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5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1920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勐腊和勐仑两个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样区”)及附近的次生林、荒地、旱地、水田采集100份土样,进行放线菌分离和鉴定。并对这两个样区土壤放线菌的区系分布作了比较。勐腊样区的放线菌数量较少而区系组成略为复杂,分离到12个属。仑样区分离到11个属。两个样区均分离到大量糖多孢菌。  相似文献   
2.
余山拟异蚖和3种古蚖的精子均为扁圆形,未见顶体,线粒体集中在一侧;核呈环形、边位、中部由膜状体分布其间.领结古蚖的早期精细胞为球形,染色质凝集成团,继而核中裂并沿细胞赤道逐渐围绕成环,染色质呈细沙状,胞间有“桥”相通.核膜一端开始内陷,出现黑点.待发育到中期精细胞,这些黑点逐渐形成奇特的管状核膜陷体;染色质变成短线形,随后排成4—5行.线粒体颗粒状,细胞间仍有“桥”连通.晚期精细胞的染色质凝集成粗带,最后形成光滑质密的核,而多余的核物质,一段一段从精子一端脱离,形成一串孢囊状体夹在精子之间,待精子成熟游离时,这些孢状体分散开来.从观察结果表明拟异蚖精子与古蚖的非常相近.  相似文献   
3.
我国某些常见化石硅藻的环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详细研究了中国海表层沉积物中的常见化石硅藻,结果表明,这些种的分布范围及数量变化随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因此,根据柱状样品中这些种类数量的变化,能够推断古气候变化,恢复古地理环境,再现海平面波动历程,进而划分、对比第四系地层。  相似文献   
4.
胡舜士  李信贤   《广西植物》1987,(2):167-171
<正> 广西广大农村的燃料主要依靠木柴。由于计划不周,大片丘陵山地天然植被愈砍愈光,人们常常要到几十里以外的山地去砍伐柴薪,费去大量的劳力。其实很多地方都有栽培薪炭林的习惯,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象三江、融水、龙胜、临桂、环江、苍梧、岑溪、容县等地。为了解决农村燃料短缺,大力发展薪炭林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为此,我们于1983、1984年专程到一些典型地区进行深入调查,现把材料整理出来供有关方面参考。 调查地区位于亚热带区域,气候温暖,年平均温度18—2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12℃。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土壤为赤红壤、红壤或黄壤,pH4.5—5.5。这样优越的水热条件,即使所在地土壤冲刷比较严重,要营造薪炭林应该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6.
7.
松嫩平原南部植被与环境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环境格局入手,分析植被对环境的反应,是研究植被与环境相关性的一条途径。本文采用该途径。从生态种组入手,分析松嫩平原南部植被与环境的相关性,根据该区自然条件的特点,用生态系列表,分析植物对土壤盐碱,水分,有机质和氮素的含量以及土壤酸度的反应。依植物对上述各因素要求的相似性划分单因子生态种组,并以此为基础,综合植物对上述各因素反应的相似性,划分了11个综合因子生态种组,阐明 生态种组与植物群落及立地的关系。依据三者的关系,结合牧业生产,划分了4个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8.
亚洲杉木[Cunninghamia asiatica(Krassil.)comb.nov.]是一个广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及苏联西伯利亚地区的早白垩世化石种,该种以往定为Elatocladus manchurica或Elatides asiatica。通过详细对比,发现它与现生杉木属植物无论枝叶形态,还是表皮结构均很相似,从而确立了该种的自然分类位置,同时,也把杉木属的深化史自晚白垩世至少追溯到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石拐群古鳕类一新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内蒙古石拐地区石拐群召沟组中的长腹鳍大青山鳕(新属、新种) Daqingshaniscus longiventralis gen. et sp. nov. 是在我国中侏罗世地层中发现的一比较原始的古鳕类.其头骨眶后部分短,鳃盖骨大于下鳃盖骨,背鳍位于腹鳍与臀鳍之间,腹鳍基线长,鳍条都从基部分节、远端分叉,棘鳞仅见于尾上叶,全歪型尾,鳞片呈菱形.大青山鳕既与苏联南哈萨克斯坦 Karatau 地区的 Pteroniscus 很接近,又与我国新疆的维吾尔鳕 Uighuroniscus 及西德北部的 Stadthagen 地区的 Indaginilepis 相似.  相似文献   
10.
水洞沟遗址的环境与地层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水洞沟第四纪地层可与萨拉乌苏河组上段对比。水洞沟遗址包含有新石器和旧石器晚期文化,其旧石器晚期文化发生在距今20,000多年至10,000多年间的黄土状粉砂土中,即发生在末次冰期主冰期的干冷环境下,比发育在距今约35,000—50,000年间的萨拉乌苏河旧石器文化为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