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工程学报》2022,38(9):3115-3120
微针透皮给药也称为微针经皮给药,既微创而无痛,又适用于纳米药物的送递并可实现智能缓释。微针装置的表面带有许多微米级别的细针、尖头或插钉,以阵列方式连接在基座或圆筒上,也可做成贴片形式。由于针孔微细,其痛感以及对皮肤的损伤也微乎其微。微针可反复插入并抽离皮肤,通过控制微针插入的深度及插入抽离的速度等参数,最终实现穿透角质层并在皮肤中形成可逆性微通道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炔雌醚对雄性长爪沙鼠不育效果及其可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炔雌醚对雄性长爪沙鼠生殖器官及繁殖的影响,将试鼠随机分为多剂量组、单剂量组和对照组.多剂量组以每次3.5 m/kg·BW(5次/周,2周)、单剂量组以35 mg/kg·BW炔雌醚灌胃.处理后15 d、30 d、60d、90d剖检,观察性腺系数、精子质量和繁殖率等指标,H·E染色观察附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炔雌醚处理后15 d、30 d给药组试鼠睾丸、附睾及精囊腺极度萎缩(P<0.01),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和活精子百分率明显下降(P<0.01),精子畸形率显著上升(P<0.01),附睾管腔内充满大量发育异常的精子细胞,繁殖率显著下降;与单次给药相比,多次连续给药对试鼠生殖器官影响更严重.处理后60d,除多剂量组附睾外,各组性腺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单剂量组、多剂量组精子质量及繁殖率与对照仍有极显著差异(P<0.01).90d后试鼠各项指标及繁殖率均恢复正常,表现为可逆性.结果表明:该药对长爪沙鼠不育效果明显;多次低剂量给药较单次高剂量给药不育效果更好;90d后,炔雌醚对生殖器官和繁殖的影响能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α-毒素(α-Toxin)对Balb/c 3T3小鼠成纤维细胞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alb/c 3T3成纤维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Oh)和实验组(4h、6h及4h’),实验组给予α-Toxin(浓度30μg/m1),作用4h、6h及4h洗脱毒素后继续孵育到6h(即4h'),对照组给生理盐水,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0h、4h、6h及4h’AQP1的表达情况。结果金葡菌钎Toxin作用于小鼠Balb/c 3T3成纤维细胞先出现细胞体积变大,胞核内颗粒增多,然后细胞破裂,坏死增加;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显示:AQP1表达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4h'及6h组增加更为明显。结论金葡菌α-Toxin作用于Balb/c小鼠成纤维细胞后,AQP1表达大量增加,去除毒素后,AQP1增加幅度显著下降,提示α-Toxin诱导的AQP1高表达具有一定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4.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是一种与多种致病因素相关的临床影像学综合征,以头痛、癫痫发作、精神症状、视觉障碍、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以顶枕叶可逆性脑白质病变为主。该病如果能够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可以消失;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疗,可能会发生一些不可逆的损伤,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加强对本病的认识、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对其发病机制进展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及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钙依赖性突触的可塑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ou Y  Yan J  Wu YY  Cui RY  Lu CL 《生理科学进展》2001,32(1):35-38
突触前和突触后细胞内钙离子([Ca^2 ]i)在短时程和长时程突触的可塑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住处传递作用。兴奋后残留[Ca^2 ]i,可以激发短时程突触增强。突触前[Ca^2 ]i可以影响被抑制的突触前膜囊泡的更新,并准确编码突前和突触后信息,产生截然相反的长时程突触修(LTP或LTD)。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移植后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和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相关发病因素及治疗措施,并探索其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的相关性及其防治措施.方法:本文报道一例PNH患者行非血缘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先后并发CLS和PRES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确诊PNH,于我院行allo-HSCT后先后并发CLS和PRES,经积极治疗后好转.复习相关文献发现CLS和PRES均与内皮细胞损害相关,而PNH同样存在内皮损伤的基础病变,去纤苷、抗凝血酶Ⅲ和Eculizumab在类似疾病中有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结论:HSCT后先后并发CLS和PRES的病例临床非常少见,两者均与内皮细胞损伤相关.PNH本身存在内皮细胞损伤,是移植后易并发内皮细胞损伤相关并发症的原因之一.PNH行allo-HSCT预处理方案应避免选用高内皮细胞毒性方案,去纤苷、抗凝血酶Ⅲ和Eculizumab是行HSCT值得考虑内皮细胞保护剂.  相似文献   
7.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种以头痛、癫痫发作、视觉障碍、意识和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可逆性后部白质损害为主要神经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如治疗及时准确疾病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完全可逆,故早期诊断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就目前对该疾病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存在对Cu2 与δ-MnO2间吸附平衡性质的影响,旨在增进人们对Cu2 环境化学行为的认识.结果表明:BSA存在下,Cu2 在δ-MnO2表面的吸附率-pH曲线呈典型的"S"形,加入BSA使Cu2 的吸附突跃向高pH方向移动,影响程度与BSA的加入方式有关,其次序为Ⅳ(先加BSA后加Cu2 )>Ⅲ(Cu2 和BSA同时加)≈Ⅱ((先加Cu2 后加BSA);BSA存在下,Cu2 的等温吸附线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Cu2 的饱和吸附量随BSA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并随BSA的加入方式而改变,其次序为Ⅰ(不加BSA)>Ⅱ≈Ⅲ>Ⅳ;Cu2 在δ-MnO2上的饱和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pH=3.0条件下,Cu2 在δ-MnO2上的吸附是完全可逆的,但pH=5.0的条件下,吸附是不可逆的,BSA对Cu2 的吸附可逆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残基的可逆性磷酸化作为真核生物信号转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多种细胞功能调节,包括细胞增殖、迁移以及细胞间相互作用等。目前认为这种可逆性的磷酸化调节主要是受控于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及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PTP)这两种酶活性的动态平衡。因此,与PTK一样,PTP对于体内各种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PTP在信号转导中的调控作用,特别是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其本身的结构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永生化细胞技术快速发展,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通过导入永生化基因SV40抗原和hTERT基因成为细胞永生化的常用方法,但存在安全性隐患。利用可逆性永生化技术,使细胞在获得永生化能力的同时去除永生化基因,使细胞恢复到原始状态。文章综述了永生化后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并讨论了临床应用可能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