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意识及其主要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生态意识产生的时代背景生态意识作为人类思想的先进观念,产生于20世纪后半叶。产业革命以来二百多年,人类依据先进科学技术武装的强大生产力,无限制地向自然进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化学》2006,26(6):580-583
说明:本年度索引分别按汉语拼音和英字母顺序排列。每一款目均由关键词于期数(圆括号内)、起始页码两部分构成,年号卷数省略。  相似文献   
3.
徐星 《化石》2001,(2):10-12
  相似文献   
4.
论世界柳属植物的分布和起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和云南爬行动物区系的一致性及其起源和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大同 《动物学研究》1992,13(2):101-108
云南与川、黔、贵等邻近省区都属于东南亚的一部分。依据爬行动物分布范围广的特点,把云南爬行动物区系起源和演化与东南亚甚至南亚的爬行动物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可能为解决东南亚及云南爬行动物某些类群的起源这一共同性问题,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 本文将印度半岛、东南亚及其邻近岛屿现生爬行动物与世界范围的相同科级阶元的分布进行比较,并以古地质、古地理演变资料推论科级阶元同祖先起源地的大致范围。在此基础上,再将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邻近岛屿,云南高原及邻近地区爬行动物的科属种进行比较,以探讨地区间差异的规律性。运用新构造运动和古气候变化观点阐明其物种或类群的迁移规律及其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6.
金建华 《化石》1992,(1):4-5
古植物学界一般认为,(陆生植物)起源于绿藻,即在志留纪末期至泥盆纪初期。由于造山运动,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原来生活于水中的绿藻中的丝状藻植物,开始向两个方向进化,一方面是进化到配子体占优势的苔蓟植物;另一方面是进化到无性世代的孢子体占优势的最原始的蕨类植物,从而形成了第一个陆生植物群——裸蕨植物群。那么,植物的登陆又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天南星科的生态地理和起源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本文将天南星科105个属的分布区归纳为12个分布类型和29个亚型,对每一类型的属进行生态地理分析。本科计有88个热带属,占全科的83.8%,是一个热带科。全科有两大分化中心:热带亚洲为属的多样化中心,热带美洲是种的分化中心。根据天南星科各属的生态地理研究,结合到科的系统发育程序,作者得出结论说:天南星科的原始类群在晚白垩纪时起源于亚洲大陆南缘,即欧亚古陆的亚洲南缘地带的水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双滴虫类是迄今所知的现存最原始的真核生物类群。以蓝氏贾第虫作为双滴虫类的代表,对其细胞核进行了电镜观察。除了未见有核仁外,还发现其核被膜的横切面上存在有缺口。在缺口的边缘处,核内膜与校外膜是相互连接着的,表明并非切片时所造成的假象。核被膜缺口处常有一核纤层样的薄层分隔核质与细胞质。用高锰酸钾固定细胞以求只保存膜结构时,核被膜缺口仍然可见,上述的薄层即未见到。核被膜缺口的发现证实了李靖炎(1979)的核被膜起源假说所作出的推断。  相似文献   
9.
我国某些苏铁类生殖器官化石的发现兼论苏铁类起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雨帆 《植物学通报》1995,12(2):43-48,62
本文对苏铁类化石的系统分类作了概要的介绍。重点报道了笔者在近廿年来所采集的苏铁类生殖器官化石,特别是中晚石炭世的一枚苏铁大孢子叶化石的发现,将苏铁类起源的时间大大地推前了,并指出其起源地应在中国西北的甘肃地区。所有这些生殖器官的发现将推动苏铁化石生殖生物学的发展,对其起源、分布、演化和苏铁植物区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金钱松(属)的细胞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特有植物金钱松Pseudolarixamabills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4,不同于n=12(Miyake&Yasui,1911)和2n=24(Dunieu-Vabre,1961)的结果。核型公式为K(2n)=44=4sm+40t)4SC)属3B类型,与K(n)=22=2m+20t(Sax&Sax,1933)和K(2n)=44=4sm+40t(Hizume1988)有差异。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44=4L+12M_2+26M_1+2S。金钦松(属)不仅在染色体数目(2n=44)和核型(具20对端着丝粒染色体)而且它的一些形态、解剖学和植化性状与所有松科其它各属不同。另外,它的一系列形态、解剖、孢粉、生化、植化和古植物学特征显然表明把该属与落叶松属、雪松属一起组成落叶松亚科是不适宜的。因此似乎有理由把金钱松从该亚科分出并建立一个单型的金钱松新亚科。本文还对金钱松(属)核型可能由近缘的铁杉属起源和进化而来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