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15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棉花体细胞胚发生的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小麦的高温伤害与高温适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叶片经受30分钟高温胁迫后,其电解质伤害性渗漏量(IL)随胁迫温度而增加,两者关系符合指数曲线性质,但超过某一临界温度时,曲线突然变陡,IL的温度系数(Q10)比临界温度之前增加数十倍至数百倍,该临界温度大致相当于或略高于致死温度,麦株经适当高温锻炼后,致死温度及IL达50%时的温度(IT50)均显著增高,但恢复常温后,锻炼效果逐渐解除。  相似文献   
4.
水稻(Oryza sativa L.)原生质体产生的细胞团加上10-20%的二甲亚枫(DMSO)和10-20%的蔗糖,置于液氮中保存,冻后细胞生存率达到对照的40-50%,存活的细胞在附加2×10^-5mol/l 2,4-D的Linsmier-Skoog(LS)固体培养基上再生长,然后将形成的愈伤组织块转到附加10^-6mol/l NAA,4×10^-6mol/l激动素和10^-6mol/l 2 IP及8%的蔗糖的LS培养基上分化出芽并形成植株。  相似文献   
5.
水稻原生质体产生细胞团的冰冻保存和冻后再生植株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Oryza sativa L.)原生质体产生的细胞团加上10-20%的二甲亚枫(DMSO)和10-20%的蔗糖,置于液氮中保存。冻后细胞生存率达到对照的40-50%。存活的细胞在附加2×10~(-5)mol/l 2,4-D 的Linsmier-Skoog(Ls)固体培养基上再生长,然后将形成的愈伤组织块转到附加10~(-6)mol/l NAA,4×10~(-6)mol/l 激动素和10~(-6)mol/l 2 IP 及8%的蔗糖的 LS培养基上分化出芽并形成植株。  相似文献   
6.
濒危动物的再引入与物种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所进行的濒危动物再引入的状况,探讨了再引入对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作用及由此而引出的一系列问题,并对在我国开展再引入工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在体力锻炼与脱锻炼过程中观察了五条成年雄性杂种狗的无氧阈(AT)、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cap/mm~2)、毛细血管数与肌纤维数之比(C:F)、肌纤维组成——慢肌纤维百分比(%ST)以及毛细血管弥散距离(弥散距离)的变化。结果表明:锻炼前AT与cap/mm~2、C:F,%ST及弥散距离均分别有显著相关。锻炼后第五周,AT、cap/mm~2、C:F和%ST分别增加了40.9%、12.2%、22.9%和2.4%,弥散距离降低6.3%,其中只有AT的增加有显著意义,锻炼十周后,AT增加68.2%(P<0.001)、cap/mm~2增加37.8%(P<0.05)、C:F增加78.1%(P<0.001),弥散距离降低17.0%(P<0.01)而%ST无显著变化。停止锻炼后第五周,AT等各指标都有降低的趋势,但无显著意义,停止锻炼后第12周,AT、cap/mm~2,C:F,%ST分别降低了18.9%、10.9%、10.5%、2.9%,弥散距离增加5.1%,其中除AT的降低有显著意义外,其余指标的变化均无显著意义。与锻炼前相比,这些指标的变化。除%ST外,仍有显著变化。在锻炼与脱锻炼的过程中,AT与cap/mm~2、C:F、弥散距离在各期或整个过程中均呈显著相关,但与%ST相关不显著。实验结果提示,骨骼肌的毛细血管供应状况是决定无氧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生长在不同季节的菠萝叶膜脂脂肪酸的配比存在着明显差异;随着大气温度的下降,18:1含量显著减少,18:2和18:3含量增加。不同品种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致害低温破坏了膜脂,使较不抗寒品种的16:0含量增加,18:2和18:3含量减少;较抗寒品种这种变化则较不显著。适当低温锻炼能改变膜脂脂肪酸的代谢过程,16:0和18:1含量减少,18:3含量增加。当处于更低温度时,除了16:0和18:1继续减少外,有一部分18:2也脱饱和而转变为18:3。因之明显地增加了膜脂中18:3的含量和脂肪酸的不饱和度,从而有利于抗寒性的提高。而品种间的抗寒性差异亦是在此低温期间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前文由柑桔枝条在不同低温下、不同冷冻时间的电解质外渗测定,提出胁强(stress)、作用时间与胁变(strain)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共有3个参数:屈服点温度(yield point temperature),胁强敏感度(stress sensitivity)和作用时间敏感度(sensitivity to duration),用以描述植物的抗性。抗性强的植物应表现为屈服点温度较低,胁强敏感度或者时间敏感度较低。为验证此数学模型,本工作以经冷锻炼与未经冷锻炼的盆栽柑桔枝条为材料,作不同温度与时间处理的电解质外渗率的测定,研究了冷锻炼对于上述3个参数的影响。发现胁强敏感度和屈服点温度受冷锻炼影响而下降,时间敏感度未表现明显变化。对于田间柑桔、油桐与毛竹的定期测定,在固定冷冻时间下,得到了类似于盆栽柑桔的结果。入冬时,植物抗冻性提高,3种植物都表现出下列两种变化:1.胁强敏感度的明显下降;2.屈服点温度和/或时间敏感度亦下降。开春时的变化则相反。胁强敏感度的变化与后一种变化有各自的规律,且因植物种类而不同。拐点胁强(stress at inflection point)具有与半致死温度(50%killing point temperature)不同的意义,它的变化是上述两种变化的综合结果。本试验结果表明,冷锻炼对于植物胁强敏感度有明显影响,用本数学模型的3个抗性指标描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角度,运用非平衡态热力学超熵产生理论,分析了寒害定态的稳定性,并建立了超熵产生判据.理论分析所得的结论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