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向日葵不同品种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情况不同。2.较高浓度的蔗糖有利于向日葵幼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3.在同样条件下,2mm长的幼胚较其它时期的幼胚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频率高。4.在蔗糖浓度为17.5%并分别加入0.5—10.0ppm玉米素的Nitsch培养基中,向日葵幼胚产生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频率随着玉米素浓度的增高而增加。5. 2,4-D能使体细胞胚胎发生,但不能分化器官。6.切片观察表明:在含玉米素的培养基上,幼胚产生了胚性细胞团和胚状体。并多数发生于子叶与下胚轴的深层。胚性细胞团周围细胞退化,使其与周围组织之间形成间隙。  相似文献   
2.
灭幼脲引起两种幼虫表皮组织病变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灭幼脲引起黄粉(虫甲)(Tenebrio mclitor)和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的中毒征象和组织学病变.低剂量能引起幼虫蜕皮障碍,但看不到明显的组织学病变.高剂量处理,不仅引起了严重的中毒征象,而且伴有明显的组织学病变:内表皮生长停滞,真皮细胞排列异常,在内表皮和真皮细胞之间出现附加层和球状颗粒.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较细致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慈菇匍匐茎中分泌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慈茹匍蔔茎的分泌道是裂生的胞间道,分布于匍匐茎的基本组织中。单个分泌道原始细胞起始于离茎端约1毫米处的基本分生组织中,原始细胞经分裂形成5—7个上皮细胞包围着中央的裂生腔隙,成为管道系统。上皮细胞无鞘细胞包围。上皮细胞中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发达,并溢出小囊泡向着分泌道腔隙面壁的质膜附近迁移,乳汁中亦存在大量完整的小囊泡。上皮细胞和外围薄壁细胞之间的壁层具有大量胞间连丝,小囊泡和内质网的膜结构与胞间连丝末端相接,同时可见上皮细胞的质膜在数处反折内陷,形成袋状结构,在与上皮细胞相对的薄壁细胞内也有同样现象出现,袋状结构内含小形颗粒或囊泡,并在结构上显示出上皮细胞与相邻薄壁细胞间存在着活跃的物质交流。由此认为。代谢物质以整体小囊泡的形式经胞间连丝或内陷的质膜向分泌道迁移是物质运输和分泌的可能方式之一。在电镜下观察,液泡中的积聚物与乳汁十分相似,液泡可能是乳汁的贮存场所之一。  相似文献   
4.
灭幼脲Ⅲ号在好气水环境中的降解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新农药灭幼脲Ⅲ号在好气水环境中的降解与代谢。在避光条件下,观察了灭菌组与实验组中灭幼脲Ⅲ号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消长过程,比较了它的化学水解与微生物降解的差异。在室内模拟好气系统中,研究了母体化合物在水体中的残留动态和生物降解半衰期,及其初期主要代谢途径的转化产物,同时分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扫描,以及特征有机质谱图,对灭幼脲Ⅲ号的两种主要代谢产物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在室内好气环境中较易水解,而且水中微生物的存在能加速它的降解,母体化合物在水体中初期代谢主要途径为分子中的苯甲酰碳与脲氮键首先开裂,生成邻氯苯甲酸(CBA)和对氯苯基脲素(CPU)。  相似文献   
5.
棒头草幼穗在含2,4-D的MS培养基上诱导出了胚性、非胚性和中间型愈伤组织。根据形态、淀粉粒等指标可将组成这些愈伤组织的细胞分为三类。改变培养基中2,4-D的浓度,能诱导三类愈伤组织相互转变。从胚性愈伤组织中诱导形成了大量体细胞胚;体细胞胚是从单个原胚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它们能正常萌发、再生小植株。这种再生能力现已保持了34个月。小植株移植在土壤中可以正常生长、分蘖、开花和结实。  相似文献   
6.
油松茎次生结构中树脂道的结构分布和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松茎的次生结构中树脂道存在于次生维管组织中。其中,次生木质部内具有水平的和垂直的两类树脂道,而次生韧皮部内则仅有水平的树脂道。两类树脂道都由上皮细胞和鞘细胞包围着胞间道构成,其中木质部内的树脂道具有死鞘细胞,而韧皮部中的则都系生活细胞。在心材中,垂直树脂道形成拟侵填体。在次生木质部内,垂直树脂道常分布于早材的外部区域和最初形成的晚材中,它们与水平树脂道连接,腔道贯通,从而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垂直树脂道来源于纺锤状原始细胞的衍生细胞,而水平树脂道来源于射线原始细胞,两者都以裂生方式发生。  相似文献   
7.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幼虫对灭幼脲具有一定的自然耐药力。本文以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作为敏感性虫种与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灭幼脲对两种试虫的室内毒力相差4倍左右,引起差异的原因,在体壁结构方面主要在于:(1)小地老虎幼虫的表皮层较粘虫的厚4.2倍左右;(2)上表皮不是匀质结构,依靠少数蜡道与体表沟通;(3)几丁质片层内的孔道数较少,仅及粘虫的1/4。由此构成了表皮对疏水性的灭幼脲表现抗穿透的性能。小地老虎幼虫体壁还含有较强的生化防卫体系,灭幼脲对多功能氧化酶、芳基酰胺酶有明显激活效应,这两种酶都是灭幼脲的降解酶。由此认为,小地老虎幼虫对灭幼脲所表现的自然耐药力,是由体壁的抗穿透性能以及由灭幼脲所激活的适应酶所造成。  相似文献   
8.
9.
10.
寡齿新银鱼同工酶及其与幼态持续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信伟  熊全沫 《遗传学报》1991,18(3):214-218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状连续电泳方法,对幼态持续(neoteny)的寡齿新银鱼(Neosalanx oligodontis Chen)13种同工酶的18个位点进行研究,并进行乳酸脱氢酶热变性实验。结果表明ADH、GOT、α-GPDH、LDH、MDH、ME、POX和SOD表现出一定的幼态持续的特征,其中LDH由A、B两个位点编码,C位点不表达,是因为个体发育早期C基因尚未表达时发生幼态持续的结果。ES和IDH无幼态持续特征。α-AMY、FUM和CAT因数据不足,未进行分析。寡齿新银鱼同工酶基因表达中幼态特征的表现为研究鱼类幼态持续的产生机制和遗传基础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