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3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ogistic曲线参数的一个最佳估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用O.628优选法和SAS/STAT软件NLIN模块中的DUD法,对Logistic曲线中的参数k,a和b可得到最佳估计。  相似文献   
2.
枝下高是反映树冠特征的重要指标,准确预测枝下高对森林的经营管理和提高林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非线性回归构建枝下高广义基础模型,再进一步扩展到混合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通过“留一法”检验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价和比较。此外,使用4种抽样设计和不同抽样大小对枝下高模型进行校正,选择最佳的模型校正方案。结果表明:基于包含树高、胸径、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优势木平均高的枝下高广义模型、扩展后的混合效应模型以及三分位数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均显著提高,混合效应模型略优于三分位数组合模型,最佳抽样校正方案为抽5株平均木。因此,推荐在实践应用中使用混合效应模型,抽5株样地平均木校正预测枝下高。  相似文献   
3.
准确高效获取土壤水盐信息是盐碱地改良和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本研究以地面野外高光谱反射率和实测土壤水盐含量为数据源,利用分数阶微分(FOD)技术对原始光谱反射率进行步长为0.25的处理,从光谱数据与土壤水盐信息相关性层面筛选FOD阶数,构建二维光谱指数,采用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和地理加权回归(GWR)建立土壤水盐含量反演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FOD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高光谱噪声并挖掘潜在光谱信息,提高高光谱反射率与土壤含水量(SMC)、pH值和含盐量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最高分别提升0.98、1.35和0.33。与一维光谱相比,FOD结合二维光谱指数筛选的特征波段组合对SMC、pH值和含盐量的响应更敏感,分别以1.5、1.0和0.75阶为最优,其中,SMC最大相关系数绝对值的最佳组合波段为570、1000、1010、1020、1330和2140 nm; pH值为550、1000、1380和2180 nm;含盐量为600、990、1600和1710 nm。相较于原始光谱反射率,SMC、pH值和含盐量最优阶次估算模型验证决定系数(Rp2)最高...  相似文献   
4.
适用于获取最优化配方的一种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印楝种仁提取物(F3)与敌敌畏混配为例,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为目标害虫,介绍一种适用于获取最优化配方的算法,在二次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的基础上,经参数辨识,获取二次回归方程,经失拟性、回归显著性检验,本方程基本能够反映杀虫剂用量与斜纹夜蛾幼虫死亡机率值之间的关系.在害虫防治实践中,要求在防治费用最小的基础上,目标害虫有最大的死亡率.因此,以防治目标害虫的费用作为优化算法的目标函数,以害虫死亡机率值最大作为约束条件,有如下的一组优化算式为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式中a1,a2分别为参试杀虫剂1,2最低用量,b1,b2则为相应的最高用量.C1,C2分别为杀虫剂1,2的单价,N1,N2为杀虫剂l,2的用量.Y为目标害虫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本文所依据的试验设计中,以对数函数关系变换编码值与使用浓度之间的关系,所以应用拉格朗日求极值原理求取最优化配方.由计算所得的混配比例与其他方法所获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N-(2-吡啶基)-N'-苯基脲(2PU),属苯基脲衍生物,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有关其合成和应用的研究未见报道。作者合成了2PU并进行了生物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PU对作物种子萌发时胚根、胚芽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根、芽生长与2PU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Y=a+bX+eX2+的数学模型。2PU对小麦根芽和赤豆根芽生长最佳浓度分别是0.001~0.0lppm、0.005~0.05ppm,对黄豆根生长以0.001~0.06ppm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明显影响室间隔收缩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本文旨在探讨心肌带降段及升段收缩率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LVEF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7年2月在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36例,正常对照组患者39例。所有患者取左心室长轴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收缩率、升段收缩率及降段收缩率。心肌梗死左心室射血分数采用双平面Simpson's法计算。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组患者舒张末期心肌带升段厚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69),收缩末期升段厚度(P=0.014)更薄、升段收缩率(P0.01)明显降低;心肌梗死组舒张末期降段厚度(P0.01)更薄、收缩末期降段厚度(P0.01)更薄、降段收缩率(P0.01)明显降低;心肌梗死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降段收缩率(r~2=0.13,P=0.026)、室间隔增厚率(r~2=0.19,P0.01)呈正相关,与升段收缩率没有相关性(P0.05)。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室间隔增厚率、降段增厚率及升段增厚率无相关性。经过相关分析,筛选出与心肌梗死LVEF的相关因素,进一步经逐步回归分析,得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LVEF=48.206+18.914*LVDD(cm)-25.414*LVSD(cm)。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室间隔降段收缩率明显受损,与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有关。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估算前壁心肌梗死LVEF。  相似文献   
7.
厘清海岸带自然资本存量消耗和自然资本流量占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能有效缓解海岸带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二维和三维生态足迹评价模型,分析浙江省海岸带2006—2016年生态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基于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探究了区域自然资本存量和资本流量占用情况,并利用时空地理加权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浙江省海岸带生态危机加深,人均生态赤字平均值为3.5 hm2·cap-1,人均生态赤字上升了15.5%,其中,能源消耗账户对人均生态足迹的贡献率大于生物资源账户;各县区人均生态足迹呈增长趋势,且空间分异显著。浙江省海岸带以消耗自然资本存量为主,且对自然资本流量更新起到较大的抑制作用;2016年,自然资本存量的消耗量是资本流量占有量的14.87倍。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人民收入水平对浙江省海岸带各县区生态足迹以正向促进作用为主,渔业生产对生态足迹为负向影响,并有向正向影响作用转换的趋势,3个影响因子的影响机制时空分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8.
濒危植物野外回归是扩大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群的有效途径。适宜的回归生境是物种生长的必要条件, 研究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对不同野外回归生境的适应性, 是科学评价濒危物种种群回归生境适宜性的关键指标。本文以野外回归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无遮荫、林缘、林隙以及林下(郁闭度由小到大) 4种不同光照条件对梓叶槭幼树的形态特征、光合特征、类黄酮指数及叶绿素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1)随着郁闭度的增大, 梓叶槭幼树的基径、冠幅以及新生枝条数量产生差异, 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2)在林缘生境中, 梓叶槭幼树的单叶面积及单叶质量均最大, 比叶面积随着郁闭度的增大而增大; (3)随着郁闭度的增大, 梓叶槭叶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叶绿素含量呈现上升趋势, 类黄酮指数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综上可知, 林缘适宜的光照条件更适合梓叶槭野外回归。这一结果可为梓叶槭以及其他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回归生境适宜性的探索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老铁路经济廊带生态质量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生态质量很大程度上受人类活动强度影响,制约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中老铁路经济廊带为对象,重点研究区内人类活动强度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选取1999、2009、2019年遥感影像计算遥感生态指数(RSEI),采用空间自相关及局域G统计量探测研究区生态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并结合同期人口密度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区内人类活动强度引起的生态效应。研究表明: 1999—2019年,区内生态质量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RSEI均值由1999年的0.645升为2009年的0.738,随后又降为2019年的0.721,中部地区生态质量波动较大;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拟合人口密度与生态质量的效果明显好于最小二乘法,基于GWR的不同时期R2均高于0.7且拟合效果稳定,2019年拟合度最好(R2为0.785),1999、2009年R2分别为0.726、0.754;中老铁路沿线南部万象一带的生态质量对人类活动较敏感,以中度敏感区为主。对高、中、低度敏感区而言,人口密度每增长10、100、1000倍将相应导致RSEI均值降低0.2、0.4、0.6。经济廊带发展会导致人口密度增加,在规划布局过程中应控制人类活动,防止潜在敏感区及现有敏感区生态质量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和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之间的关系,为早期发现肥胖儿童NAFLD提供临床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2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肥胖的儿童315例,男233例、女82例,平均年龄(11.4±2.6)岁,体质指数(BMI)(24.5±4.6)kg/m2。依据B超结果将315例儿童分为单纯性肥胖184例、肥胖伴NAFLD 131例。按照标准方法测量儿童体重、身高、腰围,同时选取同时期体检同年龄段的健康儿童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清铁蛋白(SF)等指标。结果:在315例肥胖儿童中,其中116人检出脂肪肝(男性91例、女性25例),脂肪肝检出率为36.9%,男性和女性肥胖儿童青少年脂肪肝检出率分别是39.1%、30.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及BMI在对照组、单纯肥胖组和肥胖伴NAFL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围在肥胖伴NAFLD组和单纯肥胖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TG、HDL、SF在3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TG在肥胖伴NAFLD组结果要高于对照组;HDL在肥胖伴NAFLD组和单纯肥胖组低于对照组;SF在肥胖伴NAFLD组高于单纯肥胖组和对照组。轻、中、重度3组脂肪肝儿童SF比较发现重度NAFLD>中度NAFLD>轻度NAFLD。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甘油三酯(TG)、血清铁蛋白(SF)和性别均是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铁蛋白、血脂、腰围等指标可以作为监测肥胖儿童伴发NAFLD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