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斑狗鱼     
呼伦湖的渔业生产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产量也由最初的几百、几千吨增长到现在的年产万余吨。呼伦湖像母亲一样,用她的乳汁——鱼、虾哺育着她的儿女。记得初次来呼伦湖玩时,曾尝过一道佳肴——狗鱼馅的水饺。现在想来,那美味真是太好了。不过,呼伦湖的狗鱼资源已十分稀少了。2000年,呼伦湖冬季捕捞生产中,曾一网捕鱼120吨,却未能见到一尾狗鱼。  相似文献   
2.
冰下拉大网     
呼伦湖捕鱼,有无比的感慨。明水捕捞自不必说,而冬季冰下捕鱼则更显大气,那是人与冰雪斗争的壮举,是劳动艺术的彰显。  相似文献   
3.
选取呼伦湖为研究对象, 利用Gibbs 图分析其主离子组成变化特征, 确定呼伦湖湖泊水体离子类型; 并对冰封期和非冰封期水化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呼伦湖水化学类型为[C]NaⅠ 型水; 非冰封期内湖泊水体总溶解性固体(TDS)值为831.31 mg·L–1, 低于冰封期冰下水体TDS 均值976.57 mg·L–1; 电导率(EC)全年极值为2.120 ms·cm–1 出现在冰封期内的冰下水体; 冰封期内, 冰下水体阴阳离子浓度是冰层中的10 倍以上; 对9 月份水体进行分层研究发现表层水各离子浓度平均值较下层偏大, 分层无明显规律; Gibbs 图显示湖水离子组成受蒸发作用, 与干旱区湖泊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4.
不同放牧制度下呼伦湖流域草原植被冠层截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层截留是降雨过程中的水量分配和流域水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浸泡法和降雨模拟实验研究呼伦湖流域草原3种放牧制度下(休牧、轮牧、自由放牧(超载放牧))植被冠层截留量的变化规律,并利用遥感解译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确定3种放牧制度下草原面积,估算呼伦湖流域草原降雨截留量。研究表明:在休牧、轮牧、自由放牧3种制度下,水浸泡法测定的截留量分别是0.468、0.320、0.271 mm。降雨模拟实验法测得的结果分别是0.957、0.613、0.431 mm。休牧、轮牧、自由放牧草场叶面积指数、盖度、容重、生物量等指标差异显著(P0.05),且单株植被高度、鲜重对截留量影响显著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呼伦湖流域草原一次降雨量为大于等于30 mm全流域降雨,其植被截留量为6.462×106m3。  相似文献   
5.
晚更新世以来呼伦湖地区孢粉植物群发展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呼伦湖是我国纬度最高的湖泊。晚更新世以来,由于气候冷暖干湿的多次波动,湖相及河流,风成为主的水上沉各佼替变化。通过对该区东露天煤矿沉积剖面113块样品进行系统孢粉百分比及浓度分析,划分出8个孢粉组合带。结合^14C测年数据,确定了该区20000年以来的气候演变序列。  相似文献   
6.
乌兰泡子和贝尔湖上架着两道“龙门”。跳过“龙门”并不能变成龙,但是鱼儿们被天性中洄游的力量驱使,纷纷跃出水面,想要跳过去,甚至撞到头破血流……中蒙两国为了保存自己的渔业资源而设置的闸口,人为设置的国界,成了鱼儿们的“国门”。  相似文献   
7.
呼伦湖作为我国北方寒冷干旱地区内陆湖泊的典型代表,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及维系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平衡乃至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准确识别呼伦湖流域主要生态安全问题、完善其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科学研判呼伦湖生态环境状况、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及精准实施底线管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遥感影像、地面调查、实验模拟等多尺度数据分析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收集、专家咨询、部门访谈等方式分析识别了呼伦湖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及成因:(1)气候暖干化及超载放牧等因素使得草地退化显著,土地沙化、盐碱化面积扩大;(2)草原退化增加了干草入湖、大气干湿沉降及水土流失等水环境污染负荷;(3)气候暖干化造成湿地萎缩,加之长期的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使得渔业资源枯竭、鱼类小型化特征显著,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蓝藻水华频发。在全面诊断分析区域生态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方法论为理论指导,以改善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目标,依据评价指标的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及系统性原则,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以气象条件、人口、水资源、水环境压力及人类活动等5个一级指标构成的压力子系统,以水环境状况、水生态状况、陆域生态状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敏感性、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等6个指标构成的状态子系统,以生态治理措施及生态治理投入等2个指标构成的响应子系统,共同组成了一套包含13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的天空地一体、陆湖统筹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呼伦湖及北方寒冷干旱区类似湖泊的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根据呼伦湖流域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蒸发量资料以及1961—2008年径流量资料,利用非参数检验Mann-Kendall法,分析了近50年呼伦湖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呼伦湖流域近50年来气温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受夏季降水量影响最为明显,经历了1961—1964年的上升,1964—1983年的下降,1983—2003年的上升和2003—2010年下降4个阶段;年蒸发量在1973年以前相对平稳,1973—1998年呈下降趋势,1999—2005年呈显著上升趋势,2005年为突变点,出现从高到低突变。夏、秋季节蒸发量趋势在时间段上与夏季降水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径流量基本表现为1961—1965年偏丰,1965—1987年偏枯,其中1975—1980年间表现为显著下降趋势(P<0.05),1987—2002年偏丰,2002—2008年偏枯;在气温普遍升高的前提下,降水量整体呈减少趋势,其变化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蒸发量的变化,呼伦湖流域暖干化趋势显著。以径流自身的变化特征为时段划分基础,对比径流、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过程,经相关统计分析检验,发现夏、秋季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是引起呼伦湖流域径流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呼伦贝尔草原所以肥美,是因为有众多河流湖泊滋润,形成了广阔的湿地、沙地、草原多种景观。为各种生物和人类生活奠定了物质基础,使得呼伦贝尔成为资源丰富,多个民族,特别是游牧民的发祥地。水是大地的血液,干旱区的水更加重要,高原上的明珠,绿草地上的两颗眼睛——呼伦湖、贝尔湖,使得呼伦贝尔地区格外明亮。因此,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以两个湖泊命名。  相似文献   
10.
水,是生命的第一要素。地球上的任何生命都是水养育的。干旱地区的水对生命的含义则更加重要。我国第五大湖呼伦湖位于北方干旱地区靠近中蒙、中俄边界的内蒙古境内。这里有能与我国南方多雨地区几大湖泊相比拟的一片水域,可以想象,围绕着它发育和凝聚的生命是何等的幸运!这些生命像链条一样连结起来,融融共生,构成了这个地区,乃到国境以外更大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繁荣。维护生命的繁荣,不能不呵护好这一片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