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遥感和GIS的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功能分区是区域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基础。基于生态功能分区原则,考虑流域——子流域完整性进行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在综合分析巢湖流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确定生态功能分区原则、依据、方法及命名,基于遥感与GIS在数据采集方面及多层面叠加功能的优势,通过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以及利用DEM空间分析进行子流域划分等技术手段,探讨了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的研究区子流域生态功能划分方法,形成了巢湖流域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全流域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和12个生态功能亚区,并阐明了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重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约束。对于新调整行政区划的巢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流域产业布局、生态防灾减灾、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安徽巢湖地区早三叠世菊石序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地处低纬度下扬子碳酸盐缓坡台地较深水区 ,安徽巢湖地区的下三叠统由一系列泥、灰岩旋回层组成 ,并含有丰富的菊石化石。通过对巢北平顶山和马家山一带上二叠统顶部和下三叠统多条剖面的系统研究 ,建立了在华南乃至低纬度特提斯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以属级分类单位为基础的下三叠统菊石生物地层序列 (从下而上 ) :Ophiceras Lytophiceras带、Gyronites Prionolobus带、Flemingites Euflemingites带、Anasibirites带、Columbites Tirolites带和Subcolumbites带。在提议的全球印度阶 奥伦尼克阶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上 ,Flemingites Euflemingites带之底与牙形石Neospathoduswaageni首现点比较接近 ,可以作为本界线主要辅助标志之一。记述采自该区上二叠统顶部及下三叠统 ,尤其是印度阶 奥伦尼克阶界线附近的一些具有年代地层意义的菊石化石资料 。  相似文献   
3.
巢湖西半湖富营养化时空变化趋势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整理了巢湖西半湖6个国控监测点1983~2008年(26年)主要富营养化指标TP、TN、CODmn、Chla的监测数据,计算了6个监测点和西半湖总体26年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图示)时空变化情况。并用Spearm an秩相关系数分析检验了西半湖总体和6个监测点26年∑TLI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按总平均∑TLI排列,6个监测点富营养化由重到轻依次为:南淝河入湖区(66.64)〉塘西(64.93)〉十五里河入湖区(63.35)〉派河入湖区(61.38)〉新河入湖区(59.51)〉西半湖湖心(59.18);在显著水平0.05和0.01各点∑TLI均有上升趋势,其中十五里河入湖区(R=0.715)、新河入湖区(R=0.824)和西半湖湖心(R=0.811)以及西半湖总体(R=0.512)∑TLI有显著上升趋势,而南淝河入湖区(R=0.192)、塘西(R=0.045)和派河入湖区(R=0.325)上升趋势均不显著。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巢湖西半湖富营养化时空变化的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用浮游动物评价巢湖东湖区的水质和营养类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于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对巢湖东湖区的浮游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初步研究了巢湖东湖区的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特征以及浮游动物物种的多样性,并对巢湖东湖区的水质状况和营养类型作出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浮游动物153种,其中原生动物43属59种,占总种数的38.56%;轮虫类20属48种,占总种数的31.37%;枝角类14属26种,占总种数的16.99%;桡足类20种,占总种数的13.07%。浮游动物的物种多样性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污生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巢湖东湖区的水质状况从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均处于β-中污带级;用浮游动物数量(ind·L-1)作为湖泊水体营养程度的生物量指标,其结果显示巢湖东湖区水体从2005年6-9月和2006年3-6月巢湖东湖区水体的营养状况处于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5.
巢湖流域水质生物学评价——以大型底栖动物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底栖动物可整合不同时间尺度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信息,能反映污染物质对其造成的协同危害特征,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健康评价。为了弄清巢湖流域水体污染状况,于2009年4月对巢湖流域大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调查。59个采样点中,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共23种,其中:环节动物门6种,占26.1%;节肢动物门8种,占34.8%;软体动物门9种,占39.1%。尽管不同栖息环境中底栖动物的优势种有较大变化,但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和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整个巢湖流域优势物种。河流综合生物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水体均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南淝河的污染程度>白石山河>派河>巢湖湖体>柘皋河>杭埠河>裕溪河>丰乐河,这一结果与水质指标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巢湖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氮、磷浓度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堃  肖莆 《生物学杂志》2011,28(1):53-56
基于巢湖水体2002~2007年水质监测资料,对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动态及与TN、TP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巢湖叶绿素a浓度与TN、TP的浓度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西半湖叶绿素a浓度全年高于20μg/L,TN为1.94~3.84mg/L,TP为0.20~0.42mg/L;东半湖叶绿素a浓度全年小于5.5μg/L,TN为0.95~1.83mg/L,TP为0.08~0.14mg/L。在东半湖,叶绿素a含量与TN呈不明显的正线性关系,当TP浓度较低时,叶绿素a随TP的增加小幅上升,但是当TP>0.15mg/L时,叶绿素a随TP的增加而明显上升;在西半湖,当水体TN<5.8mg/L或者TP<2.0mg/L时,叶绿素a含量与TN、TP关系为正线性关系,当TN在5.8~9.4mg/L或者TP介于0.2~0.3mg/L间时,叶绿素a含量与TN、TP关系为不显著的负线性关系,当TP浓度>0.3mg/L时,叶绿素a含量与TP关系又为正线性关系。西半湖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可能是藻类生物活动与沉积物及水体中营养盐的相互作用结果。在治理巢湖富营养化时,应优先控制西半湖的磷元素。  相似文献   
7.
巢湖夏、秋季浮游植物叶绿素a及蓝藻水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7年6-11月份,对设置在巢湖全湖的23个样点水体的理化指标水温(WT)、pH值、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活性磷(RP)以及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叶绿素a(Chl-a)浓度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巢湖夏秋季温差变化不大的环境中,温度依然是影响藻类生物量的重要因素。夏、秋季蓝藻为最主要的藻类类群(其平均值占藻类总生物量的63.36%);藻类生物量与所测理化因子均有显著正相关。在夏、秋季各月份,蓝藻生物量呈前高后低状M型波动,其中7月份湖水中蓝藻浓度最低。夏、秋季湖水中叶绿素的浓度没有太大变化,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10mg/m3),遇到合适的气象条件有形成大面积水华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巢湖表层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其组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SPE-GC/ECD)作为检测手段,对巢湖表层水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分布及组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13个采样点中共检出包括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β-硫丹(β-Endosulfan)、艾氏剂(Aldrin)、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和七氯(Heptachlor)在内的16种有机氯农药,其总含量范围为0.54~64.01ng.L-1;16种有机氯农药中以HCHs和DDTs为主,其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56ng.L-1和16.57ng.L-1,约占其总量的84.75%;研究区的有机氯农药污染除了主要源于历史上农田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外,近期可能还有新的农药污染源进入水环境;研究区所检出的各类有机氯农药均未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巢湖表层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含量及潜在风险均属于中等偏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枯水期淮河淮南段及巢湖西半湖水质污染对鲫鱼的毒性效应。从淮河淮南段与巢湖采集鱼类样本,并以未受人为污染的安丰塘鱼类为对照,分析了鲫鱼肝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7-乙氧基异吩恶唑-O-脱乙基酶(7-ethoxyresorufin-O-deethylase,EROD)活性及DNA单链损伤情况,结果表明,淮河淮南段鲫鱼肝脏MDA含量、SOD活性、GST活性、ER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对照组的2.88、1.48、2.03和3.93倍;巢湖鲫鱼肝脏MDA含量、SOD活性、ER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对照组的2.28、1.85和2.74倍。肝细胞DNA单链断裂的测定显示淮河淮南段与巢湖的水质污染均对鲫鱼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室模拟蓝藻的早期成岩过程,获得微生物转化无定形体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形态观察,以及生化成分和碳氢氮元素分析,为干酪根早期演化过程研究提供现代对比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蓝藻在模拟过程中不断被降解,到模拟实验的第95天,蓝藻产荧光物质基本被降解完全,样品呈无定形体状。微生物作用使多糖和蛋白质含量下降,粗脂肪含量上升到12.96%;经微生物转化作用后,蓝藻中的C,N元素含量明显减少,N元素含量比新鲜蓝藻中N元素含量降低了26.98%。可见早期成岩过程中微生物作用使蓝藻形态朝无定体转化,有利于脂类成分的增加,利于成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