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20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韦新苗  陈凤美  莫玉珍 《蛇志》2012,(4):373-374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特征。方法对我院2012年1~8月份报告的185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58例手足口病中,重症78例,死亡3例;重症病例咽、肛拭子采样检测,EV71感染76例,2例为其它肠道病毒感染;发病年龄3岁以下儿童占89%。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62∶1;病例报告集中在5、6月份。结论在疫情流行期间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及疫情监测,强化各级医务人员培训,早期识别重症患儿,可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A71)经不同攻毒方式感染不同日龄ICR乳鼠的感染情况,了解EV-A71在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和感染机制,为建立EV-A71感染动物模型,本研究采用分离自重症手足口患儿的EV-A71毒株,分别通过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IP)以及脑内注射(Intracerebral injection,IC)的方式感染3日、5日和9日龄ICR乳鼠,感染后定期采集血液和各组织,通过Realtime PCR追踪各组织中病毒载量变化,并且通过切片制作和免疫组化对感染乳鼠进行病原学和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低日龄(≤5日龄)乳鼠,注射剂量在104.5 TCID50/g·体重时IM、IP及IC均为较好的感染方式,都会出现神经症状,且有极高的致死率。随着日龄增长,感染后症状有所减轻,但IM和IP感染途径对大日龄乳鼠仍具有良好的致病性,且IM和IP死亡率显著高于IC死亡率。经IM、IP和IC注射感染病毒的3日龄乳鼠在6dpi体重相对于各对照组分别下降了1.54g(31.43%)、1.31g(15.06%)和2.52g(44.28%),而经IM和IP感染的5日龄乳鼠6dpi体重相对于各对照组分别下降了0.605g(8.95%)、0.886g(15.51%),经IC感染的5日龄乳鼠6dpi体重相对于对照组上升了0.904g(14.70%),感染组体重均显著低于对应的同期对照组(P0.05)。经IM、IP和IC感染病毒的3日龄乳鼠9dpi均死亡,而5日龄乳鼠9dpi存活率分别为42.8%、25%和87.5,14dpi存活率分别为0%、0%和25%,9日龄乳鼠9dpi存活率分别为70%、84.62%和100%。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显示EV-A71病毒具有强烈的嗜神经性及嗜骨骼肌的特性,可导致病毒血症、脑神经元及骨骼肌坏死、心肌间质水肿及多脏器炎症反应。我们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攻毒方式感染不同日龄的ICR乳鼠后的病毒动态分布及免疫病理损伤,发现经肌肉注射或腹腔注射5日龄乳鼠能够建立理想的EV-A71感染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对2008年在甘肃省发生的一起疑似手足口病(HFMD)的发热出疹性疾病的流行进行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测,明确引起这起传染病流行的病原体。从4名发热出疹患者采集的8份临床标本中(每个患者采集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首先将临床标本接种到RD和HEp-2细胞上进行病毒分离,对病毒分离阳性的标本提取病毒核酸,然后使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人肠道病毒(HEV)核酸的检测。对HEV检测结果阴性的标本采用序列非依赖的单引物扩增技术(SISPA)进行"未知病原体"的鉴定。分离到的6株病毒均鉴定为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结合分析这起流行中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HSV-1是引起这起发热出疹性疾病流行的病原体。6株HSV-1的gG区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差异都较小,同源性分别高达98.8%和97.9%,说明这起疫情是由同一个病毒传播链引起的。HSV-1等病毒引起的发热出疹性疾病需要与HFMD进行鉴别诊断,由于仅从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上判断引起发热出疹性疾病的病原体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依赖于实验室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5.
探讨2018-2019年云南省15 702例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标本中的EV-A71(Enterovirus 71,EV-A71)、CVA16(Coxsackievirus A16,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15 702份标本的病原检出率为75.78%(11 899/15 702),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占阳性标本的48.85%(5 813/11 899);其次为CVA16,占阳性标本的40.98%(4 876/11 899);EV-A71感染较少。手足口病病例每月均有报告,高峰出现在4-7月。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约为1.44:1。病例主要集中在1岁组和2岁组,分别占30.72%(4 824/15 702)和23.66%(3 715/15 702)。不同标本类型的阳性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28.857,P<0.001),粪便>咽拭子、肛拭子。不同病例类型的标本阳性检出率不同,重症病例明显高于轻症病例,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6.
研究引起辽宁地区手足口病的柯萨奇病毒B组5型(coxsackievirus B5,CV-B5)基因组特征。对2018年从辽宁省688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中分离到的1株CV-B5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其全基因组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CV-B5辽宁分离株与国内流行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8.5%~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5.3%~96.7%。基于全基因组的进化分析将CV-B5流行株分为A~D四个基因型,辽宁分离株属于D基因型。通过重组分析发现其在P3区的3D区段发生重组。首次在辽宁地区手足口病患儿中分离出CV-B5,辽宁省分离株(LN2018-23-21/CHN/2018)可能为重组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沙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当地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肠道通用和EV71、CA16特异性引物,对2009年长沙市的115例手足口病患者的疱疹液、粪便、咽拭子标本,进行RT-PCR鉴定,并对手足口病疫情开展监测,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采集到标本的115例患者中,84例患者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中19例检测为EV71病毒核酸阳性(22.62%);30例检测CA16阳性(35.71%);35例检测到其他肠道病毒(41.67%).阳性标本中男女性别比为(1.27: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1-5岁儿童(90.47%),尤其是在3岁组(34.52%);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4-8月.结论:在长沙地区手足口病易发于1-5岁儿童,应在春夏季重点加强这一人群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TnT-Hs和NSE水平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确诊为手足口病的住院患儿6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的68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心肌钙蛋白T(TnT-Hs)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对观察组EV71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TnT-Hs与NSE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相比健康对照组,观察组TnT-Hs与NSE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EV71阳性患儿46例,阴性患儿22例,阳性患儿相比阴性患儿TnT-Hs与NSE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T-Hs和NSE水平可反映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变化,其可作为早期预测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及脑损伤的依据及重症病例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喷雾剂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FMD患儿90例作为考察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研究组接受利巴韦林喷雾剂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临床症状、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的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的退热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升高,CD8+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指标:IgA、IgM、IgG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IgA、IgM、IgG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IL-1β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利巴韦林喷雾剂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HFMD患儿,可有效调节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促进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