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主要描述池塘养殖条件下鲥鱼幼鱼的生长与食性。1)1987-1989年8月至11月幼鱼生长迅速,快于同期珠江天然个体的生长速度;2)体长26.6-94.9mm的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轮虫和浮游植物出现率随个体增大而减少。食物共有18个属种,摄食频度为100%;3)幼鱼的平均饱满指数为75.70‰。各类食物重量百分比的顺序为:桡足类>枝角类>无节幼体>虾类溞状幼体>轮虫>藻类。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描述池塘养殖条件下鲥鱼幼鱼的生长与食性。1)1987—1989年8月至11月幼鱼生长迅速,快于同期珠江天然个体的生长速度;2)体长26.6—94.9mm的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轮虫和浮游植物出现率随个体增大而减少。食物共有18个属种,摄食频度为100%;3)幼鱼的平均饱满指数为75.70‰。各类食物重量百分比的顺序为:桡足类>枝角类>无节幼体>虾类溞状幼体>轮虫>藻类。  相似文献   
3.
光肋螺蛳(Margarya mansugi)是仅分布于云南省的特有螺类。受过度捕捞、栖息环境破坏等人为因素影响,光肋螺蛳自然种群急剧萎缩,目前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由于光肋螺蛳的研究资料匮乏,其生物学特征尚未被完全掌握,制约了光肋螺蛳保护对策的制定。为此,通过室内人工驯养观察,记述了光肋螺蛳的形态、活动习性、食性、生长和繁殖等主要生物学特征。光肋螺蛳壳质厚且坚硬,呈长圆锥形,褐色,角质厣,螺壳一般有5~6个螺层,体螺层有4条环肋,雌螺体型一般比同龄雄螺大;喜栖息在水体底层,夜晚活动频率明显高于白天;主要以藻类为食,成螺经驯化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仔螺、幼螺和成螺的生长速度顺次降低;性成熟时间需要两年以上,卵胎生,终年生产,一般在白天交配,交配时间7~10 h,分批产仔,每次产仔1~2只,观察到的一只雌螺分9批产仔,共产仔螺14只。从受精到仔螺产出需85 d以上。本研究可为光肋螺蛳基础生物学研究积累资料,同时也可为高原湖泊特有螺类的人工驯养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为极度濒危物种,已报导该物种的怀孕期长度差异较大,需要更多的直接观察案例来确定其怀孕期长短。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穿山甲人工救护与繁育基地通过室内圈养方式驯养穿山甲,记录了14例马来穿山甲产仔情况:其中圈养前野外受孕、场内产仔9例;野外受孕、圈养死亡的母体1例;不确定受孕情况母兽产仔1例;圈养条件下交配怀孕并产仔3例,其中2例是母兽进场后第2次产仔。根据初步观察结果,估计马来穿山甲孕期为5~6个月。  相似文献   
5.
眼镜蛇的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谭群英  郭天国  龚新国  龚雪嘉  郭德志  郭天昆  尹建生 《蛇志》2009,21(3):183-186,F0003
目的研究眼镜蛇的驯养繁殖技术。为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我国宝贵的眼镜蛇类资源。方法在室外模拟野生眼镜蛇的生境.在室内以散养、箱养相结合.配备科研人员及各种先进设施;在驯养过程中观察眼镜蛇的生物学特性。总结驯养管理技术、经验及疾病防治。结果解决了眼镜蛇人工驯养繁殖的技术难题.如眼镜蛇自动采食、无冬眠、蛇病的防治、异地杂交提高眼镜蛇的质量及产量等。结论本研究结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大规模展开人工驯养繁殖眼镜蛇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工驯养下扬子鳄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扬子鳄在饲养条件下的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饲养群体中,5龄以前的鳄生长速率较快,其中在2龄前生长速率最快,在5龄至7龄间生长速率明显减慢;鳄体长与体重之间呈正相关,两者在体长小于50cm时呈直线相关,体长大于50cm时呈曲线相关。不同性别的扬子鳄年生长状况不同,从5龄开始雌雄鳄体重出现显著差异,雄鳄重于雌鳄;从6龄开始雌雄鳄在体长方面的生长速率出现差异,雄鳄生长明显快于雌鳄;达到10龄后,雌雄鳄在体长和体重方面的增长均明显减慢,达到15龄时两者的体形已相差悬殊,雄性大于雌性。由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分析,雌鳄达到25龄而雄鳄达到35龄后,各自的体长几乎停止生长,雌鳄平均最大体长为173cm,雄鳄平均最大体长为219cm。在人工越冬下,除第一次越冬外,扬子鳄在越冬室内的冬眠中体况无明显变化,体能明显消耗出现在户外冬眠过程中。本研究为扬子鳄的科学化饲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周学红  马建章  张伟 《四川动物》2007,26(4):859-861
野生动物资源是中医药业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目前,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物种灭绝速度加快,许多药用野生动物濒临灭绝,严重阻碍了中医药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许多野生动物野外种群难以恢复或恢复速度很慢、寻找中医药动物原材料的替代品短期内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开辟中医药原材料来源渠道是促进中医药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正确认识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的前提下,妥善、高效利用人工驯养繁殖、库存野生动物产品,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原则,优先保障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需要,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充分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促进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中医药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大树蛙与斑腿树蛙的繁殖与驯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2000年,在广州动物园生态蛙蟾馆观察与研究了笼养条件下大树蛙和斑腿树蛙的繁殖行为和驯养过程,比较了两种树蛙繁殖生态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周婷 《四川动物》2006,25(2):390-392
1997~2005年3月,先后对2只周氏闭壳龟进行人工饲养,介绍了周氏闭壳龟的一般活动、行为、食性、冬眠、繁殖、生长和疾病资料.测量了12只活体和5只标本的身体量度.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短期持续限食对树麻雀(Passer monanus)体重和基础代谢率的影响,及其生理适应的调节机制。以正常饲喂树麻雀为对照组(0D组,D为饥饿天数),以进食量相同和持续限食时间不同的4组(1D、3D、5D和7D)树麻雀为研究对象进行限食驯养。结果显示,体重与个体BMR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r=0.512,P=0.001);5组树麻雀单位体重的基础代谢率(BMR)差异不显著,5D和7D组树麻雀的个体BMR组间差异显著(P0.05);树麻雀的体重驯养前后变化为对照组增加而4个实验组降低,驯养后,1D和7D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降低分别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3D和5D组相对于1D、7D组出现小幅度的上调,1~7d持续限食树麻雀的体重出现降升降的趋势。结论是:当摄食量不足时,消耗体内的能量储备和降低个体的基础能耗对缓解短期持续限食的生存压力有利,但个体适合度随之降低。体内能量储备和个体基础能耗的相应增加是树麻雀应对饥饿环境的关键,也是其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