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谢鸿宇    谭韵静  胡安焱  林凯荣 《生态学报》2008,28(5):2232-2232~2236
自1960年代以来,由于废纸浆在全球造纸浆中比例不断提高,原有的纸张生态足迹计算方法--以原木浆纸的木材消耗量为计算基础--需要改进.通过分析纸浆结构的变化、纸浆与纸的关系、纸浆耗木量、废纸成浆率等,定量地表征了废纸回收对纸张木材消耗的影响,得出1t纸消耗的木材应为3.879 m3而略小于原来的4 m3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重新计算纸张的生态足迹,得出1t纸的生态足迹为2.569 hm2森林.  相似文献   
2.
废纸酶法脱墨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浆造纸工业面临着原料短缺、污染严重和能源紧张等问题 ,脱墨废纸浆作为一种二次纤维用于造纸生产 ,不但可以减轻环境污染 ,节约能源 ,更可以部分解决我国森林资源贫乏、纸浆紧缺的问题。脱墨浆生产成本低、节电节水 ,排污负荷远低于其他浆种 ,1t脱墨浆可替代 2 7m3 木材[1] 。近十年来回收纤维的利用有显著发展 ,在欧洲就有人把废纸原料市场称为“新的造纸森林”[2 ] 。废纸化浆后并不能直接用于抄造新纸。一是张纸的植物纤维在干燥、贮存过程中会发生角质化现象 ,从而对纤维乃至纸浆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使回收纤维在许多性能方面不…  相似文献   
3.
纤维素酶脱墨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废纸是制浆造纸纤维原料的重要来源,利用生物酶法对废纸浆进行生物脱墨是一种新的造纸生物技术,酶法脱墨所使用的酶种主要是纤维素酶。本文主要就近十年来国内外纤维素酶酶法脱墨的研究特别是影响纤维素酶酶法脱墨的因素及脱墨机理作了综述报道。  相似文献   
4.
脱墨用棘孢曲霉SM-L22纤维素酶系中内切酶的纯化及性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Bio-Gel P-60分子筛和DEAE-与Q-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等手段,分离纯化了棘孢曲霉SM-L22纤维素酶系中五种内切酶组分EGⅡ-1、EGⅡ-2、EGⅢ-1、EGⅢ-2和EGⅣ,并且对这五种内切酶组分的基本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SDS-PAGE和IEF电泳测得其分子量分别为38.7,34.4,31.4,36.9和23.7kD,等电点分别为pH<3.5,<3.5,4.9,4.5和5.0.5个酶组分均属酸性纤维素酶,最适pH在3.5~4.0之间;最适温度分别为55℃、60℃、(60~70)℃、(60~70)℃和60℃.各酶组分有较宽的pH稳定性;温度稳定性表现为EGⅡ-1>EGⅡ-2>EGⅢ-1>EGⅢ-2>EGⅣ.EGⅡ-1和EGⅡ-2有较高的底物专一性,而EGⅢ-1、EGⅢ-2和EGⅣ对木聚糖有交叉活性.Fe2+对除EGⅣ以外的四种酶组分都有激活作用,尤其是对EGⅢ-2有强烈的激活作用.动力学分析表明各纤维素酶组分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与酶的催化率之间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前期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了一株大肠杆菌工程菌E.coli WL204,该菌株可以有效利用木糖为底物发酵产L-乳酸。以废纸为发酵原料,研究该菌株利用木质纤维素发酵产乳酸的特性。原料以稀硫酸预处理后,经纤维素酶酶解,得到的水解液用Ca(OH)2脱毒后,接种E.coli WL204,在7L发酵罐中发酵72h,每100g废纸可以产生31g乳酸,糖酸转化率为79%。结果表明,E.coli WL204可以木质纤维素原料为底物发酵生产L-乳酸,具有一定的工业化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酶脱墨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废纸是制浆造纸纤维原料的重要来源,利用生物酶法对废纸浆进行生物脱墨是一种新的造纸生物技术,酶法脱墨所使用的酶种主要是纤维素酶。本文主要就近十年来国内外纤维素酶酶法脱墨的研究特别是影响纤维素酶酶法脱墨的因素及脱墨机理作了综述报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