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64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在一次卫生调查中我们从我国北方储水池表面生长的一层霉菌漂浮物中分离到一株漆斑菌(Myrothecium W96),经纯化培养后在实验室中用玉米、小麦和大米天然培养基中培养,然后用培养物的粗提物进行兔子皮肤过敏试验和豌豆发芽抑制试验。试验表明漆斑菌W_(96)株的玉米和小麦培养物的粗提物可使兔子皮肤出现红肿,起疱等过敏症状;豌豆发芽抑制试验结果也发现有毒性反应。兔子皮肤过敏试验和豌豆发芽抑制试验表明这株漆斑菌能产生霉菌毒素。  相似文献   
3.
葡萄糖异构酶产生菌链霉菌B6经紫外线、亚硝基胍等诱变处理,经反复筛选获得T208变异株。测定了该菌产酶的适宜生长条件。该菌株比出发菌株酶活力提高2.75倍,可达550u/mol.该菌菌丝粗壮,易培养,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K5株钩端螺旋体系1960年自昆明市郊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肾分离获得,经多次鉴定均属波摩那群新型,建议命名为昆明型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 serovarkuming)。  相似文献   
5.
6.
抑胃酶剂是福东链霉菌(Streptomyces ludongUs n.Sp.Liu)的次级代谢产物,该菌株是采用平板透明圈法筛选得到。抑胃酶剂对胃蛋白酶有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活力随着抑制剂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大,ID50为0.0095μg/ml。它对胃蛋白酶呈竞争性抑制,当以酪蛋白为底物并按Dixon作图法求得的抑制常数Ki值为6.0×10-9M。  相似文献   
7.
从青藏高原土壤中分离到A614、A3等一些菌株,分别与近似种锈赤蜡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rubiginosohelvolus)加利利链霉菌MA444一MI (Streptomyces galilaeus MA144一MI)相比较基本相同,但又有一些区别,所以把A614定名为锈赤蜡黄链霉菌浅色亚种(Strcptomycesrubiginosoheluolus subsp.Pallens n.Subsp.),A3定名为加利利链霉菌西宁亚种(Strcptomyccsgalilaeut subsp.Xiningensis n.Subsp.)。  相似文献   
8.
从大环内酯类抗生索麦迪霉素的产生菌生米卡链霉菌1748(Streptomyces,mycarofa-ciens1748)中首次分离到质粒pSMYl 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电镜观察,测定pSMYl的分子量为7.17×106道尔顿。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PstI、XhoI、SalI和BamHl酶切该质粒DNA,构成了pSMYl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EcoRI、Pstl对该质粒均只有一个切点。pSMYI能转化到变青链霉菌1326(S.lividansl326)菌株中能稳定地存在,且具有形成麻点(pock)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用庆大霉素产生菌——棘孢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echinospora 814(Gm~r,Km~r)和链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griseus No. 45(Sm~r,Lm~r)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以抗性为选择标记,选出了融合体。其融合频率在10~(-3)—10~(-4)之间。在电镜条件下,观察了原生质体融合的详细过程,测定了融合体的产抗生素能力,其中一株融合体F106的抗生素产量比亲本菌株814高58%。用羧甲基纤维素薄层对发酵液层析表明,有一个融合体的发酵液比亲本菌株814多一个组份,但没有测出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