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海陆架盆地西南部的海相始新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2.
昆都仑鱼(Kuntulunia)的新材料及其系统位置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根据对宁夏六盘山群马东山组的长鳍昆都仑鱼(Kuntulunia longipterus, Liu, Ma et Liu 1982)的新材料的研究,对其形态特征做了一些补充和订正。在此基础上,笔者支持刘宪亭等人将昆都仑鱼归入华夏鱼科(Huashiidae)及华夏鱼科归入骨舌鱼类的观点。并且认为华夏鱼类代表了一新的亚目——华夏鱼亚目(Huashioidei subordo. nov.)。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北缘中中新世啮齿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记述了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乌伦古河沿岸哈拉玛盖组中中新世动物群中的啮齿类,共三属四种.其中, Sinomylagaulus halamagaiensis gen. et sp. nov., Atlantoxerus junggarensis sp. nov. 和 A. giganteus sp. nov. 分别是 Mylagaulidae (圆齿鼠科)和 Atlantoxerus (阿特拉地松鼠)在我国的首次记录. Amblycastor tungurensis 的存在表明该动物群的时代大致为通古尔期,与欧洲陆生哺乳动物分期 MN 7-8 (Astaracian) 相当.  相似文献   
4.
按照生态学原理指导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紧密结合的生态农业建设,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重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旨在针对川西盆周丘陵地区县级农场的实际,通过总结在名山县良种示范繁殖农场5年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探讨生态农业建设的途径与方法,供发展农村经济参考。五年建设的结果与变化  相似文献   
5.
广东南雄盆地古新世早期孢粉组合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李曼英 《古生物学报》1989,28(6):741-750
引言根据中国科学院和西德Max-Plank协会的合作课题“上白垩统,特别是白垩系-第三系交界的全球事件”的陆相部分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西德波恩大学古生物研究所组成的综合考察队,分别于1983和1984年9—10月,在广东南雄盆地进行野外工作。我们在南雄盆地的杨梅坑-大塘、堂田-飒门垭、百花潭-武台岗以及南雄县附近的古子坑剖面,采集了近500层孢粉样品。在大塘剖面的南雄组、上湖和罗佛寨组中获得了孢粉化石。其中南雄组中的化石孢粉极少,达不到化石孢粉组合的统计  相似文献   
6.
研究与描述了泾川组(狭义)中双壳类化石计4属16种。根据国内与其有关的双壳类动物群的研究现状,从东亚地区类三角蚌类动物群的演化事件和与海相层的关系两方面分析,认为泾川组的时代应为早白垩世早期,并进一步指出泾川组的双壳类动物群处于南、北过渡地带具有我国南、北方生物区的混生现象。  相似文献   
7.
湖北南襄盆地枣阳凹陷第三纪轮藻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南襄盆地枣阳凹陷第三系玉皇顶组到凤凰镇组轮藻化石。共划分出4个组合,其时代分别属早始新世、中始新世、晚始新世和渐新世。  相似文献   
8.
广西合浦盆地上洋组在亚1井中有很好的揭示,明显表现为三分特征。作者通过对该井上洋组微体植物化石的研究,建立了三个孢粉、藻类组合,由下而上分别为:Boehlensipollis-Tricolporo-pollenites-Tricolpites-Ulmoideipites组合;Boehlensipollis qingjiangensis-Ulmoideipites-Nuxpollen-ites-Pentapollenites组合和Pinaceae-Ulmaceae-Liqudambarpollenites-Conicoidium组合。前两个组合可与北部湾长流组及广东南雄盆地上湖组等地古新世孢粉组合进行对比。第三个组合以松科花粉含量突然增加为特征,在我国许多地区晚古新世孢粉组合中都有反映。 上洋组植被在古新世早、中期以阔叶植物为特征,指示一种热带—亚热带型气候,早期干旱,中期略有缓和,晚期植被以针叶阔叶混交林为特征,表明气候变温凉。  相似文献   
9.
泥河湾盆地发现短喙象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泥河湾盆地河北蔚县两个地点发现的化石,它们被鉴定为短喙象类的?Anancus和Pentalopodon两个属。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施钾对兰州百合鳞茎中多酚类物质的积累、抗氧化能力及差异代谢物的影响,该研究以兰州百合鳞茎为试材,通过固定氮素(N)和磷素(P)用量,设置不同钾(K)浓度处理,即K_(0)(不施肥)、K_(1)(447.6 mg·L^(-1))、K_(2)(671.4 mg·L^(-1))、K_(3)(895.2 mg·L^(-1)),采用福林-肖卡法、溴甲酚绿比色法、香草醛比色法、DPPH法、铜离子还原能力(CUPRAC)法测定不同K浓度处理下兰州百合鳞茎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并采用LC-MS法分析多酚类物质的差异代谢物,并进行差异代谢物筛选,功能注释及富集分析,为兰州百合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K浓度处理下兰州百合鳞茎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K_(0)相比,K_(1)、K_(2)、K_(3)均能促进鳞茎多酚类物质的积累及其抗氧化能力的提高,其中以K_(2)(671.4 mg·L^(-1))效果最佳。(2)相关性分析表明,兰州百合鳞茎多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指标呈极显著(P<0.01)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51~0.959。(3)K_(0)、K_(2)浓度处理下兰州百合鳞茎中存在89种多酚类及相关化合物,其中52种相对含量显著上调,37种相对含量显著下调,且显著富集到黄酮类及苯丙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通路上。研究认为,兰州百合的最佳施钾量(671.4 mg·L^(-1))能有效促进鳞茎中多酚类物质的积累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