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39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
《昆虫知识》2010,(1):15-15
一项新研究发现,蝗虫并不是靠“感觉”走路,而是依靠“视觉”精确定位自己的每一步,这表明人类可能低估了蝗虫的视觉导向系统。此前研究表明,昆虫大多靠触角等器官凭“感觉”行走或飞行,依靠视觉引导行走对于脑部较小的昆虫来说似乎过于高级。  相似文献   
3.
4.
记录了麻痹猫的体感皮层(SI)神经元的自发和隐神经的A类和C类纤维传入诱发放电(A-ED和C-ED)。用NCCVF分析神经元放电。结果表明,SI区神经元对同时刺激隐神经的A类和C类纤维的反应呈多种型式:(1)A-ED和C-ED共存,包括Ⅰ.A-ED和C-ED始终相互伴随出现;Ⅱ.在刺激之初,只出现A-ED,但是,当阻断A类纤维传入并由C类纤维传入诱发神经元放电后,再同时刺激A类和C类纤维时,A-ED和C-ED便同时出现。(2)A-ED制约C-ED,特点是,只要A-ED存在,C/ED就不出现。只有阻断A类纤维传入后,C-ED才产生。(3)单一A-ED,不管在什么刺激条件下,这类神经元都只有A-ED,而不产生C-ED 结论:根据反应型式的不同,可将SI区的神经元分为Ⅰ.A类和C类纤维传入同时驱动的神经元;Ⅱ.A-ED制约C-ED的神经元;Ⅲ.只由A类纤维传入驱动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5.
在猫和家兔大脑半球一侧视区17/18交界处施加γ—氨基丁酸(GABA)、荷包牡丹碱和L—谷氨酸钠,以及用氯化钾和冷冻阻遏的方法,记录对侧和同侧皮层相应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变化。讨论了GABA、荷包牡丹碱和L—谷氨酸钠对猫和兔的对侧和同侧PVEP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单眼剥夺后金黄地鼠视觉中枢GABA神经元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单眼剥夺后,金黄地鼠视皮层和上丘的GABA阳性神经元暂时性增多,但剥夺后六个月,其数目显著减少。在单眼剥夺前和剥夺后侧膝体中GABA阳性神经元数目没有明显差异。剥夺眼对侧视皮层GABA阳性神经元数比剥夺眼同侧视皮层GABA神经元数目少。单眼剥夺后视觉中枢GABA神经元类型及形态与剥夺前没有差别。晚期单眼剥夺也能引起视觉中枢GABA神经元数量和分布的变化。以上结果表明,单眼剥夺后视觉中枢抑制神经元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外周神经损伤对体感皮层分域组构的影响,在成年大鼠上观察了切断坐骨神经(SC)前、即刻和切断后数周内后爪皮层代表区的改变。在盐酸氯胺酮麻醉下,用微电极记录后爪皮肤轻触刺激在对侧体感皮层工区诱发的多单位反应,得出后爪的皮层代表区图。在16例中,8例大鼠观察了切断SC的即时效应。结果表明,不但SC代表区丧失皮肤反应性,原隐神经(SA)代表区的皮肤反应性也明显下降或消失,同时神经元自发活动也明显减弱。另8例大鼠在切断后数周内做了1~3次重复测定。在最初几天,原SA代表区范围内多数记录点的皮肤反应性仍未恢复,但在原SC代表区内,一些记录点转而对SA皮肤轻触刺激起反应。在随后数周内SA代表区进行性地扩张,占领了大部分原SC代表区。这一结果说明成年大鼠外周神经损伤可导致体感皮层发生显著的重组改变。  相似文献   
8.
双眼立体视觉机制至今不很清楚,存在不少争论,研究它具有深远意义。我们的兴趣是从心理物理、电生理和理论模型三方面开展工作,最终目标是试图搞清楚视觉立体信息处理类机制。本文主要利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频差克差视差的问题。我们利用自己研制的一种多功能立体图形发生器产生左边为非均匀条纹、右边为均匀条纹的一系列具有不同视差的立体图对。在感知到“阶梯”后,用三种方法使得“阶梯”感变平:①改变均匀条纹的频率,②改变均匀条纹与被试的距离,③改变非均匀条纹与被试者的距离。从而实现了频差“克服”视差。我们的结果支持用频差来解释双眼倾斜现象,它使我们相信频差是视差在初级视系统中的表象形式。  相似文献   
9.
以人视觉诱发电位(VEP)反应为指标,在不同的时间频率下测定了 VEP 对方波光栅刺激的反应幅度与光栅方位的关系。当光栅方位固定时,光栅闪烁的时间频率不同,VEP 反应的波形、潜伏期和反应频率差别很大,但其反应幅度均呈现方位选择性。当光栅的时间频率为9.1Hz时,光栅为垂直和水平方位时引起的 VEP 反应幅度比倾斜方位时都大,对任何光栅方位,VEP反应幅度与光栅对比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与此相反,当光栅时间频率为0.4Hz 时,光栅为倾斜方位时引起的 VEP 反应幅度比垂直和水平方位时更大。  相似文献   
10.
在39只用三碘季铵酚麻痹的成年家兔上观察刺激大脑皮层听区对内膝体神经元听反应的影响。刺激 Woolsey 氏 AⅠ、AⅡ区及其周围颞叶皮层,或刺激大脑嗅鼻沟后缘皮层,能抑制一部分 MGB 神经元的听反应,但也有少数神经元受到易化。有效的颞叶皮层刺激点分布范围弥散,而嗅鼻沟后缘皮层的有效刺激点分布得相当集中。根据抑制潜伏期较短以及抑制内膝体早、晚二反应的潜伏期相同等事实,作者认为,刺激嗅鼻沟后缘皮层对 MGB 神经元的下行性影响发生在 MGB 核团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