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景感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红兵  邱莎  郑曦晔  沈园 《生态学报》2020,40(22):8022-8027
通过与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结合,在景感生态学的内涵与外延得到扩展的同时,景感营造与评价的概念也进一步明确。景感评价是基于一定的目的和相应的评价标准,针对特定的景感(现状或营造过程)进行评价与预测,可为认识与理解景感、营造与改善景感,以及基于景感的生态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景感评价除了遵从广义景感生态学的原理与目标外,其主要理论基础来自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以及生态文明理论。景感评价应遵循景感的协调性、可持续性与评价的系统性、针对性等主要原则。具体的景感评价方法可分为基于特定评价目标的单因子评价与考虑多要素的综合性评价;前者一般限于针对某个评价目标或者考虑某个限制因子时使用,后者则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法和重要性-绩效分析法。不同的评价方法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景感评价应根据不同情景和目的来灵活使用不同方法,还需充分考虑人的感知或愿景与自然环境要素的统一,以及景感营造与生态系统服务及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统一。景感评价的研究与应用处于初始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未来应重视若干内容的研究。随着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以及相关学者的共同努力,景感评价将会有效地指导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最古老的水准原点从历史文物到文化载体的蜕变,再到构建北大医院共同愿景的升华为例,对以文物为载体开展医院文化建设创新工作的立意、实践与成果进行了总结,探讨在此基础上构建医院共同愿景的可行性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祁文莎  郭青海  洪艳 《生态学报》2020,40(22):8103-8111
生态系统服务是建设人类与生态系统和谐共处的桥梁,景感营造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晰,这限制了景感营造的实践和功能发挥。从人类需求的角度论证了生态系统服务的层级关联性,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支持服务、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具有依次发展的层级关系并且各服务之间相互协同。生态系统服务为景感营造提供愿景与载体,景感营造保持、改善与增强生态系统服务,景感营造的作用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效能相辅相成。最后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层级关联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路径提出景感营造的实现途径:(1)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物质愿景与载体通过农业景观、大地艺术的建造方式体现物质的精神内涵;(2)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的精神愿景与载体通过建设文化景观、展现生态文化的方式把精神内涵物质化。不同景感营造途径的构建其目的都是通过生态系统各类型服务之间的协同作用来实现景感的整体化表达从而增强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分析结果有助于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衡量和景感生态规划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野生东北虎现状及其保护愿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是虎(Panthera tigris)的发源地,且历史上分布有5个亚种,其中:里海虎(P.t.virgata)在20世纪20年代绝迹,目前在中国野外生存的有东北虎(P.t.altaica)、华南虎(P.t.amoyensis)、孟加拉虎(P.t.tigris)和印支虎(P.t.corbitti)4个亚种~([1]).东北虎分布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东部山地,俄罗斯远东滨海边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南部林区及朝鲜北部山地.它是虎体型最大的一个亚种,亦是目前  相似文献   
5.
刘源鑫  赵文武  王军 《生态学报》2015,35(7):2414-2417
2014年11月,国际科学联盟发布了"未来地球2025愿景"。愿景制定了未来十年该计划的学科发展体系,提出将推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加强交叉学科发展,贯彻"协同设计、协同实施、共享成果"的创新思路,发展新知识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向可持续性转变。从总体构想、学科发展、创新思路、预期成果四个方面阐述了"未来地球2025愿景"。同时,认为我国应以"未来地球"计划为契机,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内涵,转变发展观念;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综合集成研究,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健康发展系统;重视交叉学科与前沿领域研究,发展新知识,应对全球变化挑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