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尹治成 《四川动物》1989,8(2):30-30
经历年来调查全省已报告蚊虫10属120种,分布于168个县、市,占全省县、市的87%。本文参照四川省综合自然区划(王告函等,1981),划分为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4个区、11个亚区,即:成都平原、盆中浅丘区、盆中深丘区、盆东平行岭谷、盆周山地、川西南山地、康定木里巴塘高山深谷区、岷山邛崃山山地、马尔康理塘切割高原、若尔盖红原沼泽区和石渠色达丘状高原。各区划内蚊虫种类分布的差别是明显的(见表)。山地(表内Ⅳ—Ⅷ)蚊虫种类最多,占全省种类的85%(102/120),其余依次为丘陵,占64%(77/120),平原占55%(66/120),高原仅占10%(12/120)。各地貌区…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貌区划系统——以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为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子良  崔国发 《生态学报》2013,33(19):6264-6276
地貌类型是重要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变化的重要因子。地貌研究能使人们深入认识地理环境特点,有利于完善对区域自然环境和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同时对生物地理区划和区域自然保护研究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采用"自上而下"的区域分割和"自下而上"的区域合并的区划方式,以中国地形DEM作为基础,使用GIS10.0对其进行高程重分类、坡度分析等量化分析,并结合现有气候区划、自然地理区划和地貌类型等资料,对中国地貌格局进行了分析。在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过程中以地貌为主体的地理单元差异性基础上,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以区域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为目标的中国地貌区划系统,该地貌区划系统包括了东部季风淋蚀地貌大区、西北干燥风蚀地貌大区、青藏高原高寒冻蚀地貌大区、南海诸岛地貌大区等4个地貌大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内蒙古高原等40个地貌地区,完达山、老爷岭和张广才岭等127个地貌亚地区,以及473个地貌区。其地貌区划方案科学构建了区划等级系统,体现了中国地貌类型的基本特征和分布格局,其中地貌大区基本反映了中国大的地貌格局,地貌地区基本反映了高原、山地、平原等地貌特征的水平分异,地貌亚地区和地貌区基本反映了区域地貌特征。中国地貌区划系统为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提供了参考和依据,而且区划界线准确,便于使用。  相似文献   
3.
2011年11月中旬,我们在井冈山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王方辰老师在调查野茶、古茶资源时,偶然拍到了一组奇特的地质地貌图片,怀疑可能是第四纪古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和冰川堆积物、冰川漂砾等,但是由于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有关井冈山地区有第四纪古冰川遗迹的记载和报道,故不敢确定。回京后,我们专门拜访了中国MAB的老朋友,地质学家韩同林研究员,他从我们拍摄的照片特征分析,认为应该是冰臼和完全有可能是冰碛和冰川漂砾。同时,为慎重起见,74岁的韩老师克服了年纪大等诸多困难,亲赴井冈山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归来后,又连续加班工作半个多月,查找地质纪录、比对卫星图片再结合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得出了初步的结论。韩老师建议,应开展大规模的考察调研,以获得更多的现场样本和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这次社会实践我们来到了广西扶绥,考察这里最具代表性的物种——白头叶猴,并且了解了那里的地质地貌、植被特征,动物种类等。在这次旅行中,还有一件有意思的活动要数捉昆虫了。为了对昆虫有更多的了解,我们在去捉昆虫之前听了一个讲座。讲座主要讲了蛾子和蝴蝶的区别,老师还拿一些图片让我们通过它们的触角来区分蝴蝶和蛾子。听完了讲座,我对这些平时视而不见的昆虫充满了兴趣,恨不得赶紧到山里去捉昆虫。  相似文献   
5.
影响祁连山区域地貌-水文系统各地理要素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区域地貌复杂,从而引起水文系统以及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水文系统是引起生态系统复杂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影响祁连山区域地貌——水文系统的9个重要地理要素:即流域盆地的总高度、流域的海拔高度、流域周长、河道总长度、河道总数、平均分叉率、河谷最大坡度(度)、河源数以及流域面积进行了综合分析,将其归为3类,即流域盆地的规模,流域侵蚀状况和流域河系形态。在此基础上,认为若要在以后对影响祁连山区域地貌——水文系统地理要素进行分析时,可以直接选取流域面积,流域盆地出口的海拔高度和河道分叉率作为3类地理要素的代表,进行区域地貌——水文系统分析,从而能够降低分析问题的疑难程度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五彩河采风     
钟健民 《生命世界》2002,(6):9-9,F002
2002年国庆假期,笔者相约几位摄影友租车去新疆北端的布尔津五彩河岸摄影采风。 五彩河岸是一处由棕色、红色、橘黄色、浅黄色、绿色、紫黑色、乳白色的泥岩、砂岩组成的雅丹地貌。五彩斑斓的山丘河岸约  相似文献   
7.
丹霞地貌沟谷生态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广东省丹霞山为研究实例,探讨丹霞地貌特殊的沟谷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丹霞地貌的特殊沟谷生态效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丹霞地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石峰隆起和沟谷凹陷,特殊的地貌环境使得沟谷中的生态因子与其它非丹霞地貌开阔区域产生差异,小气候相对封闭,水湿条件极好,为喜高温高湿的热带物种提供了较好的生存环境;沟谷所处位置的地理环境,如四周崖壁的光滑程度会影响到太阳光反射到沟谷的光强,这些都会对沟谷中的温湿度产生影响.第二是丹霞地貌特殊的生态条件,为沟谷地带孕育出一批热带性较强的分类群提供了可能,与相近纬度的诸多植被相比,丹霞地貌植物区系热带性明显增强,热带分布区类型所占比重比同纬度区域要大10%以上,大多数沟谷中热带性物种分布现象比较明显,藤本分布较多,蕨类植物也较丰富,耐水湿的植物区系发育良好;这实际上造成了植物水平分布上的移位,使中亚热带区域中分布有南亚热带甚至热带区域的物种,出现了由于其特殊的沟谷地貌效应而形成的与其地貌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演替顶级群落类型,称为地貌顶级群落.  相似文献   
8.
刘炳仑 《化石》2008,(1):24-25
一般认为,埋藏在海、陆地层中的油、气资源等各种沉积矿藏的形成和分布,都与当时的古植被、古地理、古地貌和古气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这一切的一切,又都与植物的孢子-花粉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9.
湿地景观生态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曹宇  莫利江  李艳  章文妹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2):3084-3092
湿地景观生态分类是湿地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前提与基础,直接影响湿地研究结果的精度和有效性.基于国内外湿地景观生态分类在分类理论、分类指标、分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历史、现状与最新进展,本文系统介绍并评价了NWI、Ramsar、HGM等湿地分类体系,指出基于HGM分类思想以及综合考量湿地空间结构、生态功能、生态过程、地形、土壤、植被、水文、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等多种因素的混合分类方法是该研究领域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集成运用3S技术、数学定量、景观模型、知识工程、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多种方法以提高分类的自动化水平与精度,将是今后湿地景观生态分类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0.
延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流域中下游人类活动干扰强烈导致生态环境脆弱。流域内不同地貌单元(峁梁丘陵沟壑区、峁状丘陵沟壑区、破碎塬区)水土流失状况不同,本研究于2021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对流域底栖动物群落进行调查,通过构建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对流域水生态进行健康评价,并探究不同地貌单元对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的影响。共鉴定底栖动物4门73属113种,两季度中水生昆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对26个候选指标进行筛选发现:春季B-IBI由优势分类单元个体相对丰度、科级耐污指数(FBI)、捕食者个体相对丰度3个指标构成;秋季B-IBI由蜉蝣目分类单元数、FBI、捕食者个体相对丰度3个指标构成。B-IBI评价结果显示,上游干支流83.3%的采样点处于健康状态,而中下游干支流仅有28.6%的采样点处于健康状态,流域春季健康状况优于秋季。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表明,破碎塬区秋季底栖动物密度、物种数和B-IBI均显著低于春季,且在秋季时显著低于峁梁丘陵沟壑区、峁状丘陵沟壑区,丰水期集中降雨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冗余分析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