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际上的着丝粒蛋白研究工作几乎全是以酵母和高等生物为材料进行的,为了从起源与进化的角度考察着丝粒蛋白。我们以人喉癌培养细胞HepII作为对照材料,以两种ACA血清和CENP-B单抗,多抗以及CHO动粒蛋白单抗为探针,用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技术对嗜热四膜虫作检查,免疫荧光结果表明,HepII细胞的着丝粒抗原间期核中呈点状分布;与HepII细胞的不同,嗜热四膜虫的着丝粒抗原在间期核中的分布不规则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将富集小鼠着丝粒DNA克隆于载体EMBL3,得到约2000个克隆,建立了着丝粒基因文库。从中随机挑取20个克隆,鉴定其克隆片段平均分子量大小约为14kb。  相似文献   
3.
能组织成超级结构的各种序列组块,因其具有特定一级序列、或者具有某种卷曲的螺旋构象和某种非β螺旋结构,可以作为有特异功能的结构域、被特异的结合蛋白质识别和结合,因而可称为密码结构域,密码结构域作为特异的分子相互作用和过程的遗传指令,参与细胞周期的各种事件乃至发育和分化过程中基因有区别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着丝粒(centromere)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重要功能结构。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粒通过招募动粒蛋白行使功能,保障染色体正确分离和传递。真核生物中,含有着丝粒特异组蛋白的CenH3区域被定义为功能着丝粒区,即真正意义上的着丝粒。近年来,借助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人们对功能着丝粒DNA开展了深入研究,揭示其组成、结构及演化特征,并发现功能着丝粒区存在具有转录活性的基因,且部分基因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由于存在大量重复DNA,着丝粒演化之谜一直未能完全揭示。对植物功能着丝粒DNA序列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重点阐述了着丝粒重复DNA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进展,以期为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罗伯逊易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是一种特殊的染色体结构变异,近年来在高考试题中有所涉及,但在高中生物学教材和课堂中却很少有相关内容的补充。本文简要综述罗伯逊易位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罗伯逊易位形成的机制,易位形成前的断裂点、易位重接点的位置,易位染色体着丝粒的变化等,并着重探讨14/21-罗伯逊易位携带者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分离机制和配子情况,以期为罗伯逊易位有关试题的命制或在高中课堂拓展相关知识提供一定的参考,从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维度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植物着丝粒是染色体重要结构域,介导动粒装配。不同物种间着丝粒重复序列快速趋异进化,着丝粒功能保守,确保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正确分离和准确传递。伴随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ChIP)、ChIP 与高密度芯片相结合技术(ChIP-chip)、ChIP 与高通量测序相结合技术(ChIP-seq)的应用,植物着丝粒研究获得里程碑式进展:某些模式植物着丝粒DNA 序列、蛋白质结构、功能获得大量新认识;着丝粒基本蛋白质组蛋白H3 被用来界定着丝粒大小和边界;某些非着丝粒区域被激活为新着丝粒,在世代传递中保持稳定性。本文对植物着丝粒结构、功能、进化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植物着丝粒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Fu S  Gao Z  Birchler J  Han F 《遗传学报》2012,39(3):125-130
Plant centromeres are generally composed of tandem arrays of simple repeats that form a complex chromosome locus where the kinetochore forms and microtubules attach during mitosis and meiosis. Each chromosome has one centromere region, which is essential for accurate division of the genetic material. Recently, chromosomes containing two centromere regions (called dicentric chromosomes) have been found in maize and wheat. Interestingly, some dicentric chromosomes are stable because only one centromere is active and the other one is inactivated. Because such arrays maintain their typical structure for both active and inactive centromeres, the specification of centromere activity has an epigenetic component independent of the DNA sequence. Under some circumstances, the inactive centromeres may recover centromere function, which is called centromere reactivation. Recent studies have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t changes, such as DNA methylation and histone modification, that occur during centromere inactivation and reactivation.  相似文献   
8.
应用原位引物标记技术(PRINS)检测了21号染色体着丝粒,在外周血和绒毛细胞的标记效率分别为91%和93%,实验过程可以在2h之内完成,证明这一检测方法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性良好的染色体数目检测方法,有可能用于21号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9.
人工染色体     
着丝粒、端粒和复制起点是保持染色体在有丝分裂时稳定性的重要组分,利用酵母染色体的这些组分,1983年人们首次成功地构建了酵母人工染色体(YAC).此后,生物学家对于构建以人类为代表的哺乳动物的人工染色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于1997年成功地构建了第一条人类人工染色体(HAC).人工染色体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不仅可以作为研究必需组分的基础,还为基因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目前,人们正致力于人工染色体的实际应用的研究,并期望在包括绿色植物的更多物种中构建人工染色体,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0.
近亲幽灵蛛的核型分析(蜘蛛目:幽灵蛛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近亲幽灵蛛的核型分析,包括: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和性染色体组成。实验材料采自石家庄郊区的校园中,细胞学数据主要来自对肝胎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观察。实验结果表明:近亲幽灵蛛的染色体数目是:雄体细胞为25条,雌体细胞为26条。性别决定机制属XO系统,X染色体是核型中最长的1条(对),也是唯一1条(对)典型的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这在我们过去的实验中尚属第一次发现。对近亲幽灵蛛的C-带标本分析表明:所有染色体都有明显的着丝粒带,只是X染色体及1~#常染色体的着丝粒带为淡染带。4~#常染色体长臂中部有一宽染深带。极具识别特点。5~#常染色体中的1条具一般着丝粒带,另1条全部深染,表明它富含结构异染色质。此外,其常染色体1~#、3~#、4~#、8~#、11~#、12~#和X染色体上,除有着丝粒带外,在长臂末端均出现端粒带(T带),其产生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染色体G-显带标本中,获得了较清晰的带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