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1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是太湖"水华"的主要藻种,基于室内纯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组成色素的吸收系数,通过四阶微分、标准化系数等方法对太湖水体浮游植物中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进行识别,并确定其组成比例。结果表明,纯藻组成色素的吸收系数应用于其在太湖水体浮游植物中比例的确定和识别中,能够全面考虑辅助色素的识别作用,较好地避免非色素物质吸收信号的干扰,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太湖水体浮游色素中铜绿微囊藻比例最高,斜生栅藻次之,由夏季向冬季过度中,铜绿微囊藻比例不断减小,斜生栅藻的比例逐渐升高,但铜绿微囊藻比例仍略高于斜生栅藻;铜绿微囊藻的区域分布差异性较小,但时间差异性相对较大,而斜生栅藻恰恰相反,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而时间分布差异性较小。    相似文献   
2.
构建由脂肪乳剂和墨水组成的皮肤组织模型,定量研究皮肤组织模型的吸收系数μa和散射系数μs对光敏化单线态氧(singlet oxygen,~1O_2)发光特性的影响。利用~1O_2发光检测系统测量含光敏剂四硫磺基酞菁氯化铝的皮肤组织模型分别在中心波长为1 230,1 270和1 310 nm处的时间分辨发光光谱,对扣除背景信号后的时间分辨~1O_2发光光谱进行积分和拟合,获得~1O_2发光积分强度以及激发三重态寿命τ_T和~1O_2寿命τ_D。结果表明在皮肤组织模型中,~1O_2发光积分强度随着μ_a和μ_s的增大而减小,μ_a对τ_T和τ_D没有影响。τ_T随着μs的增加而增加,τ_D随μ_s的增加先骤降而后缓慢上升。当μ_a1.5 mm~(-1)和μ_s32 cm~(-1)时,~1O_2发光积分强度和τ_T、τ_D均趋于稳定,其中τ_T和τ_D分别为3.4±0.6μs和3.3±0.7μs。  相似文献   
3.
采用遥感手段估算海洋初级生产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精确估算对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变化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现场测量与估算方法必须依赖于随船采样数据.卫星遥感具有能够获取实时的、大尺度的、动态的海洋环境参数的优点,因此卫星遥感日益成为大尺度海洋初级生产力估算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海洋水色传感器的发展历程出发,着重归纳了以叶绿素、浮游植物碳和浮游植物吸收系数为参量的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遥感估算方法,并就这3类模型的适应性和复杂程度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评价了全球海洋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的研究现状.鉴于当前海洋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需要在4个方面进一步加强:1)对全球海洋初级生产力估算进行分区域研究;2)加深对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研究;3)提高海洋遥感技术水平;4)加强实地测量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春季太湖梅梁湾水体中藻类光量子产额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巧华  秦伯强 《生态学报》2009,29(9):4790-4797
藻类光量子产额是表征藻类对环境因素响应的重要参数之一.利用中国科学院太湖生态网络站栈桥头测定的水体初级生产力及水下辐照度数据,计算了4个观测时段藻类的光量子产额,结果表明,自表层至30 cm处,藻类的光量子产额随深度基本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但随深度的进一步增加,光量子产额增加的趋势变缓,直至接近于平直状态(在到60~80 cm之间),该最大值也基本为0.12 mol(O2)/mol(光子),且该处的光量子产额是表层的10倍左右.春季,在太湖梅梁湾60 cm以上,光并不是藻类生长的限制条件,而在60 cm以下,由于光的衰减,使得光成为限制其光合作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用光声光谱技术测量鼻咽癌细胞的光谱吸收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人鼻咽癌细胞的光谱吸收特性,用双光束归一化光声光谱技术测量三株人鼻咽癌细胞(SUNE-1,CNE-2,CNE-1)的归一化吸收光谱和光谱吸收系数.结果表明(1)在波长4000~6000A范围内,这三株人鼻咽癌细胞的光谱吸收系数大小为SUNE-1>CNE-2>CNE-1;(2)在波长4200A处平均相对光声信号值为SUNE-11.36,CNE-21.20,CNE-11.10,三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0.012).人鼻咽癌细胞株SUNE-1,CNE-2和CNE-1具有不同的光声光谱特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两探测器法,对半无限生物组织在外延边界条件下(EBF),用时间分辨反射的Monte Carlo法计算的数据作为模拟实验数据,讨论了不同测量点对测量吸收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系数的测量与两探测器的距离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7.
江西瑞昌石灰岩山地淡竹林植物元素分布与吸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石灰岩山地淡竹林植物养分分布与吸收特征,辨析其与群落功能地位的关系,该研究通过测定江西瑞昌石灰岩山地淡竹林建群种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伴生种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油茶(Camellia oleifera)和枸骨(Ilex cornuta)不同器官9种元素含量,对比分析了元素分布与吸收特征。结果表明:(1)淡竹各器官大量元素(N、P、K、Ca、Mg)分布规律为叶根茎,微量元素(Fe、Mn、Zn、Cu)分布规律为根叶茎;其叶中N [(18.82±1.16) g·kg-1]、P [(1.17±0.19) g·kg-1]、Fe [(1.01±0.09) g·kg-1]元素含量高;各器官的元素生物吸收系数大小顺序与元素含量一致。(2)伴生种植物大量元素分布与生物吸收系数顺序均为叶茎根。微量元素在器官的分布顺序因物种而异,油茶叶的Mn含量最高,为(1.88±0.18) g·kg-1,而Ca、Mg、Zn元素在枸骨茎中富集最多。(3)群落上层植物淡竹和光照条件较好的胡颓子各元素含量及分配规律相近,而林下植物油茶和枸骨元素含量与之相比相差较大。研究认为,淡竹林建群种和伴生种在元素分布和吸收特征的差异与群落光照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海南岛西南地区12种不同类型药用植物微量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Ax)及其含量水平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9.
微囊藻和栅列藻光吸收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模拟槽中,以人工灯为光源,分别检测不同密度的微囊藻和栅列藻细胞悬液的光谱衰减,检测各样品的叶绿素含量和过滤后清液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并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检测DOC光谱吸收,然后换算成吸收系数。再根据近似的线性加和关系计算出细胞悬液中各组分(藻细胞、水、DOC)的吸收系数。结果表明,微囊藻和栅列藻光衰减的波谱特征相似,在3个较高密度下的衰减系数的变化趋势相近,其衰减系数贡献率的平均值分别为84.95%和88.15%。将衰减系数除以各自的叶绿素浓度即可得到叶绿素的比吸收系数,两种藻3个较高密度的比吸收系数的平均值具有相似的波谱特征,在380~500、660~690nm两个波段有较明显的峰值,栅列藻和微囊藻在435nm的比吸收系数峰值分别为0.1118、0.0413(m2·mg-1chla),在670nm处的峰值分别为0.075、0.032(m2·mg-1chla)。但两者的比吸收系数差异较大,三个密度栅列藻在340~800nm的平均比吸收系数是0.0573(m2·mg-1chla),而微囊藻仅为0.0234(m2·mg-1chla),且微囊藻的所有波长的比吸收系数均小于栅列藻。根据这些参数来讨论两种藻类在分光衰减中的贡献率和光谱特征方面的差异及其生态学意义,以及在浮游植物的遥感监测方面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兴隆地区某些药用植物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海南兴隆地区12种不同类型药用植物微量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Ax)及其含量水平变化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科、属、种植物对同一元素的吸收量差异显著,以Mg>Al>Fe>Mn>Zn>Cu为序;同属不同品种植物在不同生境中对微量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各有差别,海南槟榔(Ax0.30×10-6、12.51×10-6)>泰国槟榔(Ax0.29×10-6、11.59×10-6>云南槟榔(Ax0.27×10-6、11.56×10-6),元素间吸收量相比以Mo>Zn>Cu>Mn>Ni为例;同种植物不同器官微量元素的吸收量也是不同的,例如巴戟天的含量以根(218.48×10-6>叶(115.19×10-6)>茎(113.02×10-6)。植物与土壤中元素含量消长变化关系密切,相比之下,植物中Fe、Mn、Zn含量均高于Cu、Ph、Ni。绞股蓝(189.26)>巴戟天(169.04)>益智(161.70)>槟榔(155.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