出206种单倍型。根据Y-STR单倍型推断了Y-SNP单倍群,发现曲阜孔姓有3种高频单倍群:C3、Q1a1和O3,前两者有着明显的单祖先扩散结构,最可能是孔子类型。本实验通过对曲阜地区孔姓人群群体17个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的调查,记录、保存孔姓人群遗传学数据。  相似文献   
4.
产业动向     
<正>"十二五"期间我国育成粮食经济作物新品种370多个近年来,我国农作物品种自主创新和生产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培育了一大批单产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以及一批轻简化、标准化的先进实用技术。"十二五"期间,我国共育成粮食和经济作物新品种370多个,形成了一批原创性重大成果,为粮食产量"十连增"奠定基础。其中,优质香稻品种占国内高档香米市场70%以上,打破了国外品种在高档米市场上的垄断;小麦新品种济麦22,占全国小麦种植总面积的12%;一  相似文献   
5.
选取23种香型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利用分子标记检测方法,进行了10个与稻米食味品质相关基因:耽、SSII-3、SBE3、AGPiso、SSIII-2、AGPlar、P比、SSI、ISA、SSIV-2的基因型分析。结果发现,含有最好食味品质基因型的水稻是“2845”;其次是“松香早粳”、“苏沪香粳”、“B1”、“武运2645”、“通运粳”、“银香28”、“香粳49②”、“99983”、“W香99075”、“07-08”、“云粳优15”、“29185”、“南海318”:另外9种香稻,“大华香粳”、“武香14”、“香粳”、“Della光身稻”、“大粒香”、“泰国香稻”、“C香517”、“香稻1号”、“中香1号”都分别含有一些可能会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基因型。开展本研究不仅能够使人们对这些香稻食味品质基因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还可为今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培育优良食味品质香稻新品种和亲本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基因型信息。  相似文献   
6.
山东曲阜晚始新世黄庄动物群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本文记述了一个在山东地区首次发现的晚始新世动物群——黄庄动物群。填补了山东晚始新世地层上的空白,描述了四个新种。  相似文献   
7.
香稻拥有浓郁的香味和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得消费者的喜爱和育种专家的重视,挖掘和利用香稻基因资源为培育优质香稻品种奠定基础.水稻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OsBADH2)功能的丧失导致稻米具有香味.通过对10份香稻品种OsBADH2编码区进行测序分析,明确其变异类型.根据香稻OsBADH2第7外显子8 bp的缺失,设计功能标记E...  相似文献   
8.
研究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l在香稻上的危害与产卵特征,结果表明香稻田中褐飞虱的自然种群密度基数远高于非香型稻。从7月22日至8月31日香稻田中褐飞虱的自然种群密度一直增长,在武香988和鄂香1号田间的若虫分别从7月22日的7头丛和3头丛上升至8月31日的126头丛和73头丛。香型稻田间的褐飞虱的自然种群密度增长慢于非香型稻田间。香稻与非香稻田间褐飞虱成虫出现的高峰日相差不大。香稻田中褐飞虱产卵株率高于非香型稻田,其中最高的为鄂香1号,达到74.27%。香稻田间株平均产卵块数几乎为非香型稻上的2倍,但是香稻上的卵死亡率(鄂香1号为39.24%)显著高于非香型稻上的(鄂中5号为27.58%,两优培九为27.21%),且产卵部位有一定差异。鄂香1号第Ⅲ叶鞘上卵块最多,占总数的60.98%,武香988的第Ⅱ和第Ⅳ叶鞘上产卵较多,第Ⅰ叶鞘上没有稻飞虱产卵。非香型稻鄂中5号上产卵最多的是第Ⅳ叶鞘,第Ⅰ和第Ⅱ叶鞘上没有褐飞虱产卵。两优培九除第Ⅰ和第Ⅴ叶鞘上没有褐飞虱产卵外,第Ⅱ、第Ⅲ和第Ⅳ叶鞘上均有褐飞虱产卵,而且卵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16对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引物分析78份来自南亚的香稻资源和18份广西种植的香稻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南亚的香稻资源中,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3~13个,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5.31个,广西的香稻资源中,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基因数2~9个,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44个;南亚香稻资源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5,广西香稻资源平均PIC为0.41;南亚香稻资源平均基因多样性(Hs)为0.60,广西香稻资源平均Hs为0.47;说明了南亚香稻资源比广西香稻资源具有更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南亚香稻资源或大部分的广西香稻资源各自聚为一类,说明大部分南亚和广西的香稻种质资源存在遗传差异性和地理远缘性。  相似文献   
10.
香稻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60个水稻SSR标记, 对来自国内外的370份香稻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共检测到361个等位基因, 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幅为2~10个, 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663, 变幅为0.104(RM308)~0.885(RM2634)。籼粳亚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明显差异, 籼稻的等位基因数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选育品种, 选育品种等位基因数仅为地方品种的86.5%。分子方差分析表明, 香稻材料中总变异的43.08%是由于亚种间的遗传差异引起的。不同稻区的遗传分化程度总体介于1.69%~14.40%之间。其中, 华南与西南、华中与西南地方品种间遗传差异的分化程度达显著水平。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明显分为籼粳两大类, 同时地域相同(稻区)、相邻省份的香稻材料基本归为同一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