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腹足类诱食物质的研究工作还很少,且主要集中在鲍等一些植食性种类上.这些工作大多套用在鱼类上常用的相关研究思路与实验装置[1-3].  相似文献   
2.
方斑东风螺单孢子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 Link, 1807)单孢子虫病进行了首次报道, 对其病理学特征、流行季节和诊断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方斑东风螺被单孢子虫侵袭后, 吻管、足肌、肠、消化腺、鳃、胃和肝等器官引起一系列病变。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到肠上皮黏膜组织细胞布满该虫营养体和各发育期的多核质体, 造成肠结缔组织呈现炎症反应。寄生部位病灶肿胀、混浊、坏死、崩解。    相似文献   
3.
台湾东风螺精子发生和精子形态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柯才焕  李复雪 《动物学报》1992,38(3):233-238
透射电镜研究结果表明,台湾东风螺(Babylonia formosae~**)精子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形态变化,主要有核逐步拉长、染色质浓缩、顶体形成、线粒体逐渐发达与融合以及中心粒演变为轴丝等过程。其中精细胞分化可分为6个时期。成熟精子的外形呈发丝状,由头部和尾鞭两大部分组成,头部包括顶体复合体和核,尾鞭可分为中段、主段和末段。精子的形态及功能与软体动物的系统发育有密切关系。本文还就台湾东风螺精子形成过程和形态与其它前鳃类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采用培养法与荧光显微计数法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养殖水体和底沙的细菌数量进行了调查, 并监测主要环境因子, 包括水温、盐度、pH、溶解氧、水体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底质总氮(TN)、总磷(TP), 旨在掌握方斑东风螺养殖环境中细菌数量变化情况, 并探讨细菌数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 东风螺养成期水体总细菌(WTB)、异养菌(WHB)、弧菌(WV)数量分别为: 4.15×104—4.36×106 cells•mL–1、4.13×103—9.67×105 CFU•mL–1、1.83×102— 1.42×104 CFU•mL–1; 底沙中异养细菌(SHB)和弧菌(SV)数量分别为:1.26×106—3.69×107 CFU•g–1和6.25×104—2.07×106 CFU•g–1; 水体总细菌显著高于水体及底沙中异养菌及弧菌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水体总细菌数量与溶解氧(P<0.01)和亚硝酸盐氮(P<0.05)呈显著负相关, 与氨氮呈正相关(P<0.05); 水体异养菌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 与溶解氧极显著负相关(P<0.01); 水体弧菌数量与温度呈负相关(P<0.05); 底沙弧菌数量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 底沙异养菌(SHB)与各环境因子无明显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温度与溶解氧在该养殖系统中占重要地位, 不同时期环境的主导因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薛明  柯才焕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7):1965-1972
采用室内模拟方式,研究了方斑东风螺在饥饿及摄食饵料分别为贻贝和沙蚕3种情况下暴露于水体镉(Cd2+,50 μg·L-1)10周后的存活、生长、螺体Cd蓄积及有关毒性效应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饥饿与同时水体Cd暴露降低了方斑东风螺的成活率,且螺体糖原被最大程度动用,摄食有助于螺体抵抗Cd毒性;方斑东风螺肝胰脏DNA受损伤后在摄食状态下随时间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自我修复能力,但长期禁食使螺的DNA完整性降低且不能恢复;饥饿引起方斑东风螺体组织萎缩,并导致Cd蓄积与金属硫蛋白(MT)含量升高,摄食螺因体质量增加的稀释作用而具有较低的Cd蓄积与MT含量;摄食贻贝的方斑东风螺较摄食沙蚕有更快的生长率和更低的Cd浓度.表明饥饿加剧了Cd对方斑东风螺的毒性;不同饵料对方斑东风螺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并间接影响螺体Cd蓄积、MT诱导和糖原消耗.应用方斑东风螺等海洋腹足类作为环境监测指示种时应考虑栖息地食物丰度和饵料类型等的影响.方斑东风螺高密度工厂化养殖中应注意合理投饵并定期监测海水Cd浓度.  相似文献   
6.
在温度(29±1)℃、盐度28.5±0.5条件下,研究了卤虫、蟹类、虾类、贝类4种饵料单独及混合投喂20d后对方斑东风螺稚螺(壳高1.5~2.0 mm)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投喂卤虫组(62.65%)存活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卤虫+贝类组(40.09%)存活率高于单独投喂贝类组(34.36%),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独投喂卤虫组壳高、壳宽最低,单独投喂贝类组壳宽、壳高特定生长率最高(6.02%/d,6.67%/d),但与卤虫+贝类组差异不显著。卤虫组壳高、壳宽变异系数低于其它各组,其中壳高变异系数显著低于其它各组,壳宽变异系数与其它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果说明投喂卤虫有利于提高方斑东风螺稚螺存活率及个体大小整齐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热激蛋白P-Hsp70基因表达对不同温度下方斑瓢虫Propylaea quatuordecimpunctata成虫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显微注射递送dsRNA的方法对方斑瓢虫成虫的P-Hsp70基因进行干涉,利用qRT-PCR检测方法计算P-Hsp70基因的干扰效率,同时观察P-Hsp70基因被干扰后方斑瓢虫成虫暴露在不同温度(32、35和38℃)下的存活和繁殖情况。【结果】显微注射递送dsRNA的方法可有效抑制方斑瓢虫成虫P-Hsp70基因的表达。显微注射ds-P-Hsp70处理组方斑瓢虫成虫在各个温度下的存活率、寿命和繁殖力均显著低于未注射dsRNA的对照组。在32、35和38℃下,显微注射dsRNA 24 h后方斑瓢虫成虫存活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5.5%、16.7%和56.8%,成虫平均寿命分别缩短40.6%、51.2%和65.8%。在32和35℃下,显微注射dsRNA成虫繁殖力分别降低了37.5%和100.0%;在38℃时,无论注射dsRNA与否,成虫均未能产卵。【结论】热激蛋白P-Hsp70基因在方斑瓢虫成虫抵御高温胁迫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