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利用优化通常要兼顾不同群体的多种要求,理论上是复杂的超多目标(4个及以上)优化问题。但实际操作中却往往被简化为多目标(2—3个)优化问题,通过一种流行的多目标优化算法第Ⅱ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求解。究其原因是对超多目标优化算法认知的缺失和与多目标优化算法理论对比的匮乏。对NSGA系列中应用最广泛的多目标优化算法NSGA-Ⅱ和最新提出、面向超多目标优化的算法NSGA-Ⅲ进行探究,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Ⅲ和Ⅱ进行对比,从而探究二者进行土地利用优化时的优劣。在理论上,对比两种算法原理的异同。在实验中,分别设计多目标(3个目标)和超多目标(13个目标)土地利用优化问题,利用两种算法进行求解。对实验结果采用四层架构、六大指标进行全面评价,以对比两种算法的可用性。理论对比发现,两个算法只有种群多样性保护的方法不同,其中NSGA-Ⅲ是基于与固定的参考点的距离,而NSGA-Ⅱ则是基于相邻解间的距离。通过实验对比发现,NSGA-Ⅲ在超多目标优化时运算速度快,且产生的最优方案实用价值更高,NSGA-Ⅱ在算法的有效性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3.
高苯丙氨酸血症大鼠脑内单胺类递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d龄Sprague-Dawley大鼠腹腔注射苯丙氨酸(Phe)诱导高苯丙氨酸血症,荧光法测定大脑皮层及其突触体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Y型电迷宫法测其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显示:高苯丙氨酸血症大鼠大脑皮层NE、DA及5-HT含量降低38.6%~67.4%,突触体中NE、DA和5-HT含量降低51.9%~70.2%,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苯酮尿症智力障碍可能与大脑皮层及其突触体中某些单胺类递质含量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4.
基于稳定氧同位素确定植物水分来源不同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确定植物水分来源,对提高生态水文过程的认识和对干旱半干旱区的生态管理至关重要。目前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确定植物水分来源的方法众多,但不同方法之间对比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原位样品采集,室内实验测试,利用直接对比法、多元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R、MixSIAR)和吸水深度模型分析植物水分来源,并对比各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相对于多元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而言,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R、MixSIAR)具有更好的水源区分性能,但对数据要求较高,且植物木质部水和潜在水源同位素组成的标准差越小,模型运行结果的可信度更高。本研究中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R)为最优解。在利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确定植物水分来源时,可先通过直接对比法定性判断植物可能利用的潜在水源,然后再用多元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R、MixSIAR)计算出各潜在水源对植物的贡献率和贡献范围,必要时可评估模型性能,选择出最优模型,定量分析植物的水分来源。若植物主要吸收利用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可结合吸水深度模型计算出植物吸收土壤水的平均深度。本研究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利用同位素技术确定植物水分来源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木根黄芩(Scutellaria planipes Nakai et Kitag.)是唇形科黄芩属(Scutellaria L.)多年生草本,目前仅发现在辽宁省凌源市境内有零星分布,被辽宁省列为三级保护植物。该种发表于1934年,但《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均将其定为京黄芩(Scutellaria pekinensis Maxim.)的异名。为了阐明二者的差异性,本文首先对木根黄芩的原始文献、模式标本、模式产地、历史分布区及现今发现地进行考证,其次对二者进行差异比较研究,认为木根黄芩与京黄芩无论在分布范围和生境上,还是在宏观外部形态和微观花粉粒形态上均存在明显差异,确定木根黄芩为独立种,同时还对木根黄芩的果实进行形态补充描述。本文确定木根黄芩独立种的地位,对保护野生木根黄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其药用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样本。  相似文献   
6.
Th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that the delayed systemic and reproduction side effects can be even more deleterious than acute toxicity, has caused a shift in focus toward sublethal effects assessment on physiology and behavior of beneficial insects.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the risks posed by some insecticides with different mode of action through lethal and delayed systemic sublethal effects on the pupation, adult emergence, and repro- duction of the chrysopid Chrysoperla externa (Hagen, 1861; Neuroptera: Chrysopidae), an important predator in pest biological control. The maximum field recommended dose (MFRD) and twice (2xMFRD) for chlorantraniliprole, tebufenozide, and pyriproxyfen were harmless to C. externa. In contrast, all the tested chitin synthesis inhibitors (CSIs) were highly detrimental to the predator, despite of their lack of acute lethal toxicity. There- fore, the safety assumed by using IGRs toward beneficial insects is not valid for chrysopids. Dose-response data showed that although all CSIs have a similar mechanism of action, the relative extent of toxicity may differ (novaluron 〉 lufenuron 〉 teflubenzuron). For CSIs, the delayed systemic effects became obvious at adult emergence, where the predicted no observable effect dose (NOED) was 1/2 048 of the MFRD for novaluron (0.085 ng/insect), and 1/256 of the MFRD for both lufenuron (0.25 ng/insect) and teflubenzuron (0.6 ng/insect). Finally, this work emphasized the significance of performing toxicity risk assessments with an adequate posttreatment period to avoid underestimating the toxicities of insecticides, as the acute lethal toxicity assays may not provide accurat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long-range effects of hazardous compound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转运与震区住院伤病员的特点和疾病谱.方法:采用“军卫一号“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整理三所军队医院收治汶川地震伤病员的诊疗信息.对比转运与震区住院伤病员的入院时间、基本情况和诊疗信息的差异.结果:震后第2日震区住院伤病员入院人数最多,为394人;前4日占震后10日内入院人数的80.6%.全部住院伤病员男性730人,占56.5%,女性562人,占43.5%;汉族占95%,羌族、藏族及其他民族占5%;已婚占76.4%;手术率为36.5%;住院天数的中位数为12天;治愈好转率为96.5%,病死率为1%.转运与震区住院伤病员的性别、年龄组、民族、手术与否和治疗结果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震区住院伤病员组的住院天数中位数低于转运住院伤病员组(P<0.00l).按照出院第一诊断,损伤或中毒住院伤病员占81.5%;其他疾病前五位为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症状和体征.结论:地震等灾害后应尽早(灾后3-5天)转运伤病员.震区一线医院和接收转运伤病员医院应科学、合理设置床位、安排陪护人员、招募志愿者.地震第一阶段医疗救援完成后,救援重点应转向内科和慢性疾病,并提前做好应医疗准备.  相似文献   
8.
侏罗纪中蜉属和珠蜉属蜉蝣昆虫化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峰 《古生物学报》2006,45(2):268-276
长期以来,我国昆虫化石研究者所确认,并为众多地层古生物工作者所引用,作为地层对比和确定地质时代的两种侏罗系蜉蝣幼虫化石:西伯利亚中蜉(Mesobaetissibirica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和古珠蜉(Mesonetaantiqua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在我国境内并不存在。迄今为止,这两个种仅局限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下侏罗统。此前,被我国昆虫化石研究者分别归入中蜉属(Mesobaetis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和珠蜉属(MesonetaBrauer,RedtenbacheretGanglbauer,1889)的所有种类,其科级和属级分类位置有误。它们包括:西伯利亚中蜉,三间房中蜉(MesobaetissanjianfangensisHong,LiangetHu,1995),黑斑中蜉(MesobaetismaculataHong,LiangetHu,1995),古珠蜉和北票珠蜉(MesonetabeipiaoensisWang,1980)。道虎沟组、海房沟组、九龙山组和三间房组的水生蜉蝣组合完全不同,彼此不能对比。我国侏罗系—下白垩统蜉蝣幼虫全部是湖相,为原地埋藏,而非河流相,异地埋藏类型。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晚更新世以来(~45万)南海西部浮游有孔虫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并与南海北部和南部该时期的浮游有孔虫组合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南海浮游有孔虫组合在以Globigerinoides ruber和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为代表的热带—亚热带组合面貌为特征的背景下,其不同海区的浮游有孔虫组合具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生姜和干姜进行介绍,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及用药部位及功效不同,所以治疗的病症也有所不同。鉴于在日常生活中巧食姜品或佐餐调味对人体健康均有诸多益处,通过分析告诫大家要正确看待中药的作用,使中药真正的发挥其治病的长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