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克隆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磁受体基因AmMagR的序列,并分析该基因在工蜂不同日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以期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西方蜜蜂工蜂为材料,提取其总RNA,通过RT-PCR技术克隆西方蜜蜂MagR基因的序列;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核酸及氨基酸序列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分析在西方蜜蜂工蜂不同日龄(1日龄、5日龄和21日龄)和不同组织(头部、胸部和腹部)中Mag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克隆到西方蜜蜂MagR基因,并命名为AmMagR(GenBank登录号:MH635411),其序列长度为748 bp,编码区长390 bp,编码130个氨基酸,其蛋白质分子量为14.142 kDa,理论等电点为9.06,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且在第24~126位氨基酸之间得到一个结构域Fe-S_biosyn。系统发育树显示,西方蜜蜂AmMagR与小蜜蜂Apis florae AfIscA(IscA别称MagR)、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AcIscA基因聚成一支。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mMagR基因在西方蜜蜂不同日龄的工蜂头部、胸部和腹部均有表达。5日龄工蜂的相对表达量最高,5日龄工蜂头部和胸部的AmMagR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1日龄(P0.05)和21日龄(P0.05),腹部AmMagR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21日龄(P0.05),但与1日龄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1日龄、5日龄和21日龄工蜂胸部的AmMagR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头部和腹部(P0.05);1日龄工蜂头部AmMagR基因表达量均高于腹部(P0.05),但5日龄和21日龄工蜂AmMagR基因在头部与腹部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明确了该基因在西方蜜蜂工蜂不同日龄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并推测AmMagR可能参与了西方蜜蜂的定位、归巢过程。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蜜蜂工蜂卵巢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蜜蜂Apis mellifera L.蜂群中的工蜂卵巢发育和工蜂产卵现象受多种因素控制,了解其影响因素对养蜂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意大利蜜蜂蜂群设置为囚王群(tg1)、无王有子群(tg2)、无王无子群(tg3)以及正常有王蜂群(CK)4个试验组,通过对工蜂卵巢管的显微观察,确定不同处理组工蜂在不同时间段内卵巢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与CK处理组相比,tg3处理组中的工蜂卵巢发育水平最高,tg2次之,tg1最低;在31d时,4个处理组两两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tg1、tg2和tg3处理组中工蜂产卵前期时间分别为35、22和17d,而CK蜂群在试验期内未出现工蜂产卵现象;tg2和tg3处理组的工蜂产卵的封盖前期时间分别为8和6d,而tg1和CK组在试验期内未出现子房封盖现象。蜂群失王时间过长会刺激工蜂卵巢发育,并导致其产卵;蜂群的短期失王和蜂王老化也会刺激工蜂卵巢发育,但是刺激程度较低;蜂群中的蜂子能抑制工蜂卵巢管的发育,因此在蜂群短时间失王时可以适当地补充子脾延缓工蜂卵巢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日粮中不同水平亮氨酸对繁殖期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蜂群群势及工蜂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荣昌本地繁殖期意大利蜜蜂21群,随机分为7组,分别饲喂添加0,15.30,17.50,26.25,35.00,43.75和52.5 g/kg亮氨酸的试验日粮,每12 d测定各组蜂群群势、封盖子量、蜂群取食量和营造王台情况,24 d后测定蜂群采集行为、工蜂初生重、工蜂虫体蛋白质含量及工蜂寿命。【结果】当亮氨酸添加水平为43.75和52.50 g/kg时能够显著提高繁殖期意大利蜜蜂的蜂群群势、封盖子量、蜂群取食量及采集行为(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基础日粮组及各亮氨酸添加组的新出房蜂和6日龄幼虫体蛋白质含量较高(P0.05);各亮氨酸添加组的工蜂初生重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不同亮氨酸添加水平对意大利蜜蜂工蜂寿命影响较小。此外,亮氨酸添加水平26.25,35.00和43.75 g/kg能够在饲喂0-24 d时促进蜂群营造自然王台,刺激蜂群分蜂。【结论】配方日粮中43.75和52.5 g/kg的亮氨酸能够显著促进繁殖期意大利蜜蜂蜂群发展,其中43.75 g/kg的亮氨酸饲喂量还能刺激蜂群营造自然王台,激发蜂群分蜂。  相似文献   
4.
前言 中华蜜蜂囊幼病是我国养蜂业的一种重要病毒病,发病率很高,有的地区造成大量的幼虫死亡,给我国养蜂生产带来一定的危害,为了对防治病害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首先对该病病原进行了分离、提纯及电子显微镜的研究等工作。发现该病毒对幼虫和成蜂,尤其对工蜂体内各个器官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在幼虫发病期症状特别明显,病幼虫身体松软多水,其表皮容易破裂,当悬挂幼虫时其幼虫末端积聚有透明的液滴,在巢房内幼虫头部尖并变成黑色,头部稍微向上抬起呈船形。死后的幼虫干涸变为褐色的外壳留于巢房内,当感染的幼虫全部封盖后,巢房盖的中央有一小孔,这些异常的变化都是囊幼病的典型症状。幼虫症状虽很明显,但工蜂感染病毒后在外部形态上却没有明显  相似文献   
5.
蜂群通常具有很高水平的合作,而最新发表在《分子生态学》上的研究表明工蜂和蜂王之间存在繁殖冲突,一些工蜂会“自私”地将蜂群的资源占为己有。该研究以巴西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无刺蜂Melipona scutellaris为研究对象,其蜂群有大约1500只工蜂和1只蜂王。  相似文献   
6.
真社会性的昆虫如蜜蜂的个体间有等级之分,有蜂后、雄蜂和工蜂。其中占绝大多数的工蜂与蜂后一样,有正常的卵巢,都是雌性,而且是蜂后的女儿。她们无私地与同巢伙伴共享食物,共同养育蜂后的后代,但通常不产卵。工蜂为什么不生育?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起先科学家认为,工蜂可能自愿地选择帮助她们的母亲照顾其他的后代,因为这样比她们自身繁殖传种接代更为有效。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这类昆虫的真社会并不像以前所说的是一个和谐的“公社”,而相反它是一个微型的专制社会。  相似文献   
7.
对意大利蜜蜂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L工蜂唾腺和中肠中淀粉酶、蛋白酶、蔗糖酶、果胶酶和海藻糖酶5种消化酶进行活性测定,发现巾肠的蛋门酶和蔗糖酶活性较唾腺高,有显著性差异;唾腺的果胶酶活性较中肠高,有显著性差异;唾腺与中肠的淀粉酶和海藻糖酶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意大利蜜蜂工蜂对蔗糖和蛋白的消化主要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来完成,唾腺起辅助作用;对果胶的消化主要在唾腺,中肠起辅助作用;而在淀粉和海藻糖的消化过程中唾腺和中肠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物行为变化研究的新模式——工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蜜蜂群体由1只蜂王、几百只雄蜂和数千只工蜂组成,工蜂数量巨大,除蜂王和雄蜂共同完成生殖任务,巢内外活动均由工蜂完成,其行为呈现多样性。工蜂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其活动范围由温度、湿度相对稳定的巢内环境发展到复杂的巢外自然环境。随发育阶段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工蜂的生理、行为等方面也发生相应变化,这种变化为综合研究生物行为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可能。又因工蜂数量多、体积较大易于观察、标记、饲养管理简单,而且目前对其形态、发育、生理、分子生物学、神经、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研究比较充分,所以工蜂成为研究生物体行为变化、发育机理和个体与群体关系的理想模式生物。该文介绍工蜂活动由巢内发展到巢外时出现的一系列变化以及部分变化的机制,主要包括行为的变化、激素的分泌、代谢活动、飞行能力、神经系统等。  相似文献   
9.
王文祥  王欢  张飞  吴小波  曾志将 《昆虫知识》2012,49(5):1155-1159
本研究用200、400和600 mg/L的百草枯饲喂刚出房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工蜂,检测其对工蜂寿命及抗氧化酶基因Sod 1和Sod 2表达的影响,并以饲喂蔗糖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随着百草枯浓度的增加,工蜂的寿命极显著下降(P<0.01);抗氧化酶基因Sod 1的相对表达量,随着百草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对照组Sod 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各百草枯处理组(P <0.05);Sod 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着百草枯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其中600 mg/L百草枯处理组Sod 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百草枯处理组(P<0.05).  相似文献   
10.
王欢  张少吾  张飞  曾志将 《昆虫知识》2012,49(5):1172-1175
在蜂群中,蜂王与多个雄蜂自然交尾,形成不同亚家庭.为了研究不同亚家庭中工蜂寿命是否有差异,我们以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为实验材料,随机从一群自然群中取270只刚孵化的工蜂,单独饲养于有蜜粉脾小蜂箱内,每天将自然死亡个体取出标记.并利用3对微卫星进行个体基因型分析,通过Matesoft软件划分亚家庭,然后分析了各亚家庭工蜂的自然寿命及生存曲线.结果表明:实验蜂群由12个亚家庭组成,其中2个亚家庭工蜂寿命与其他亚家庭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