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上三叠统黄山街组的哈萨克虫是一种已经绝灭了的淡水甲壳类,它与背甲目的淡水鲎虫是形态相似、关系密切、平行演化的两个枝系,但地质和地理分布远比后者短和局限,在划分和对比有关陆相地层上十分有意义。过去国内外学者曾对它进行过多次研究,但对化石本身一些结构构造和形态功能的了解还不十分清楚,甚或有错误。本文所研究的材料采自吐鲁番、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270块标本上有400多个体,近半数保存有软体印模,有些标本连胸肢上透明的扇叶的轮廓也由刚毛的痕模压印了出来,有些标本上还保存有卵粒、食物团、才由肛门排出的粪便以及刚刚孵化出来的幼仔等,精美绝伦,堪称化石矿珍藏。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发现哈萨克虫有一对远远分开的眼睛长在唇瓣后侧前额的外缘,背器官下方的圆形凸起不是“一双愈合的复眼”,而与颚间片上的构造有关;除第二触角外还有第一触角,比前者略短;11对胸肢的最后两对稍有变化,其前端的3个内肢退化成2个,修正了过去对每个胸肢结构构造认识上的错误,找到了鳃副叶与扇叶的正确位置。记述了淡水鲎虫与哈萨克虫的区别,阐明了后者的生活习性,并对其个体发育、筋肉系统、血液与脱氧的关系、生存古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三种贝母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3.
暗紫贝母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中国拉拉藤属(茜草科)资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湖北贝母生产中存在繁殖系数低的问题,研究了单鳞片砂培繁殖对提高鳞茎繁殖率的效果和原理。试验结果表明:1.单鳞片繁殖率为对照种鳞茎的5—9倍,2.低温(2—10℃)预处理4—8周和暗条件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子球形成率,促使子球迅速长大,3.植物激素(6-BA、KT、2,4-D)处理,有利于促进鳞片不定芽原基的分化,繁殖率为种茎繁殖的9—11倍;4.单鳞片繁殖的小鳞茎主要发生在鳞片基部的茎盘上,还可发生在鳞片的远轴面上,但不发生在近轴面。  相似文献   
6.
甘肃贝母属新植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贝母属(Fritillaria)大多数种类的鳞茎在我国供药用,即中药“贝母”,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之功效。据记载该属国产种类约有28种和一些变种,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需要量大,挖掘过量,近年供不应求,新资源亟待调查与开发。本文将报道甘肃贝母资源调查的部分结果:2个新种、1个新变种和1个新栽培变种。兹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疆草原地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8.
湖北贝母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我国特有植物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Hsia,百合科)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核型(2n=24=2m+2sin+4st+14t+2st~(sat).)  相似文献   
9.
作者于1986年参加巴尔鲁克山真菌考察,并到阿尔泰山地、伊犁谷地、吐鲁番等地采得黑粉菌标本70余份,鉴定为8属36种,13种为我国新纪录,它们是石竹叶苔炭黑粉(Anthracoidea caryophylleae Latour.),卡里炭黑粉(Anthracoidea karii(Liro) Nannf.),范基灰黑粉(Anthracoidea vankyiNannfeldt),短柄草腥黑粉(Tilletia olida (Riess) Schr(?)t.),剪股颍条黑粉(Urocystis agrostidis (Lavrov.) Zundel),黑麦草条黑粉(Urocystis bo-livari Bubák & Fragoso),雀麦条黑粉(Urocystis bromi (Lavrov) Zundel),拂子茅条黑粉(Urocystis calamagrostidis (Lavrov) Zundel),茅香条黑粉(Urocystis hierochloae (Murashk) Vánky),尼氏条黑粉(Urocystis nevodo-vskyi Schwarzman),早熟禾条黑粉(Urocystis poae(Liro)Padw.& Khan),报春花条黑粉(Urocystis primulicola P Magn.),和泡斑黑粉(Ustilagopustulata (D.C.) Winter  相似文献   
10.
黄山贝母和天目贝母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次报道了产于江西的黄山贝母(F.huangshanensis Y. K. Yanget C. J. Wu)和浙江的天目贝母(F. monantha Migo)的核型:前者为2n=24=2m 2sm 6st(4sc) 14t;后者为2n=24=2m 2sm 6st(4sc) 14t(2sc)。此外,与国内报道的其它贝母属植物的核型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