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09篇
  4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白鹳冬季生态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鹳(Ciconia ciconia boyciana) 隶属鹳形目(Ciconiiformes)鹳科(Ciconiidae),是大型涉禽。主要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繁殖,长江中下游一带越冬。越冬区向东南延伸至福建,广东等地。 白鹳冬季生态的研究,国外未见报道,国内仅有严凤涛(1987),对江苏盐城保护区内白鹳越冬生态作了初步观察。1986年11月—1989年3月,笔者在湖北沉湖地区对白鹳的冬季生态进行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3.
花尾榛鸡冬季活动区及社群行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悦华  方昀 《动物学报》1997,43(1):34-41
无线电遥测结果表明,长白山冬季花尾榛鸡的月活动区大小为22.5~6.52hm~2。11月至1月,随着天气变冷,花尾榛鸡的活动区面积明显减小(P<0.001)。冬季花尾榛鸡的日活动范围很小,平均466±127m~2。整个冬季花尾榛鸡的活动中心区出现阶段性改变。花角榛鸡对其活动区有一定的依赖性。花尾榛鸡冬季不存在明显的领域,出现集群行为,这与其栖息地食物丰富与抵御天敌有关。花尾榛鸡集群的组织结构是松散的,缺乏义务性,集群中的个体关系有亲疏,存在2只或2只以上个体组成的小组,同组个体之间的距离大多数情况在150~200m以内的联系范围内。推测花尾榛鸡集群时的活动区面积增大。  相似文献   
4.
谭波  吴庆贵  吴福忠  杨万勤 《生态学报》2015,35(15):5175-5182
为深入了解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冬季生态学过程,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土壤冻结初期、冻结期和融化期及植被生长季节,研究了不同海拔(3582 m、3298 m和3023 m)岷江冷杉林土壤养分动态及其对季节性冻融的响应。3个海拔森林土壤冬季具有较高养分含量,且随土壤冻融过程不断变化。土壤有机层可溶性碳和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在冻结初期显著增加后快速降低,并随融化过程迅速增加后再次降低,而土壤可溶性碳和氮、硝态氮含量在冻结期变化不明显,铵态氮显著增加。矿质土壤层可溶性碳和氮、铵态氮含量也在冻结初期显著增加后降低,而土壤可溶性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在冻结期显著增加,并在融化期经历一个明显的含量高峰。海拔和土层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土壤可溶性碳和硝态氮含量,土壤养分含量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随海拔差异而不同。这表明季节性冻融期是土壤生态过程的重要时期,土壤冻融格局显著影响川西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养分动态。  相似文献   
5.
朱鹮Nipponia nippon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目前野生朱鹮主要分布于陕西省洋县及其周边区域.本调查以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运用ENVI 4.0和ArcGIS 10.2通过支持向量机法制成农田分布图,随机抽取12条样线以1.8 km·h...  相似文献   
6.
大雾岭保护区穿山甲冬季生境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2月至2001年2月,对大雾岭自然保护区穿山甲冬季栖息地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林型选择的先后次序为针阔混交林、灌木丛、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最偏爱针阔混交林,最不喜爱针叶林.多选择陡坡(30~ 60°);干扰源距离较远(>1 000 m),干扰程度小;林下草灌层盖度高(81% ~ 100%),隐蔽程度好; 阳坡或半阴半阳坡;中低海拔(760 ~ 1 500 m);中下坡位;水源距离较近(<500 m);乔木郁闭度适中(31% ~ 70%)的生境.较少选择上坡位,林下草灌层中低(0 ~ 50%),乔木郁闭度偏高(71%~ 100%)或偏低(0~ 30%),阴坡的生境.对洞口设置的要求是多朝南,而且要求隐蔽条件好,多数为全隐蔽或半隐蔽;最不喜爱将洞口设置在裸露、隐蔽程度差的生境,强力避免洞口向北.坡度、干扰源距离和林下草灌层盖度是影响穿山甲冬季栖息地选择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7.
草地退化是全球干旱和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的共同特征,由于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作为重要的脆弱生态系统,松嫩碱化草甸在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影响下发生了明显退化。松嫩碱化草甸土壤种子库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集中在对虎尾草群落、星星草群落、碱蓬群落、羊草群落等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物种种类、密度、季节变化研究;该地区土壤种子库的物种数目随着恢复演替由初级向高级阶段而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物种数目均相对较少,且多以1年生为主。另外对种子雨和某些物种种子散布动态也有零星报道,主要是从群落水平进行的研究,种子雨的空间异质性表现在其组成和大小因群落而异。今后需要加强对松嫩碱化草甸土壤种子库格局与关键生境要素的耦合特征、种子库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等研究,研究方法上,引入稳定同位素标记和分子遗传学等研究方法和手段,开展持久种子库的长期定位监测研究,为盐碱地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田耀加  梁广文  曾玲  曹流 《生态学报》2012,32(19):6187-6194
不同的作物生境可为田间自然天敌提供不同的栖息场所及猎物或寄主,从而影响天敌自身种群的维持及繁衍。在秋收后的玉米地布局不同的作物生境(玉米秸秆生境、叶菜类生境、甘薯生境及杂草带生境),采用目测法和扫网法调查研究其天敌群落组成及时序动态,通过聚类分析探讨了不同作物生境对玉米地自然天敌冬季保育作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生境天敌数量最大,共收集天敌555头,约为叶菜类(甘蓝、菜心、油麦菜)生境的2倍,为杂草带和甘薯生境的4.5倍;天敌种类以蜘蛛类群为主,其中甘蓝、甘薯和杂草带生境蜘蛛个体数量占天敌总量的80%以上,而玉米秸秆生境天敌优势种为稻红瓢虫,其种群发生量达30头/100株以上。天敌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大小为玉米秸秆生境>叶菜类生境≥杂草带生境>甘薯生境,天敌群落优势度集中性指数与之相反。系统聚类可将6种不同作物生境聚为3类,玉米秸秆生境为一类,叶菜类生境为一类,杂草带和甘薯生境为一类。研究发现,玉米秸秆生境对玉米地天敌的冬季保育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9.
土壤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在对动植物残体以及土壤有机质降解的过程中,一方面释放CO2到大气中,是土壤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分解的过程中,形成了可供给植物利用的无机养分.由于温度对代谢活动的直接影响,过去对微生物代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长季,通常假设冬季土壤微生物的活力可以忽略.陆地表面近60%的区域经历着季节性积雪覆盖和季节性土壤冻结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于积雪的覆盖,形成很好的绝缘层,雪被下土壤中微生物仍然具有显著的活性,对土壤碳排放和植物的养分吸收具有重要的贡献.本文就积雪和冻结土壤系统中的微生物碳排放和碳氮循环的季节性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综述了国内外冬季雪下碳氮循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强调了开展温带冬季雪下土壤微生物碳氮循环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亚高山森林林窗大小对凋落叶木质素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庆贵  谭波  杨万勤  吴福忠  何伟  倪祥银 《生态学报》2016,36(18):5701-5711
木质素降解是认识高寒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关键环节,可能受到林窗大小及其在不同季节水热环境的影响。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森林不同面积大小林窗下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凋落叶在初冻期、深冻期、融化期、生长季节初期、生长季节中期和生长季节后期的木质素分解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样时间和林窗面积大小对两种凋落叶的木质素降解均有显著影响。经历1a分解,红桦凋落叶的木质素降解了21.53%—27.65%,而岷江冷杉凋落叶的木质素富集了7.95%—19.40%。较大林窗促进了冬季岷江冷杉凋落叶和生长季节红桦凋落叶木质素的降解,抑制了冬季红桦凋落叶木质素的降解;而生长季节岷江冷杉凋落叶木质素富集速率则为林下大林窗中林窗小林窗。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凋落叶木质素的降解过程在冬季主要受到负积温和土壤冻融循环次数的影响(木质素结构的物理破碎),而在生长季节则主要受到平均温度和正积温的影响(木质素的生物降解)。可见,川西亚高山森林木质素降解受林窗格局变化的显著影响,且林窗大小对凋落叶木质素降解的影响与物种和分解时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