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5篇
  免费   546篇
  国内免费   2189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生态学报》2003,27(5):718-718
植声:不同系统的C、N分配格局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应进一步说明。变化的数量如何能够发挥这种作用,应深入一步,如马占相思作为外来种被其它本地阳性种取代的可能,但实际上模拟的结果100年仍然是马占相思本身,这如何解释,希望在讨论中加以说明。申卫军:审者指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森林生态系统的C、N分配格局变化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演替进程。这实质上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过程研究如何耦合的问题。本文只考虑了叶,因为冠层是影响透光率的主要生态系统部分,而光因子  相似文献   
2.
新的抑癌基因家族--ASP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泽军  卢欣 《生命的化学》2002,22(6):543-544
P53是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的产物,其在抑制肿瘤功能的重要方面是诱导凋亡的能力。但多年来P53诱导凋亡的机制还不清楚,最近发现的ASPP蛋白较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ASPP蛋白能和P53结合形成复合物,再作用于原凋亡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从而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ASPP表达水平的改变能影响P53与DNA结合的能力,进而控制细胞是进入凋亡还是进入停滞的途径,影响P53诱导肿瘤抑制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化学》2006,26(6):580-583
说明:本年度索引分别按汉语拼音和英字母顺序排列。每一款目均由关键词于期数(圆括号内)、起始页码两部分构成,年号卷数省略。  相似文献   
4.
P物质在家兔延髓腹侧面加压区的升压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符史干  黄承钧 《生理学报》1997,49(3):273-280
在乌拉坦麻醉,三碘季铵酚制动,人工呼吸的家兔上观察到,延髓腹侧面加压区给予P物质使血压呈剂量依赖性升高,但对心率无明显影响。VSMp给予SP受体阻断使BP明显降低并可阻断SP升压效应,VSMp给予酚妥拉明或哌唑嗪预处理使SP升压效应减弱或消失,而给予育亨宾或心得安对SP升压效应无明显影响。VSMp给予SP可使肾交感神经放电显著增加,并伴有BP显著升高;VSMp给予DSP使RSND和BP明显降低并可  相似文献   
5.
6.
7.
猕猴桃科的花粉形态及其系统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作者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少数种类用透射电镜)对猕猴桃科Actinidia- ceae(按照Cronquist 1981和Dahlgren 1983的概念)的猕猴桃属Actinidia(15种)、藤山柳 属Clematoclethra(5种)和水东哥属Saurauia(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并与山茶科 Theaceae(7属9种)和山柳科Clethraceae(1属1种)的花粉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花粉的 资料,并综合分析有关的外部形态、胚胎和化学方面的特征,讨论了猕猴桃科的范围,以及这个 科的系统位置。  相似文献   
8.
在31只氯醛糖和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猫,观察了选择性激活颈动脉压力和化学感受器对巨细胞旁外侧核(PGL)单位放电的影响。136个PGL自发放电单位中,有84个在激活颈动脉压力感受器(BA)(新福林,1—2μg/kg,iv)和/或激活颈动脉化学感受器(CA)(nicotine 5—20μg,溶于0.25—0.5ml生理盐水中,注入甲状腺动脉)时,放电频率有变化。在这些有反应的单位中,16个仅对CA起反应(11个兴奋、5个抑制);54个以各种组合方式对CA和BA都起反应,其中以CA引起兴奋反应而BA引起抑制反应的占比例最大;14个仅对BA起反应(7个兴奋,7个抑制)。在定位分布上,那些只对CA起反应的单位多位于PGL的腹侧部份;仅对BA起反应的单位则位于对CA起反应单位的较背侧;对BA和CA均起反应的单位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或在较深区域。这些结果表明,颈动脉区压力和化学感受器活动传入到PGL,并会聚在其中一些神经元上。 在PGL内全部有反应的单位中,68个对激活颈动脉压力感受器起反应,其中兴奋的29个,抑制的39个(P>0.05);70个对激活颈动脉化学感受器起反应,其中48个兴奋,22个抑制(P<0.005)。这些结果提示,BA对PGL神经元引起兴奋和抑制两种效应,而CA则诱发兴奋为主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给乌拉坦麻醉大鼠侧脑室注射P物质(SP)10μg 引起的升压效应,可被脑室注射纳洺酮15μg 部分阻断。将抗β-内啡肽抗血清、抗甲啡肽抗血清及抗亮啡肽抗血清各10μl 分别注入侧脑室预处理60min 后,再注入 SP,其升压效应明显减弱;而抗强啡肽抗血清则对其无影响。上述结果提示:大鼠脑室注射 SP 引起的升压效应,可能是通过释放β-内啡肽和脑啡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