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准噶尔盆地三个泉地区几种始新世哺乳类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本文记述了准噶尔盆地北缘三个泉地区依希白拉组中采到的踝节类、蹠行类、全齿类和恐角类化石。根据这些化石,依希白拉组的时代可能和北美中始新世勃力吉期相当。文内,通过文献分析,认为周明镇和胡长康(1956)记述的真恐角兽的前臼齿可能产自三个泉附近的依希白拉组。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荒漠生物类群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荒漠生态系统的研究,近期在我国乃至全球均极为活跃。由于开发的需要和全球沙漠化威胁日趋严重,引起有关人士的关注。就新疆而言,解放前虽有一些学者进行过研究,但仅限于某些方面,直到50年代后期展开大规模综合考察以来,对新疆的荒漠自然条件才有较全面认识。作者近年的研究过程,注意到此区生物类群与环境存在较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3.
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是第三纪孑遗植物, 存在严重的幼苗更新限制。为验证生活史早期(种子萌发)限制中国分布区北缘连香树种群幼苗更新, 并探讨其主要成因, 本研究在秦岭和太行山脉采集不同种源地的种子, 测定其形态性状、营养元素含量和质量、不同贮存时间的活力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萌发性状, 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种源地的种子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中国分布区北缘, 其种子长度(P < 0.001)、萌发率(P < 0.001)、平均萌发时间(P < 0.001)、氮(P < 0.05)和磷含量(P < 0.001)在不同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 而在区域尺度上(秦岭与太行山), 仅种子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 < 0.01)。天水种群的种子萌发率最高(21.77%), 平均萌发时间最长(11.12 d); 栾川的萌发率最低(1.38%), 平均萌发时间最短(3.47 d)。在25℃条件下, 济源种群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10℃、15℃和20℃条件下(P < 0.05), 而其他种源地的萌发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无显著差异。在4个温度条件下, 栾川种群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无显著差异, 而其他4个种源地的初始萌发时间都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种子萌发率与种子活力密切相关, 而种子活力与种子质量、种子的氮和磷含量显著相关。在中国分布区北缘, 连香树种子的自身属性(质量、氮和磷含量)通过影响种子活力间接影响萌发率; 且种子萌发对温度的响应主要表现在萌发时间上。本研究证实种子萌发是限制连香树种群幼苗更新的关键阶段, 主要原因如下: (1)连香树种子在9月成熟后, 10月的温度仍适宜种子萌发, 但较短生长期的幼苗在冬季低温下不能存活; (2)连香树种子萌发率低(14.4%); (3)第二年春天种子活力骤降。  相似文献   
4.
提要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风城组主要形成于碱湖环境,含有优质生烃母岩。对玛页1井风城组岩心样品的孢粉分析建立了Protohaploxypinus perfectus–Lunatisporites tersus (PT)孢粉组合。该组合包括20属29种孢粉化石。PT组合以双气囊具肋花粉占主导,蕨类孢子含量很低为特征;孢粉母体植物类群以裸子植物门种子蕨盾籽目为主,其次为松柏纲松柏目。该组合与准噶尔盆地南缘塔什库拉组上部至乌拉泊组的Crustaesporites–Protohaploxypinus–Hamiapollenites孢粉组合可以对比,均以双气囊具肋花粉为主要特征,又同时出现重要的属种Gardenasporites bilabiatus,Triangulisaccites boleensis和Hamiapollenites saccatus。孢粉地层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表明,玛页1井风城组PT组合的时代很可能属于石炭纪宾夕法尼亚亚纪卡西莫夫期至二叠纪乌拉尔世阿瑟尔期,玛湖凹陷区整个风城组沉积时代晚于宾夕法尼亚亚纪巴什基尔期,其上部可能包含部分乌拉尔世阿瑟尔期沉积。风城组黑色页岩中...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腹部芳3井紫泥泉子组所夹灰色泥岩中产丰富的盘星藻、葡萄藻等藻类、疑源类化石及一定数量的孢粉化石。孢粉化石计75属160种,并首次在新疆地区发现了可靠的鹰粉型化石Aquilapollenites以及在我国主要产于松辽盆地和广东三水盆地上白垩统的“大孢子”化石Balmeisporites,建立Schizaeoisporites grandus-Parcisporites parvisaccus-Liliacidites creticus(GPC)组合。通过对部分孢粉属种已知地质分布的分析以及与国内外部分地区晚白垩世孢粉组合的对比,将GPC组合的时代确定为晚白垩世坎潘期至马斯特里赫特期。根据紫泥泉子组的沉积特点及孢粉组合特征,认为晚白垩世准噶尔盆地应归属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局部层段沉积时期气候比较湿润,孢粉组合具有我国东北孢粉植物区与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的过渡特点。  相似文献   
6.
记述了新疆玛纳斯古近纪安集海河组发现的鲤科(Cyprinidae)一新属、种——刘氏天山鱼(Tianshanicus liui gen.et sp.nov.)。新属具有臀鳍分叉鳍条多于7根、体长形稍侧扁、口端位、下咽齿近锥形而齿尖前后略侧扁、背鳍和臀鳍均无硬棘、背鳍起点略在腹鳍起点之后以及尾鳍深分叉等特征,表明它应属于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 sensu Cavender & Coburn,1992)。然而,它又具有额骨前宽后窄、顶骨长方形、膜质蝶耳骨很大、齿骨冠状突较低、鳃盖骨近长方形等特征而有别于本亚科中其他属。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特征却见诸于现生的胭脂鱼类Myxocyprinus中,这将对研究雅罗鱼类的起源很有意义。根据鱼化石和哺乳化石的证据,认为含鱼层的时代为晚始新世。  相似文献   
7.
8.
新疆准噶尔盆地三个泉中始新世依希白拉组内发现的晚叉额雷兽属新种——马氏晚叉额雷兽(Epimanteoceras mae sp.nov.)是新疆目前发现保存最好的雷兽头骨化石。标本为一件不完整的头骨,缺失鼻骨,前颌骨,部分上颌骨和泪骨。新种具有眶上突较粗大,额骨宽阔平坦,臼齿有中心窝,臼齿舌侧齿带前部上的齿尖不发育,M3无次尖等晚叉额雷兽属的特征。新种的颧弓成向外扩的弓形,额顶嵴在后侧向内收缩弯曲的弧度更大,外耳道较为倾斜,枕柱上方有舌状的突起,与唯一的属型种娇晩叉额雷兽(Epimanteoceras formosus)明显不同。马氏晚叉额雷兽同属型种关系最近,在系统发育分析中两者与雷兽亚族(Brontotheriina)构成一个三分支结构,但是两者是否为后者的姊妹类群尚无法确定。和属型种一样,马氏晚叉额雷兽在演化程度上与内蒙古伊尔丁曼哈期的谷氏原雷兽(Protitan grangeri)接近,但与同时期地理位置更近的哈萨克斯坦的雷兽Aktautitan hippopotamopus相比,马氏晚叉额雷兽较原始,表明新种所在的地层时代很可能要早于发现A.hippopotamopus的地层。三个泉剖面依希白拉组伊尔丁曼哈期以前发现的化石较少,此次马氏晚叉额雷兽的发现,不仅扩大了晚叉额雷兽属的地理分布,也为依希白拉组内存在伊尔丁曼哈期的沉积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9.
从空间,食物和时间三维生态位途径,研究了荒漠啮齿动物群落4种属类于4-6月短命植物存在时期的空间-食物资源利用。在空间利用上,虽然4种鼠存在一定的觅分和活动空间方面的差异,但具有相似生物学特征的两种两足型鼠种 和两种四足型鼠种种间仍表现出较高的空间利用趋同;在食物利用上,根据此时期的食物资源谱和食物谱测定,得出各鼠种均倾向于利用趋同;在食物利用上,根据此时期的食物资源谱和食物谱测定,得出各鼠种均倾  相似文献   
10.
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周边石炭系广泛出露, 其中上石炭统发育海相火山—沉积序列, 包括西准噶尔地区的哈拉阿拉特组、阿腊德依克赛组, 东准噶尔地区的石钱滩组以及盆地南部的祁家沟组、奥尔吐组等。本文研究在上述各地层的灰岩层或夹层、碎屑岩中获得的四射珊瑚9属17种和床板珊瑚2属3种, 对石钱滩组中的3个新种进行了详细的系统古生物学描述。上述珊瑚化石的地质时代主要为巴什基尔期至莫斯科期。在珊瑚动物群的组成上, 哈拉阿拉特组中新发现Caninophyllum属分子, 结合盆地东、西部共同产出的床板珊瑚Cystodendropora 属分子, 说明整个准噶尔盆地周边的动物群面貌大致类似, 而西准噶尔地区的化石丰度、分异度显著低于盆地东部和东南部。综合前人资料, 目前在准噶尔盆地周边发现的珊瑚化石有约一半为地方性分子。本文认为研究区珊瑚化石的分布和组成特征与晚石炭世准噶尔洋走向封闭或半封闭的演化趋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