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灌木,高约1米。幼枝纤细,密被红棕色扁平糙伏毛。叶革质,集生枝端,倒卵形至椭圆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2厘米,宽0.5—1.2厘米,顶端钝尖,有短凸尖头,基部狭楔形,边缘微反卷,被缘毛,上面密被红红棕色糙伏毛,下面疏被红棕色糙伏毛,中脉在上面微隆起,在下面明显隆起,侧脉3—4对,两面微明显,未达叶缘网结,密被糙伏毛;叶柄长2—6毫米,密被红棕色扁平糙伏毛。花芽卵圆形,有较多粘质,鳞片  相似文献   
2.
王献溥  李信贤   《广西植物》1986,(Z1):79-91
苗儿山是南岭山地越城岭的主峰,广西第一高峰,海拔2141.5米。整个林区面积约80万亩,划为自然保护区约25万亩,境内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有关苗儿山保护区的基本特点、经营管理方向等,我们已有专文论述,这里不再重复。本文着重对植被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情况作概括的论述,供有关方面参考。 虽然,苗儿山保护区范围主要由花岗岩和砂页岩发育的黄棕壤、黄壤和红壤所构成,都属酸性土壤,但山地海拔高程相差达1900米,加以人为生产活动的方式和强度不同的影响,所以,植被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子波 《化石》1993,(2):27-27
  相似文献   
4.
常绿杜鹃亚属Subgenus Hymenanthes是由K.Koch(1872)根据Blume(1826)建立的Genus Hymenanthes改级组合而成。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沿用了Maximowicz(1870)所建立的、后由Koehne(1893)修订过的Subgenus Eurhododendron这一亚属名称,直到最近D.F.Chamberlain(1978,1979,1982)对该亚属的名称才作了正式订正。  相似文献   
5.
李光照   《广西植物》1983,(2):83-85
<正> 兴安马银花 新种(图) 小乔木,高7米,树皮灰色。小枝近于圆形,中等纤细,当年生小枝紫色或淡紫色,近于无毛,去年生小枝灰色。叶近于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6—9(-11厘米),宽2—3(-4.3厘米),顶端渐尖或罕为突然锐尖,基部近于圆形或钝形,边缘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中肋在上面稍凹陷,在下面微凸起,侧脉和小脉通常不明显;叶柄长1—1.5厘米,有稀疏的短柔毛或近于无毛。花单生,花梗长1.5—2厘米,初被稀疏而具腺的刚毛,其后无毛;花萼裂片卵形,淡绿色,长8毫米,宽6毫米,具睫毛,无腺体;花冠紫色,具5裂片,裂片倒卵形,长2.5—8厘米,宽1.8-2厘米;雄蕊5枚,较花冠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杜鹃花属植物有18个种,其中井冈山特有分布种1个,江西新分布种2个;海拔400—1700m均有分布。井冈山杜鹃(Rhododendron jinggangshanicum)是井冈山的特有分布种,花大色艳,有很高的园林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广西杜鹃花研究(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沛祥   《广西植物》1982,(2):69-76
<正> 1.岩谷杜鹃 新种 图1 (杜鹃亚属,长尾种子组) 附生小灌木,高20—6O厘米;枝圆柱状,密布小疣瘤,近似越橘杜鹃Rh.vaccinioides Hook.f.和匍枝杜鹃Rh.euonymifolium Lévl.;不同于前者为:叶密集,非散生,边缘外折,花黄色;不同于后者为叶向枝端聚生,较小,花萼裂片长圆形,被缘毛,花较小;不同于二者为子房和蒴果有鳞点而且被毛,可资区别。  相似文献   
8.
洪欣  汪秀平  温放 《广西植物》2020,40(10):1417-1422
该文报道了产自中国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的线柱苣苔属(Rhynchotechum Blume)中国分布新记录——小花线柱苣苔(R. parviflorum Blume)。该新记录种常生长在林中溪流附近的崖壁以及次生林下阴湿生境中,主要辨别特征为叶基本对生,花萼裂片被绢毛,花梗被黄褐色绒毛,花冠筒较小,子房具短柔毛,果无毛至微柔毛。印度学者于2020年记载为印度新分布,而原始文献中记录的凭证标本采集点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故对原文记述的产地信息提出质疑。同时,在前人的研究中部分馆藏的线柱苣苔属植物标本被认定为该新记录种,在此一并提出该新记录种在中国的分布地理信息和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9.
童琪  钟雁  李婧  胡瑾  周艳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3):471-477
该研究利用实验室不同恒温和变温控制试验,考察了不同温度[恒温(15℃、25℃、35℃)和变温(25℃/15℃、30℃/20℃,高温12 h,低温12 h)]处理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温度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迷人杜鹃种子在25℃/15℃变温条件下萌发率(87.69%)和萌发指数(8.65)均最高。(2)25℃/15℃变温有利于迷人杜鹃幼苗的地径、苗高、平均根长和萌枝数的增加,以及根、茎、叶生物量的积累。(3)25℃/15℃变温处理下幼苗叶片的总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MDA含量、CAT活性和SOD活性较低。研究认为,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条件为25℃/15℃(昼/夜),而在高温(35℃)和低温(15℃)环境下均会受到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10.
对杜鹃属(Rhododendron L.)植物起源、中国分布、适应性、灌丛群落结构特征和演替特征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杜鹃属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利用进行展望。中国西南地区以及喜马拉雅至缅甸北部地区为杜鹃属植物的起源中心,贵州百里杜鹃林是全球最大野生杜鹃资源库。杜鹃属植物的适应性与所在区系的同质性、海拔相似度、进化程度、关键功能性状等密切相关,基于进化-形态功能特征的比较为选育适应性优良的杜鹃品种提供了参考。杜鹃灌丛群落具有特殊性,表现出复杂的多层次垂直结构、镶嵌式水平结构和明显的年龄结构特征。依据群落具备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大且种群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小来判定杜鹃灌丛群落已演替至顶级的观点仍有待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