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东北黑土有机碳和全氮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东北黑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4-2005年采集的136个土壤样品在3699~12000 cm-1范围的近红外光谱,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原始光谱吸光度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之间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和0.91(P<0.001),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3.45和3.36,利用该模型对验证样本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93(P<0.001),表明可以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对黑土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进行测定.但是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对土壤碳氮比的预测并不理想,虽然验证样本集黑土碳氮比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呈显著相关(r=0.74,P<0.001),但是校正模型的R2为0.61,RPD仅为1.61,建立的模型不能对黑土碳氮比做出合理的估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微米气泡技术和臭氧污泥减硅化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对微米气泡在臭氧污泥减量化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餐厨垃圾高温好氧生物减量菌种的筛选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雨霁  王娜  杨宁  史吉平  刘莉 《微生物学通报》2022,49(11):4513-4524
【背景】随着餐厨垃圾产生量的逐步提高,如何实现其快速降解,成为餐厨垃圾处理亟待解决的问题。餐厨垃圾的高温好氧生物减量技术是一种可以快速降解餐厨垃圾的有效方法。【目的】筛选能够适应餐厨垃圾环境且具有高效降解餐厨垃圾中有机物能力的菌株,以提高餐厨垃圾的降解效率和减量效果。【方法】采用温度梯度耐受性实验和餐厨垃圾浸出液高油高盐耐受性实验进行菌种初筛,并利用产酶培养基复筛及餐厨垃圾生物减量实验验证。【结果】通过初筛、复筛和功能验证,最终获得4株生物减量效果优良的菌株N3-1、C7、N3-3和G6-1,其对餐厨垃圾挥发性固体(volatile solid,VS)的降解率分别为36.95%、33.23%、32.83%和31.91%,是对照组的3.02、2.71、2.68和2.61倍。经鉴定,这4株菌分别属于热嗜油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thermoleovorans)、史氏芽孢杆菌(Bacillus smithii)、热解木糖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caldoxylosilyticus)和立陶宛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lituanicus)。【结论】筛选出的4株菌均具有较强的餐厨垃圾原料适应性和高效的生物降解能力,为开发餐厨垃圾高温好氧复合菌剂奠定了基础,并为实现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过量施用氮肥导致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风险加大.合理降低施氮量、优化氮肥运筹对于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以常规施氮方式(240 kg N·hm-2, 基肥∶拔节肥∶孕穗肥=5∶3∶2)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氮量(240、180、150 kg N·hm-2,分别用N240、N180、N150表示)及基苗肥施用时期(基施、4叶期施、6叶期施,分别用L0、L4、L6表示)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麦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降低而降低,但N180与N240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而N150处理显著降低;氮肥农学效率和吸收效率均以N180处理最高.不同施肥时期间,L4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N180四叶施肥(N180L4)处理的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N180L4处理叶面积指数、旗叶光合速率、叶片氮含量、旗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拔节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较对照未显著降低.适量降低氮肥用量配合基肥后移能够提高生育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和氮素吸收同化能力,在保持高产的条件下实现氮素利用效率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5个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处理(100%化肥和14%、28%、56%、84%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测定各处理对药用菊花农艺性状、产量、矿质元素吸收、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并采用酶标仪和MTT试剂盒测定不同处理菊花水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H2O2致损的LO2肝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与100%化肥处理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可以保证药用菊花产量,甚至低比例配施处理(14%有机肥替代化肥)还可以增产达8.3%。随着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比例的提高,菊花花中N、Mg含量呈上升趋势,而Ca和P含量分别在56%和28%有机肥替代处理有最大值。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增加药用菊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各成分含量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升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上升幅度分别为3.3%~12.8%、15.7%~30.1%和9.5%~29.7%。各处理菊花水提液均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菊花水提液能显著提高H2O2致损的LO2肝细胞存活率,28%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细胞存活率最高,为91.2%,与模型组相比呈现极显著差异。综合产量、养分吸收、有效成分含量、体外抗氧化活性、对H2O2致损的LO2肝细胞的保护作用等指标,以及有机肥生态友好的特点,确定药用菊花栽培上以28%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施肥方式不当是半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水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氮肥减量后移和有机肥替代对玉米水肥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可为该区玉米水肥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依托4年大田定位试验,设置3个处理,即肥料全部基施(CK)、减氮15%且在抽雄期追施(RN)、30%的化肥以有机肥替代且在抽雄期追施(RNM),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耗水特性、生长发育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方式对玉米水肥利用效率和产量有显著调控作用,并与降雨年型密切相关。欠水年和平水年,RN花前耗水量较CK降低16.1%~18.8%,花后耗水量提高18.0%~22.2%;RNM花前、花后耗水量均与CK差异不显著。丰水年,RN和RNM花前耗水量分别较CK降低16.7%和6.3%,花后耗水量分别增加11.4%和29.7%。与CK相比,RN显著提高了追肥后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花后生物量增加15.6%~44.9%,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和百粒重显著提高,产量增加9.8%~17.0%,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6.3%~21.4%,肥料偏生产力(PEPT)、氮素偏生产力(PEP  相似文献   
7.
PTEN, a general negative regulator of cyclin D expression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Diao L  Chen YG 《Cell research》2007,17(4):291-292
The tumor-suppressor phosphatase with tensin homology (PTEN) is frequently mutated in many malignancies and is one of the most well studied tumor suppressor genes [ 1, 2]. PTEN, a lipid and protein dual phosphatase, plays a vital role in embryonic development, cell growth, apoptosis and cell migration. The well-known function of PTEN is phosphatidylinositol-3 (PI3)-phosphatase, which functions a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the PI3 kinase (PI3K) pathway. It is well established that PTEN regulates the G I-S transition by mod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cyclin D 1 and p27gipl.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方式(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套作)和施氮水平(0、180、240 N kg·hm-2)对玉米和大豆产量、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玉米籽粒产量、地上部植株N、P、K吸收量及收获指数略有降低,而大豆籽粒产量、地上部植株N、P、K吸收量及收获指数显著提高.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套作优势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与当地农民常规施氮量(240 kg·hm-2)相比,减量施氮(180kg·hm-2)处理下玉米和大豆产量、经济系数,以及N、P、K吸收量和收获指数、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土壤氮贡献率降低;与不施氮相比,减量施氮降低了玉米带土壤的全N、全P含量,提高了大豆带土壤的全N、全P、全K含量和玉米带土壤的全K含量.减量施氮水平下,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周年籽粒总产量、地上部植株N、P、K总吸收量均高于玉米和大豆单作,土地当量比(LER)达2.28;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比玉米单作高20.2%,比大豆单作低30.5%,土壤氮贡献率比玉米和大豆单作分别低20.0%和8.8%.玉米-大豆套作减量一体化施肥有利于提高系统周年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减量施氮与大豆间作对蔗田氮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10—2013年的大田试验,探讨了2个施氮水平(300和525 kg·hm-2)和3种种植模式(甘蔗、大豆单作及甘蔗-大豆1∶2间作)对蔗田大豆固氮、甘蔗和大豆氮素累积及氨挥发和氮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大豆单作相比,甘蔗-大豆间作的大豆固氮效率下降,但不同施氮水平间作模式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施氮水平和种植模式对甘蔗、大豆氮素累积无显著影响.减量施氮水平下氨挥发量低于常规施氮处理,不同施氮水平和种植模式对氮淋溶量无显著影响.除2011年甘蔗单作减量施氮水平下出现蔗田氮素亏缺(-66.22 kg·hm-2)外,其余不同年份不同种植模式下氮素都处于盈余状态(73.10~400.03 kg·hm-2),施氮水平显著影响了蔗田的氮素盈亏,且常规施氮水平下氮素盈余量显著高于减量施氮处理,过高的氮素盈余增加了氮素污染农田环境的风险.从培肥地力、降低氮素污染环境的风险和节约生产成本等方面考虑,减量施氮水平下甘蔗-大豆间作模式具有一定的生态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市街道绿化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街道绿地组成与结构对城市环境和小气候的影响,对城市街道绿地的绿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分别在2006年春、夏、秋不同季节,调查了哈尔滨市南直路、长江路、上坞路3条新建宽域街道与绿化相关的生态指标,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新建街道的绿化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日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中,街道绿化树种的生态效应在不同街道、不同季节、一天中不同时段分别达到各自的极值;长江路夏季12:00-14:00达到降温极值、春季16:00-18:00出现遮光度极值、7:00-8:00出现负离子增加极值、11:00-13:00达到增湿极值,秋季16:00-18:00出现CO2吸收量极值、11:00-13:00达到噪音衰减量极值,南直路秋季11:00-13:00出现滞尘量极值;在不同季节生态效应的关联规律中,3条街道都在夏季表现出最佳总体绿化生态效应.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不同街道的总体绿化生态效应不同,以上坞路的总体绿化生态效应最为显著.街道绿化形式与模式不同,其生态效应也显著不同,街道绿地组成与结构对街道生态效应的发挥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