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8篇
  4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编码Vi抗原的基因克隆到减毒的鼠伤寒沙门氏菌中组建的基因重组株Vi4072,以3×10~8CFU一次口服感染Balb/C小鼠,4天后按7,14,21,28,35,42,49,56,63,70天的间隔收集分离小鼠的集合淋巴结,肝,脾.鉴别是否有本菌出现,并检测血清和小肠匀浆液中的vi抗体.结果表明,感染后49天仍可从脾中分离到该菌;70天仍可从血清和小肠匀浆液中测出vi抗体。  相似文献   
2.
Nurmi概念及其在控制鸡沙门氏菌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郁生   《微生物学通报》1999,26(1):53-55
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弯曲杆菌等引起的食物传播疾病,不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危害人类健康,是一个全球范围重视的问题。其中以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为最常见者。近年来,随着市场上鸡肉及其制品销量的增加,人的沙门氏菌病也与之平行增加。沙门氏菌污染的鸡肉正是此类传染病的主要根源和媒介。在美国,由于污染的肉和鸡引起的沙门氏菌感染估计约有200多方例,造成约10亿美元的损失[1],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它国家[2].对养禽业及其加工业而言,污染的危险存在于每一个环节中。感染沙门氏菌等病原菌的鸡及其它家禽,是最…  相似文献   
3.
沙门氏菌是重要的致病菌之一,该菌属型别繁多。沙门氏菌的分型方法可分为以表型特征为依据的表型分型方法和以基因特征为依据的分子分型方法。沙门氏菌的表型分型主要有血清分型和噬菌体分型。分子分型主要有分子血清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多位点可变重复序列分析(Multi-locus variable numbers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以及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分析(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等。与表型分型相比,分子分型技术具有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等特点,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分子血清分型是鉴定沙门氏菌血清型的新方法,PFGE被认为是病原微生物分子分型的"金标准",MLST和MLVA以其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好和可比性强等优势满足了全球流行病学发展的要求,能实现序列数据交换和共享,成为新一代的分子分型新工具,而近年发现的CRISPR分型对同源性较高的同种血清型具有较高的分型能力。但每种分型方法也有各自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及适用范围,因此可以根据菌株特性、分型目的和实验室拥有的条件选择最合适的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PCR反应体系中添加了一条人工构建的扩增内标片段,以指示沙门氏菌PCR快速检测中出现的假阴性。对9株沙门氏菌和15株非沙门氏菌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沙门氏菌都能扩增到一条invA基因中的374bp特异性片段,而模板来源于非沙门氏菌时则只能扩增到一条513bp扩增内标片段。灵敏度试验显示,该PCR检测体系对猪霍乱沙门氏菌纯DNA模板的检测灵敏度为12·8fg/μL,如果将增菌时间确定为8h,则该检测体系对人工染菌牛乳中沙门氏菌的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起始浓度为8cfu/25mL。采用上述方法检测了80份  相似文献   
5.
利用无菌滤纸片平板法从沙门氏菌(Salmonella)污染土壤中筛选到一株有效拮抗沙门氏菌的细菌A45,通过形态学、革兰氏染色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产碱杆菌(Alcaligenes sp.)。温室土培试验和田间原位试验结果都发现,利用该菌株制备的沙门氏菌拮抗菌剂能显著降低土壤中沙门氏菌数量(P0.05),与对照相比土壤中沙门氏菌数量下降2-3个数量级,表明该拮抗细菌可应用于沙门氏菌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E61-24-P15 A型重组流感病毒的第189代传代子病毒(IVpi-189)是否具备流感病毒温度敏感减毒活疫苗候选株的特点,将IVpi-189病毒感染MDCK细胞,并于不同培养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其致细胞病变效应,病毒合成、释放情况,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病毒存活时间。结果显示32℃培养温度下,IVpi-189病毒具有等同于亲代野生病毒株的诱导细胞病变能力,而当培养温度上调至38℃,IVpi-189病毒致细胞病变效果出现缓慢且程度明显减轻。空斑形成单位实验发现IVpi-189病毒在38℃培养条件下增殖能力明显下降,其原因与病毒灭活速度及子病毒释放无关,但与感染细胞病毒合成能力下降有关。上述实验结果初步证实流感病毒持续感染细胞系来源的IVpi-189病毒具有温度敏感减毒活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在许可培养温度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而在非许可培养温度下,病毒增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本研究为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开发研制提供实验佐证。  相似文献   
7.
陕西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及相关基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食源性沙门氏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性及相关耐药基因,更好的了解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途径,确保食品安全。【方法】使用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推荐的琼脂稀释法测定沙门氏菌的药敏性,PCR和基因序列测定方法确定耐药沙门氏菌中整合子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与头孢菌素抗性相关的基因、沙门氏菌基因岛及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结果】359株沙门氏菌中,67%的菌株对磺胺甲恶唑产生抗性,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四环素、卡那霉素、萘啶酮酸、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链霉素、氯霉素和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和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分别为58%、56%、37%、35%、33%、32%、29%、26%、21%、16%、9%和8%。284株耐药菌中,79%的菌株可抗至少1种抗生素,25.9%可抗10种以上抗生素,2.5%可抗14种抗生素。耐药的Ⅰ类整合子以1.4kb最为常见,携带的耐药基因有aadA1、aadA2、aadA5、tetR、blaPSE-1、blaDHA-1、blaVEB-1、dhfrⅠ、dhfrⅤ、dhfrⅦ和dhfr17等。62株耐头孢曲松和/或头孢哌酮的沙门氏菌中,blaTEM和blaCMY-2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51.6%和56.5%。13.6%的沙门氏菌中检出了沙门氏菌基因岛。35株耐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沙门氏菌的gyrA、parC和parE基因中共检出68个点突变,gyrA基因中常见突变为Ser83Phe、Ser83Tyr、Asp87Gly和Asp87Asn,parC基因中为Ser80Arg。parE基因中检出了Lys441Ile、Lys428Gln、Asp494Asn、Lys428Gln和Gly442Ser突变,这些点突变均为首次在食源性沙门氏菌中检出。【结论】陕西食源性沙门氏菌耐药状况严重,整合子、沙门氏菌基因岛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存在及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是导致沙门氏菌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Ames试验在水质检测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朝晖   《微生物学通报》2002,29(3):66-70
近年来 ,水体污染日趋严重 ,各国学者从氯化后饮水中分离出多种致突变、致癌物质。为此我们采用Ames试验 ,对珠江流域主要取水点的水源水和对应自来水中的有机致突变物污染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部分取水点的有机致突变物污染较严重 ,并且氯化消毒后自来水的致突性大于水源水的致突性。因而 ,加强饮水中致突变物质的检测 ,改进净水消毒剂和净水流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10.
自噬(autophagy)是哺乳动物清除入侵细菌的主要途径,可保卫宿主细胞免受细菌的损伤。核点蛋白52(nuclear dot protein 52,NDP52)——核点家族成员之一,是除p62/SQSTM1和NBR1等之外最新发现的自噬关键蛋白。它连接自噬体表面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将披上"泛素大衣"的病原菌(如沙门氏菌和化脓性链球菌)递送至自噬体内加以清除。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自噬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具体分子机制,为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提供了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