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I0011-I0012
最近,研究人员发现,心脏纤维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内皮细胞向成纤维细胞的转化,即所谓的EMT现象。值得一提的是,心脏在胚胎发育期间,房室瓣也会发生与之类似的EMT现象。  相似文献   
2.
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α激动剂可乐宁1μg,引起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及腹腔神经节后交感神经干放电抑制。应用α阻断剂酚妥拉明阻断脊髓内源性 NE的作用,可部分抑制血压升高时反射性的心率减慢和交感神经放电抑制反应,使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敏感性降低。在颈动脉放血造成不可逆性失血性休克的动物,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酚妥拉明可使动脉血压有一定程度的回升。以上结果表明,由脊髓α受体调制的心血管抑制效应参与减压反射以及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下丘脑外侧区注射TRH对大鼠胃酸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采用连续收集胃腔灌流法,观察下丘脑外侧区(LHA)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大鼠胃酸分泌的影响,并分析TRH在LHA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LHA注射TRH(1μg)明显地刺激胃酸分泌;(2)预先向LHA注射酚妥拉明(10μg)、美多心安(5μg)及胃泌素抗体1μl(1:640)并不影响TRH的泌酸作用,如预先向LHA注射阿托品(5μg)则可消除TRH的泌酸效应;(3)垂体摘除及肾上腺切除均不影响TRH的泌酸作用;(4)隔下迷走神经切断后,LHA注入TRH的泌酸效应仍然出现,但持续时间显著缩短;腹腔交感神经节摘除后,TRH仍能促进胃酸分泌,但分泌量少而平稳。以上结果提示:LHA是TRH中枢泌酸效应的有关结构之一,其中枢机制是通过胆碱能M受体中介的,腹腔交感神经节和膈下迷走神经是TRH泌酸效应的传出途径。前者引起的泌酸反应出现较早且引起泌酸高峰,但持续时间短;后者则引起低平的持续分泌。  相似文献   
4.
给乌拉坦麻醉大鼠侧脑室注射P物质(SP)10μg 引起的升压效应,可被脑室注射纳洺酮15μg 部分阻断。将抗β-内啡肽抗血清、抗甲啡肽抗血清及抗亮啡肽抗血清各10μl 分别注入侧脑室预处理60min 后,再注入 SP,其升压效应明显减弱;而抗强啡肽抗血清则对其无影响。上述结果提示:大鼠脑室注射 SP 引起的升压效应,可能是通过释放β-内啡肽和脑啡肽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缺血对血液流变学和心脏收缩功能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麻醉开胸狗观察了急性心肌缺血对血液流变学和心脏收缩功能改变的影响。在阻断狗前降支冠脉1h内,血液流变学各参数发生异常变化,表现为高、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ηbh、ηb1)、血浆粘度、血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升高,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同步描记心电、心音和颈动脉搏动图而记录的心脏收缩时间间期,表现为射血前期(PEP)延长、左室射血时间(LVET)缩短和PEP/LVET比值增大。此外,动脉舒张压(DAP)升高,心输出量(CO)减少。上述各参数均与对照值有明显差异,P<0.05。缺血40min时,对ηb1和PEP/LVET或DAP进行相关分析,呈明显正相关,P<0.05;ηb1和CO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果提示,心肌缺血后发生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具有增加射血阻力和减少心输出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肠杆菌galK基因与gPt基因在爪蟾卵母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把含有E.Coil gal K基因和gpt基因的几种重组质粒显微注射到爪蟾(Xencpus Laevis)卵母细胞的核中,用淀粉凝胶电泳检测到了细菌基因的表达产物。E.Coli gal K基因和gpt基因在爪瞻卵母细胞中的表达依赖于SV40病毒早期启动子的存在,而小鼠β-珠蛋白启动子在爪蟾卵母细胞中缺乏活性。此外,增强子在爪蟾卵母细胞中对细菌基因的活性有较为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观察了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肥大左室的等容峰压-容积关系(PIPVR)和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容积关系(PRPVR)的曲线特征,并用两曲线的升支斜率E_(max)和dE/dt_(max)及曲线的特征参数评价了RHR(8周)左室的收缩能力及其对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性。结果显示,大鼠高血压8周后左室发生明显肥大;与同龄假手术对照大鼠(SOR)相似,RHR的PIPVR和PRPVR也呈指数曲线形式;与SOR比较,RHR左室的PIPVR和PRPVR左上移位,E_(max)、dE/dt_(max)显著增大(P均<0.01),分别增加78%和97%,曲线的特征参数K_1、K_2、B_1和B_2也明显高于SOR(P均<0.05),分别增加37%、32%、25%和57%;灌注异丙肾上腺素(0.94μg/min)后,上述指标的增加幅度均较SOR低(P均<0.05)。结果提示,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大并不影响PIPVR的非线性特征,基础状态下,RHR肥大左室的收缩能力增强,但对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关于睡眠与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关系报道不一。由于快眼动睡眠(REMS)能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发作,普遍认为REMS中心电稳定性较差。另一些临床和动物实验资料却证明睡眠能大大降低室性早搏(VPB)频率及Lown分级法,明显抑制甚至消除抗心律失常药物难以控制的频发性VPB]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本实验选择反复早搏阈值(RET)为  相似文献   
9.
应用接触电极记录心脏单相动作电位(MAP)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MAP是心肌局部细胞群的电活动,它与单细胞跨膜动作电位(TAP)具有基本相同的形态、间期和复极化过程。自1985年开始,很多研究者将其用于在体心脏触发性活动的研究。触发性活动是近年来提出的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新概念,包括早期后去极化(EAD)、延时性  相似文献   
10.
猕猴输精管注射高分子聚合物HFMC的抗生育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一种高分子聚合物HFMC注入输精管,遇体液即合成有孔隙(孔径2-16 μ)的固态聚合物,附着管壁并缓慢释放适度的H[+],以改变精子存活环境,从而达到狒猴非阻断性的输精管避孕。在狒猴配对试验中证明,输精管注入HFMC 30 mg×2(n=2),在注射后47-50天精液品质即逐渐恢复,已有致孕能力;输精管注入HFMC 60 mg×2(n=4),在300天后,有些个体精液品质才逐渐恢复,注后348-353天之间已有50%的雄猴配对致孕;另有50%的雄猴在注入854天时精液品质仍处于不育水平。实验结果还表明:HFMC对精子具有致死,致畸率高及使精子活力显著下降,这种作用随HFMC剂量的增大而加强,这种影响也随时间的后移而逐渐减弱;HFMC对输精管具有可通性及可复性。今后如能在注入剂量,自溶稳定性方面再改进,HFMC有可能成为男性节育较为理想的一种新型避孕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