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病毒蛋白可以通过单向SDS—PAGE进行分离而产生蛋白带图谱。这种图型或称指纹图对于不同的病毒是独特的。如果在病毒复制期间,由于病毒本身诱导或外加诱导抑制宿主蛋白合成,从而排除其干扰的情况下,这一规律可作为鉴定病毒的实用方法而加以应用。最近,我们介绍过一个适用于类似单纯疱疹病毒(HSV)鉴定的蛋白指纹图法。这类病毒在复制期可充分持续地抑制宿主蛋白的合成。 这里,我们介绍对于本身并不引起宿主蛋白合成抑制的病毒蛋白指纹图鉴定方法。该法依赖于在病毒复制期,对宿主蛋白的合成加以选择性地外源抑制。以没有宿主细胞蛋白干扰的感染有病毒的细胞培养物、可以直接显现能以重复的蛋白指纹图。  相似文献   
2.
正常人各年龄组染色体着丝粒点(Cd)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运用本室改良的Cd-NOR银染技术对80例4个年龄组的正常中国人的Cd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1)正常人随年龄增加,Cd消失的频率、Cd变异及Cd-NOR融合频率也相应增加,特别是Ⅲ、Ⅳ组(中、老年组)增加的频率尤为显著;(2)首次对Cd消失的过程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即Cd消失首先表现为Cd变小, 随着变小程度的加大,最终导致Cd消失;(3)在本研究中首次观察到单个Cd的现象,作者认为是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一分为二的延迟现象。各年龄组间单Cd出现频率无统计学差异,同一年龄组中,2号染色体和1号染色体上单Cd出现频率显著高于理论值;(4)随年龄增高,Cd各项观察值的增高在男性与女性间未见明显的差异。 Abstract:The Cd variation of human chromosome in four groups of different age has been investigate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frequencies of Cd disappearing,size variation and Cd-NOR fusion increased with the age rising,especially in the group of aged people.We suggest that the variation of Cd shows the size changes first,and then disappears completely.We also observed some cells in which a few chromosomes shows only a single Cd in centromeric region.Cd variation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le and the female.  相似文献   
3.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DNA探针及光增强检测DNA指纹图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锦堂  叶健 《遗传学报》1992,19(3):193-197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择特高含油量资源7份,与中国各油菜主产区具有代表性的主栽品种16份,利用SSR多引物组合法开展指纹图谱构建研究。选择多态丰富、图谱清晰稳定且来自不同连锁群的引物28对,对所有材料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共获SSR指纹条带302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79条,每引物所获条带6-16条,平均10.79条,平均多态率92. 38%,通过指纹图谱将所有材料有效地区别开来。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PGAM)聚类分析显示:高油材料之间以及高油材料与主栽品种之间遗传距离均有较大差异,在遗传距离0.171处可将23份材料分成9个类群,其中7份高油材料分处4个类群,遗传距离差异显著;而其他8份主栽品种被分别聚类在另外5个类群中;所有材料间皆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高油材料与主栽品种间遗传差异更大。  相似文献   
5.
牛蒡子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市售地的牛蒡子药材进行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以期建立牛蒡子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了11个不同市售地牛蒡子药材样品的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有较好的重现性,不同市售地牛蒡子药材共有峰的峰面积比有一定的差异;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可用于评价牛蒡子药材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6.
昂立植物乳杆菌对腹腔感染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肠道补充昂立植物乳杆菌(LP-Onlly)对腹腔感染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大鼠经盲肠结扎穿孔法及颈静脉空肠置管制成腹腔感染模型后,分别给予肠外营养(PN组)和PN 昂立植物乳杆菌(LP-Onlly组)持续5 d,第6天处死,取盲肠内粪便进行肠菌群培养计数及细菌种群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LP-Onlly组大鼠肠道内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较单纯PN组的大鼠为多,而肠道内的潜在致病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较单纯PN组的大鼠少,DNA指纹图谱也显示LP-Onlly组大鼠优势菌群的基因条带和正常大鼠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PN组则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LP-Onlly能纠正腹腔感染大鼠PN时的肠道菌群紊乱, 调理肠道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近交系大鼠DNA指纹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建立DNA指纹技术对近交系大鼠遗传监测的方法.方法采用DNA指纹图法对国内已知的7个品系9个近交系大鼠群体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同DNA进行了多次DNA指纹图重复实验.结果(1)不同品系之间DNA指纹图差异较大,其平均图带数为16.360±2.178,共有带率为0.061±0.008,相似系数为0.062±0.008,相同DNA指纹图概率为3.691×10-23.(2)同一群体不同个体之间DNA指纹图带的相似系数和共有带率(除SHR(哈)和WKY(哈)小于0.7外),其他均在大于0.9.(3)不同地区同一SHR和同一WKY品系间DNA指纹图也存在不同,其相似系数和共有带率均小于0.6.(4)相同DNA不同次制作的DNA指纹图谱基本一致(P>0.05).结论证实了该方法在近交系大鼠遗传监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遗传标记是遗传分析的基础。直至80年代中期,所有法医物证鉴定的遗传标记都局限于用血清或凝胶电泳测定的蛋白质多态。随着分子克隆技术的问世,才有可能在基因组DNA的水平上直接分析其可变性。致的人  相似文献   
9.
五指山猪生物学特性、易地繁育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五指山猪是我国濒临灭绝的珍稀品种,为保护和利用这一特有种猪基因资源,我们开展了易地繁育和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通过对其生长发育规律、繁殖生理、血液生理生化、遗传标记、DNA指纹图谱等项的观察和测试,发现五指山猪具有体型小、性成熟早、耐近交繁殖、遗传性较稳定、肉质好等特点。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占77%,白细胞抗原(SLA) 血清学分型中,与其它品种之间存在有差异性。 用人源小卫星探针33.6和鸡小卫星探针cMS18,对五指山猪及长白猪和枫泾猪进行DNA指纹图比较分析,发现五指山猪的DNA指纹图相似系数,大大高于其它已研究过的正常体型猪种,说明它经历过较高程度的近交;以猪的生长激素(GH)cDNA为探针,用EcoRI、EcoRV、PstI等酶切基因组DNA进行RFLP分析时,五指山猪均出现了一条深色带,而长白猪和枫泾猪未发现。表明五指山猪在生长激素位点上与正常体型猪种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分别将炼油废水、印染废水、造纸废水样品倍比稀释后涂布平板分离菌株,用苯酚羟化酶基因特异引物检测苯酚降解菌,共分离得到87株降酚菌。经ER IC-PCR指纹图分析,显示15种不同的类型。进一步对显示不同ER IC-PCR指纹图的15种分离物的代表菌株进行ARDRA多态性分析,结果可分为4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 ic Un it,OUT),表明实验分离得到的降酚菌至少存在4个不同的种(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