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复振 《四川动物》1990,9(2):31-32
寄居蟹类隶属于甲壳动物十足目Decapoda腹胚亚目Pleocyamata歪尾次目Anomura。最近整理标本,见尚有4新纪录种,今将4种的形态特征、采集地及地理分布并附图记述之。一、细螯寄居蟹Clibanarius clibanarius(图1)形态特征头胸甲长45毫米,宽11毫米。眼柄细长,与第二触角柄等长。两螯足相等约头胸甲12/3长,背面散布圆锥突。第二、第三步足突粒不显著,但有刺毛丛,指节比前节略长。采集地广东蛇口。分布南海,新加坡,印尼,孟加拉湾,非洲西及东南沿岸。二、异细螯寄居蟹Clibanarius inaequalis(图2)形态特征头胸甲长13毫米,宽10毫米。眼柄比第二触…  相似文献   
2.
红眼寄居蟹在实验室和野外条件下对贝壳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占据适宜的贝壳对于寄居蟹的发育、繁殖和存活至关重要。尽管很多研究探讨了蟹类对贝壳的选择,但寄居蟹选择多大的贝壳仍不清楚。在实验条件下,本文作者用巴西Anchieta岛上野生红眼寄居蟹( Pagurusbrevidactylus)最常利用的黑衣蟹守螺( Cerithium atratum)和节桑椹螺( Morula nodulosa)进行了贝壳选择实验,通过回归分析确定目标贝类及其大小。观察到寄居蟹对一种独特贝类的选择具有性别意义,从而验证了野外观察结果。雄性明显地倾向选择黑衣蟹守螺的贝壳,而产卵和非产卵的雌性个体对腹足类贝壳的选择差异不显著。尽管两性之间对适宜贝壳的选择存在差异,贝壳适宜度指数(SAI)表明,种群占据那些足够大的贝壳(SAI =1·20±0·23)。红眼寄居蟹对贝壳利用的这种模式可能是为了避免与体型相似同域物种的竞争,从而在后来的生长中减少频繁地更换贝壳。根据目前的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红眼寄居蟹对贝壳的选择不仅取决于贝壳的参数,而且还与寄居蟹的个体和性选择有关[动物学报51 (5) : 813 -820 , 2005]。  相似文献   
3.
2011年就要结束了,忙碌了一年,大伙儿准备如何犒劳自己呢?所有还没来得及做计划的朋友,不妨跟本期登场的动物明星们取取经吧!  相似文献   
4.
为厘清异尾次目(Anomura)寄居蟹总科(Paguroidea)分类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测定分析了活额寄居蟹科(Diogenidae)刺足真寄居蟹(Dardanus hessii)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与其他已公布的16种寄居蟹总科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比较分析。所有寄居蟹总科种类线粒体基因组均包含37个基因和1段长的非编码控制区。线粒体基因组相似性及共线性分析显示所有17种寄居蟹总科的线粒体基因组均经历了基因重排。重排可分为7种类型,其中寄居蟹科(Paguridae)占4种,活额寄居蟹科2种,门螯寄居蟹科(Pylochelidae)1种。遗传距离、序列相似性及系统发育树均显示长腕寄居蟹(Pagurus filholi)与日本寄居蟹(Pagurus japonicus)为同一物种,暗示其中至少有一个物种鉴定有误。系统发育树显示活额寄居蟹科物种并未聚为一支,其中下齿细螯寄居蟹(Clibanarius infraspinatus)与整个陆寄居蟹科(Coenobitidae)聚为一支,表明活额寄居蟹科为并系群。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寄居蟹总科的线粒体基因重排和系统发育,并为线粒体基因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