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秀香   《广西植物》1987,(4):301-302
几年来,我所在中草药资源调查工作中,发现一些我国及广西未曾记录过的植物,现整理成文,以供有关部门参考。本文引用的标本均收藏在广西中医药研究所植物标本室(GXMI)。 山椒子水番挑(博白)番落技科Annonaceae Uvar花a grandiflora Roxb.in FI.Ind.2:665.1524;李秉滔,植物分类学报14(1):98.2976,蒋英,李秉滔,中国植物志30(2):26,图版10. 1979。 广西东南部:博白县,浪平公社,水库边1971年5月9日,王鉴均2247外北流县,隆盛公社,天堂,坡地疏林中,1977年9月26日北流调查队8一44口7。 分布:广东南部,广西东南部;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拉拉藤属(茜草科)资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几种影响黑松针叶束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因子(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年生黑松针叶束为外植体,经离体培养形成小植株。返幼的短针时束(3~10mm)芽诱导率最高。芽诱导和生长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1/2GD-1+BA0.5mg/L(单位下同)+NAA0.05+LH200和1/2GD-1+BA0.225+NAA0.001+GA_30.5。嫩梢生根率为1%,根数1~3条。从针叶束接种到小植株形成,约需200~240天。  相似文献   
4.
以藏药细果角茴香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出一株内生真菌X-396。经形态学观察、ITS测序与序列比对鉴定内生真菌X-396为间座壳属(Diaporthe sp.)真菌Diaporthe sp.YG-2015。进一步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该真菌发酵物脂溶性成分进行检测与分析,并通过CCK-8法测定其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发酵物脂溶性成分共鉴定出35个,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麦角甾醇(31.83%)、β-谷甾醇(12.00%)和十六酸甲酯(4.22%);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显示,发酵物脂溶性成分对人肿瘤细胞株A549、MCF-7和HepG2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HepG2抑制效果最好,IC50为22.65μg/mL。本研究表明细果角茴香内生真菌X-396发酵物脂溶性成分中具有产生抗肿瘤活性化合物的潜力,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正、负染色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广泛存在于活细胞中,它是机体内超氧自由基O_2~-的清除剂,对机体细胞有保护作用。由于该酶的基质O_2~-极不稳定,所以迄今对SOD的检测都采用间接方法。SOD在电泳凝胶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采用选择性试验测定了14种植物精油单组分化合物对草菇双额岩小粪蝇Bifronsina bifrons(Stenhammar)的产卵驱避效果及在室外采用非选择试验测定了其中3种化合物的产卵驱避效果及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精油浓度为10 000 mg/L时,α-松油醇、丁香酚和茴香醛表现出明显的产卵驱避效果,其选择性产卵驱避率分别是60.17%±9.57%、51.07%±2.63%和47.66%±7.10%,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月桂烯、α-蒎烯、β-蒎烯和异松油烯产卵驱避作用效果不明显。α-松油醇、丁香酚和茴香醛对双额岩小粪蝇幼虫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对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是5.11%±3.54%、42.68%±3.94%和14.47%±6.92%;丁香酚对双额岩小粪蝇幼虫的毒力最大,LC_(50)为16 965.159 mg/L。其次是茴香醛,LC_(50)为311 941.332 mg/L。α-松油醇毒力最差,LC_(50)为40 676 080.550 mg/L。进一步非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α-松油醇(1 250 mg/L~20 000 mg/L)、丁香酚(625 mg/L~20 000 mg/L)和茴香醛(2 500 mg/L~20 000 mg/L)对双额岩小粪蝇具有明显的产卵驱避效果,驱避效果随施用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浓度为20 000 mg/L时α-松油醇、丁香酚和茴香醛的非选择性产卵驱避率分别为69.75%±3.98%、60.75%±1.94%和57.23%±3.38%。本研究为草菇生产中双额岩小粪蝇的无公害防治及高效环保的植物源驱避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文治  韩松  王剑  付美玲  庞婧慧  白丽明 《广西植物》2019,39(11):1496-1504
该研究以采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针叶为对象,采用溶剂提取法对樟子松针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应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技术对提取浸膏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质谱,核磁(1H-NMR和13C-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结构,并对提取浸膏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从樟子松针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叶酸(1)、松叶酸甲酯(2)、18α-acetoxylabd-8(17)-en-15-oic acid (3)、4-eplimbricataloic acid (4)、15-乙基-18-松叶酸甲酯(5)、15-acetoxy-labda-8(17),13E-dien-18-al (6)、7β-羟基脱氢枞酸(7)、7α-羟基脱氢枞酸(8)、endo-peroxide (9)、α-杜松醇(10)、β-谷甾醇(1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2)、7R,11R-phytol (13)、正二十四烷醇(14)、N-octacosan7β-ol (15)。其中,化合物9,13,14和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正己烷萃取浸膏在浓度为5~100 mg·mL~(-1)时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3%~71%和56%~70%,在浓度为50 mg·mL~(-1)和100 mg·mL~(-1)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1%和69%。该研究课题进一步明确了樟子松针叶中的化学成分,为其活性测试及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9.
林恬  郑怀舟  朱锦懋 《生态学报》2022,42(18):7641-7651
植物叶片中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和碳(C)、氮(N)、磷(P)含量可反映植物和生态系统对水分亏缺环境的响应及适应程度。以福建省长汀县25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对象,原位观测分析了3年持续100%隔离降雨对成年马尾松针叶NSC与C、N、P的影响。结果表明:(1)持续隔离降雨导致马尾松针叶NSC含量先显著增加后减少,最终导致针叶NSC含量季节变化消失;且针叶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糖/淀粉比值在后期显著增加;(2)持续隔离降雨使马尾松针叶N含量、P含量、N∶P均表现为前期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后期显著高于对照组;(3)马尾松针叶NS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含量、N∶P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且均与P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N素无相关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持续减少马尾松可通过调整针叶中NSC含量的积累及分配和提高针叶N、P含量来适应缺水环境,P含量的增加对NSC含量波动及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相互转化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棉蚜Aphis gossypii是世界各地室内和室外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上最具危害性的害虫之一。这一害虫取食植物汁液,产生蜜露,传播植物病毒,对植物从质和量上产生破坏。为了控制温室中的这一害虫,植物精油可用作化学农药的替代药物。本实验研究了印度藏茴香Carum copticum植物精油对棉蚜成虫的熏蒸毒性。【方法】将研磨的印度藏茴香干种子用改良的挥发油提取器(Clevenger-type apparatus)进行水蒸馏。所有生物测定均在27±2℃,相对湿度65%±5%和光周期16L∶8D条件下进行。研究采用完全随机设计,6个处理(5个不同浓度的精油加对照)。每一浓度3次重复,每一重复20头成虫。【结果】结果表明,棉蚜成蚜接触印度藏茴香精油24 h后出现明显的死亡。该精油对棉蚜成蚜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21μL/L空气。棉蚜成蚜的死亡百分率对精油的施用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精油浓度为1.21μL/L空气时,估计的棉蚜的致死中时(LT50)为11.79 h。这一精油的熏蒸毒性与浓度和接触时间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GC/MS组分分析结果表明,该精油由18种化合物组成,最重要的是一些化合物引起了熏蒸毒性,如麝香草酚(占50.07%)、γ-萜品烯(占23.99%)和对异丙基苯甲烷(占22.90%)。【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印度藏茴香植物精油对棉蚜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印度藏茴香精油对棉蚜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它具有较高的熏蒸毒性潜力,因此可在温室中用于这一害虫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