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18篇
  8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UNTONG  YADICHEN 《Cell research》1994,4(2):135-143
The DNaseI hypersensitive site 2 (HS2) of human β-globin locus control region(LCR) is required for the high level expression of human β-globin genes.In the present study,a stage-specific protein factor (LPF-β) was identified in the nuclear extract prepared from mouse fetal liver at d 18 of gestation,which could bind to the HS2 region of human β-globin LCR.We also found that the shift band of LPF-β factor could be competed by human β-globin promoter.However,it couldn‘t be competed by human ε-globin promoter or by human ^Aγ-globin promoter.Furthermore,our data demonstrated that the binding-sequence of LPF-β factor is 5‘CACACCCTA 3‘,which is located at the HS2 region of β-LCR(from-10845 to-10853 bp)and human β-globin promoter(from-92 to -84 bp).We speculated that these regions containing the CACCC box in both the human β-globin promoter and HS2 might function as stage selector elements in the regulation of human β-globin switching and the LPF-β factor might be a stage-specific protein factor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human β-globin gene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日本志留纪至三叠纪牙形刺研究的历史和现在的成果。志留纪牙形刺只有少数零星的报道,没有建立化石带;早泥盆世已建立了5个牙形刺组合,没有中、晚泥盆世的记录;石炭纪有8个牙形刺带,其中晚石炭世3个牙形刺带;二叠纪5个牙形刺带或动物群,其中,中、晚二叠世各1个带(动物群);三叠纪可划分出14个牙形刺带。  相似文献   
3.
根据黄土高原3个剖面的孢粉资料及测年数据,恢复了本区180-73万年期间的植被面貌。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和全球其它地区的孢粉、构造、地层、水系演化和火山活动等特征。将此期间植被、气候和环境的演化划分为3个主旋回,6个主要演化阶段,10个亚阶段和5个事件。初步认识到,该时间段的气候环境演化有较大波动,且这些变化不限于局部地区,而是区域性的,是多种因素(内外动力)作用的结果,且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4.
中国虫草一新记录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一个寄生鳞翅目幼虫的虫草标本Dxhir140901进行分类鉴定。【方法】采用形态学比较和基于ITS1-5.8S-ITS2rDNA的系统发育与进化网络分析进行鉴定。【结果】形态学观察:标本的分离菌株形态显示其为典型的被毛孢属真菌,具有两型产孢结构:A型产孢细胞柱状,(1.8?6.3) μm×1.8 μm;B型产孢细胞锥形,基部柱状,向上逐渐变细无明显颈部,基部宽3?3.8 μm,长21?63 μm,颈部宽1.8?2.0 μm,菌丝末端可直接形成产孢细胞;孢子橘瓣形或卵形,(8.1?10.8) μm×(2.7?5.4) μm,具粘液,黏液层厚1.8?2.7 μm。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巨针线形虫草Ophiocordyceps macroacicularis聚为一支,支持率为98%,进化网络分析也支持上述结果。【结论】通过与O. macroacicularis的形态比较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Dxhir140901及其分离株Gzuifr-hir140901为巨针线形虫草Ophiocordyceps macroacicularis S. Ban, T. Sakane & Nakagiri的无性阶段,该种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线粒体基因序列检测中国北方黑唇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nigritylus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方法】使用采自中国北方地区12个地理种群的233头黑唇苜蓿盲蝽成虫标本,通过PCR扩增线粒体ND5,ND4和Cytb基因片段;利用MEGA, DnaSP和Arlequin等软件对黑唇苜蓿盲蝽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分子变异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获得的黑唇苜蓿盲蝽线粒体ND5,ND4和Cytb基因的串联序列长度为2 226 bp,共检测到87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ap3, Hap9和Hap8被多个个体共享。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黑唇苜蓿盲蝽种群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SAMOVA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组内的种群间;Mantel检验结果显示黑唇苜蓿盲蝽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两者不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中国北方黑唇苜蓿盲蝽种群整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可能经历了近期种群扩张。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的生物学行为主要以睡眠为主,因此了解各个睡眠阶段的脑电图模型,对临床客观评价早产儿的大脑发育特点及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健康早产儿不同睡眠阶段脑电图特点,进而为其睡眠阶段的自动判定提供标准。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对24例健康早产儿进行了41次Fp1-C3双电极连续24小时脑电图记录,同时用两台摄像机同步记录眼球运动及肢体运动。依据呼吸、眼球及肢体运动视觉判定睡眠阶段。应用自回两台摄像机同步记录眼球运动最适赤池信息量准则(Min-AIC)、总功率(TP)、δ功率(δP)、θ功率(θP)、α功率(αP)、β功率(βP)及不连续性(Di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in-AIC,TP,δP及Dis四个变量依睡眠阶段不同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变量判别分析亦显示联合这四个变量可对睡眠阶段进行判定。联合Min-AIC、TP、δP及Dis四个变量适于对胎龄大于30周的健康早产儿的睡眠阶段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7.
王晓丽  李艳双  李玉 《菌物学报》2007,26(1):135-138
从煤绒菌显型原质团中提纯细胞核、核仁,诱导原质团形成菌核,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细胞核具有中央核仁,核仁可以看到明显的纤维中心、致密纤维中心和颗粒结构。原质团中存在大量的黏液颗粒。菌核具有双层膜,内含有细胞器及脂滴。  相似文献   
8.
焦测序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测序技术是一种实时DNA测序技术.它在DNA聚合酶、三磷酸腺苷硫酸化酶、荧光素酶和三磷酸腺苷双磷酸酶4种酶的协同作用下,将焦磷酸转化为等量的荧光信号,通过荧光信号的高低实时检测待测序列,操作简便,可实现高通量、自动化测定,检测不需要电泳,不需要对样品标记和染色,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本文综述了焦测序技术的基本原理、历史及其在测序模板制备技术、反应体系和检测仪器三个方面的最新进展,并重点介绍制备单链的Late-PCR技术、高灵敏度反应体系的获得以及454公司超高通量测序技术,并对焦测序技术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中国植物学于1933年8月20日在重庆北碚中国西部科学院正式成立.第一届会员105人,其中分类学家约占一半,在19位发起人中有13位是植物分类学家,包括胡先骗、钱崇澍、陈焕镛、辛树帜、裴鉴、秦仁昌、钟心煊、刘慎谔、吴韫珍、陈嵘、董爽秋、张埏和林镕(陈家瑞,1994;王宗训,1994).  相似文献   
10.
Zoonotic transmissions of emerging pathogens from wildlife to human have shaped the history of mankind. These events have also highlighted our poor understanding of microorganisms circulated in wild animals. Coronaviruses and astroviruses, which can be found from a wide range of mammals, were recently detected in bats. Strikingly, these bat viruses are genetically highly diverse and these interesting findings might help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and ecology of these viruses. The discoveries of these novel bats viruses not only suggested that bats are important hosts for these virus families, but also reiterated the role of bats as a reservoir of viruses that might pose a zoonotic threat to human heal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