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7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3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拟探讨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轴突再生和排斥性导向因子A(RGMa)蛋白表达的影响。首先,准备成年雄性SD (Sprague-Dawley)大鼠36只,并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迷走神经电刺激组(I/R+VNS组)。随后,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并进行右侧颈部迷走神经电刺激,然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脑缺血侧皮质和海马组织中RGMa表达的影响,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脑缺血侧皮质和海马组织细胞中RGMa和轴突生长标记神经微丝蛋白200 (NF200)蛋白表达的影响。与I/R组相比,迷走神经电刺激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p0.01);与Sham组相比,I/R组脑缺血侧皮质和海马中NF200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RGMa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I/R组相比,迷走神经电刺激处理组脑缺血侧皮质和海马中NF200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RGMa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上述结果表明电刺激迷走神经可以明显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缺失,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GMa表达进而促进轴突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PlantletRe郡nerattonfromThreespeciesof山涉oplsInv咖0LIUMing-Zhi(a仲伽响ofeq,Imlz’xlho,LnNz~xl730000)1植物名称棘豆属:黄花棘豆(Oxytropisochrocephala)、甘肃棘豆(O.kansuensis)和宽苞棘豆(O.latirateata)。2材料类别由种子萌发的无菌苗下胚轴以及子叶的切段和切块。3培养条件使用B5和MS及改良的MS培养基[MS大量元素的CaCl2·2H2O、MgSO4;·7H2O、KH2PO4不变,改变NO3和NH浓度及比例。因此,在培养基中除加入不同比例及不同量的KNO3和NH4NO3外,还添加适量的氯化钾和柠檬酸按。No:NH分别为0:6…  相似文献   
3.
4.
芦苇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及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芦苇种子为外植体,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叶鞘和叶片不发生脱分化。培养基中最合适的蔗糖浓度为4%。维生素 B 类、肌醇对愈伤组织的生长起促进作用。而酵母提取物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效应,将随酵母提取物浓度的提高而增大。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随培养基中2,4-D 浓度的提高,其平均鲜重明显降低。脱分化培养基中2,4-D 浓度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形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胚性愈伤组织经30代继代培养依然具有90%的分化频率,只是每块愈伤组织的分化苗数减少。反之,非胚性愈伤组织则完全丧失形态发生的能力。对两类愈伤组织进行扫描电镜的观察,发现其表面结构有很大差异。其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谱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大量的研究表明,急性呼吸衰竭时多伴有心血管功能的损害,但有关急性呼吸衰竭对于左室心肌收缩性的影响所知甚少。本文对开胸麻醉犬在低通气引起呼吸衰竭时,左室心肌收缩性的变化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组(n=9)低通气呼吸(通气量小于160ml/min/kg,PaO_2小于60mmHg)时,心率(HR)、主动脉平均压(MOP)、左室收缩峰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_(max))、节段心肌发展张力(DT)及其最大发展速率(dT/dt_(max))均显著降低,心肌开始收缩至dp/dt_(max)的时间(t-dp/dt_(max))和至dT/dt_(max)的时间(t-dT/dt_(max))则显著增加,与低通气呼吸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而在对照组(n=5)保持正常通气(通气量大于450ml/min/kg,PaO_2大于70mmHg),观察45min,未见上述指标有明显改变。本研究表明,急性呼吸衰竭时左室心肌收缩性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6.
肌苷对缺氧心肌跨膜电位和收缩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在正常和缺氧情况下,观察肌苷对豚鼠心室乳头肌跨膜电位和收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肌苷使正常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间(APD_(10)、APD_(50)延长。在缺氧心肌,肌苷使细胞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去极化幅度增高,零期最大去极化速度加快和动作电位时间延长。肌苷增加正常心肌收缩力,使缺氧心肌收缩的衰减显著缓和,亦即使收缩功能改善,且表现剂量-依从性。肌苷对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提示它很可能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特别是在缺氧心脏。肌苷对离休乳头肌收缩的影响,证明其对心肌有直接的强心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学寒  贺妙湘 《生理学报》1990,42(4):307-315
在狗的心脏上装入微超声探头和高精度微压力传感器,手术后两星期,在清醒状态下给予左冠状动脉旋支阻断三分钟。在复灌注过程中,观察到血液动力学指标与收缩期心室壁厚度(WT)迅速恢复正常;但在 dWT/dt—WT 环形图上出现舒张早期异常相,其形状与缺血过程不同。低氧和急遽冠状动脉过度充盈可以产生此种异常图形。我们推测,心肌缺血可能促使一些产物的形成,复灌注时它使冠脉过度舒张,冠脉灌注增加,从而造成舒张早期急遽充盈而形成了此种异常的形图。  相似文献   
8.
水稻(Oryza sativa L.)原生质体产生的细胞团加上10-20%的二甲亚枫(DMSO)和10-20%的蔗糖,置于液氮中保存,冻后细胞生存率达到对照的40-50%,存活的细胞在附加2×10^-5mol/l 2,4-D的Linsmier-Skoog(LS)固体培养基上再生长,然后将形成的愈伤组织块转到附加10^-6mol/l NAA,4×10^-6mol/l激动素和10^-6mol/l 2 IP及8%的蔗糖的LS培养基上分化出芽并形成植株。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铃薯两个品系小叶子x多子白和乌盟601的叶肉原生质体在原生质体培养基中诱导出愈伤组织,叶肉原生质体来源的愈伤组织转移到MS+2mg/1ZT+0.1mg/1 IAA培养基中,培养至70天以后,开始发生芽的分化,待芽生长到2-3cm高度时,转入MS+0.05mg/1 NAA培养基中,很快出根长成完整植株,带1-2片叶的茎段移栽入灭菌的混合土壤中生长并结出薯块。  相似文献   
10.
水稻原生质体产生细胞团的冰冻保存和冻后再生植株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Oryza sativa L.)原生质体产生的细胞团加上10-20%的二甲亚枫(DMSO)和10-20%的蔗糖,置于液氮中保存。冻后细胞生存率达到对照的40-50%。存活的细胞在附加2×10~(-5)mol/l 2,4-D 的Linsmier-Skoog(Ls)固体培养基上再生长,然后将形成的愈伤组织块转到附加10~(-6)mol/l NAA,4×10~(-6)mol/l 激动素和10~(-6)mol/l 2 IP 及8%的蔗糖的 LS培养基上分化出芽并形成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