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洞沟遗址的环境与地层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水洞沟第四纪地层可与萨拉乌苏河组上段对比。水洞沟遗址包含有新石器和旧石器晚期文化,其旧石器晚期文化发生在距今20,000多年至10,000多年间的黄土状粉砂土中,即发生在末次冰期主冰期的干冷环境下,比发育在距今约35,000—50,000年间的萨拉乌苏河旧石器文化为晚。  相似文献   
2.
该文记述了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所在地,湖北宜昌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中发现的小刺球藻类化石Micrhystridium regulare,regulare,讨论了它们的产出层位及其归属,并对小刺球藻类化石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分布作了简要的归纳,最后提出了小刺球藻类化石在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的划分和大区域地层对比中重要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3.
标本采自广西宜山、天等和贵州独山、紫云等地的早二叠世地层中。Zellia富集于层面,大多和Pseudoschwagerina,Sphaeroschwagerina,Robustoschwagerina共生,在确定石炭-二叠系界线时具有一定的地层意义。现对Zellia的属征加以阐述、讨论和归并,并对其地理地层分布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4.
奥陶纪时期紧邻黔中古陆南缘的贵阳乌当发育有富含牙形刺的碳酸盐岩沉积,但生物地层研究非常薄弱。本文对乌当地区小谷龙剖面和豹子窝剖面的奥陶系进行牙形刺生物地层研究,共识别出10个牙形刺带,自下而上为Chosonodina herfurthi带、Drepanodus arcuatus带、Triangulodus bifidus带、Serratognathus diversus带、Oepikodus evae带、Baltoniodustriangularis带、Baltoniodusnavis带、Baltoniodusnorrlandicus带、Lenodusantivariabilis带和Dzikodustablepointensis带,时代属于下奥陶统特马豆克阶至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可与华南同期地层的化石带对比。根据牙形刺生物地层,本研究构建了乌当地区奥陶系的年代地层格架,并限定黔中古陆南缘开始暴露出水面的时间为不晚于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早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日本志留纪至三叠纪牙形刺研究的历史和现在的成果。志留纪牙形刺只有少数零星的报道,没有建立化石带;早泥盆世已建立了5个牙形刺组合,没有中、晚泥盆世的记录;石炭纪有8个牙形刺带,其中晚石炭世3个牙形刺带;二叠纪5个牙形刺带或动物群,其中,中、晚二叠世各1个带(动物群);三叠纪可划分出14个牙形刺带。  相似文献   
6.
黔南独山下、中泥盆统遗迹相与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黔南独山下、中泥盆统含丰富的遗迹化石,分别归属为Scoyenia,Glosifungites,Skolithos,Cruziana,Zoophycos等5个遗迹相。通过遗迹化石和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下、中泥盆统可识别出17个三级层序。遗迹化石在剖面上有规律地产出与海平面的升降密切相关。海侵向陆地快速推进,在贫氧条件下沉积的屯上组之下的沉积间断面可作为独山地区下、中泥盆统的界线,而中、上泥盆统的界线则置于贺家寨组第一饥饿层(黑色钙质页岩)之上。独山抬升所代表的地壳运动在华南地区较为普遍,可与全球性的P.varcus带早、中期海平面迅速下降相对比。  相似文献   
7.
武仙竹 《化石》1995,(1):29-29
郧县人遗址的地层与古气候武仙竹湖北郧县人化石自1989年发现后,先后作过数次发掘并有多篇研究报告及论文(李天元等《江汉考古》91年2期、《史前研究》1990-1991年合刊、《人类学学报》94年5月等。现在,郧县人遗址的地层及动物群已较清晰,郧县人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武家村发现的第四纪哺乳类,海、陆相软体类化石,以及地层中所含的植物孢粉和岩性特征,把该地区第四纪地层初步划分为全新统、晚更新统、中更新统(陆相沉积)和早更新统(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9.
曹流 《古生物学报》1990,(2):140-143
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半三角地区出露的一套火山岩系地层,其中夹有厚约5m的火山-沉积岩,灰色凝灰质粉砂岩。中国第四次南极考察队在火山-沉积岩中采集了8块孢粉样品,在编号为GWP4—7号的4块样品中获得较丰富的孢子花粉,但是保存不佳,大部分难以鉴定,这可能由于后期火山活动的高度热作用有关。虽然只有少部分化石可鉴定。  相似文献   
10.
朝鲜晚元古代生物地层新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磊明 《古生物学报》1990,29(4):460-466
作者于1985年实地考察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惠山地区和平壤以南地区元古代晚期和早寒武世沉积岩层,并获得了一些微体植物化石。尽管当前获得的化石材料不甚丰富,但为讨论朝鲜半岛北部前寒武纪岩层的地质时代以及与我国相当岩层的对比,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料。在朝鲜考察期间,我们得到朝鲜平城地质研究所的李明哲、吴在根等的热情接待和大力协助,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同时,作者对我所唐天福、曹瑞骥、薛耀松给予的热情帮助,以及王兰、曹德辉、臧晓泉等在化石标本处理及绘图工作中的协助,一并致以谢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