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氧化锆全瓷和金属烤瓷冠修复对牙冠延长术后牙周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我院收治牙冠延长术联合牙冠修复治疗患者2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研究组应用氧化锆全瓷,对照组应用金属烤瓷,比较两组牙周情况、佩戴修复体时间和康复时间。结果:研究组正常者比例为83.81%(88/1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1%(69/105),轻度病损者比例为8.57%(9/105)显著低于对照的21.90%(23/1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佩戴修复体时间和康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氧化锆全瓷修复能改善牙冠延长术后患者牙周情况,缩短佩戴修复体时间和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与对比氧化锆全瓷修复与金属烤瓷修复对牙体缺损的修复效果及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2017年5月到2019年3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牙体缺损患者112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使用氧化锆全瓷修复,对照组给予金属烤瓷修复治疗,记录修复效果及对牙周组织的影响。结果:修复后6个月观察组的修复体边缘密合度、颜色与形态评价合格率分别为98.2 %、100.0 %和94.6 %,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 %、89.3 %和76.8 % (P<0.05)。两组修复后6个月的探诊深度(Pocket depths,PD)与牙龈指数(Gingi valindex,GI)值都高于修复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修复后6个月的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与白介素(Interleukin,IL)-8值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复后6个月的牙龈炎、修复体断裂、继发龋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1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 % (P<0.05)。结论:相对于金属烤瓷,氧化锆全瓷修复牙体缺损能减少对牙周组织的影响,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提高修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曾强  曾碧江 《蛇志》2007,19(2):142-144
20世纪60年代以前,牙科修复的主要目标是恢复牙齿的生理功能。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丰富提高,人们对牙科修复的期望目标不只是停留在恢复生理功能的层面,更期望能达到天然牙的色泽及外观[1],因此,各类美容牙科修复材料的应用不断推陈出新。全瓷材料由于其极佳的表面光泽度,良好的透明性和半透明性,更接近于天然牙齿的色泽和硬度等优点,已日渐受到牙医和患者的青睐。本文就全瓷材料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进展状况作一简要概述。1瓷嵌体早在1880年,Rollins就采用型片法进行了陶瓷嵌体修复的初步尝试。瓷嵌体除了具有嵌体的一般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氧化锆全瓷修复与金属烤瓷修复在前牙牙冠延长术后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前牙牙冠延长术后冠修复的患者80例(共97颗上颌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48颗患牙)采用金属烤瓷修复,观察组40例(49颗患牙)采用氧化锆全瓷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牙体修复效果和牙周修复效果,治疗前后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松动度(movable degree,MD)和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76%vs.70.83%,P<0.05);观察组患者的边缘密合度、牙体折损、牙体颜色和牙龈健康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BI、MD和PI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化锆全瓷修复用于前牙牙冠延长术后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金属烤瓷修复,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三种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对全瓷材料表面粗糙度及表面自由能的影响。方法:选用两种氧化锆(LAVA Plus,Wieland)和两种玻璃陶瓷(E.max Press,ELDC),按照生产商的制作方法制作成盘状试件(直径13 mm,厚1 mm),并将以上四组全瓷材料按照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分别分为以下三个亚组:粗磨组(rough grinding)、抛光组(polishing)和上釉组(glazing)。利用三维形貌扫描仪测量样本表面的面粗糙度(Sa),表面张力仪测量各组样本表面接触角并计算表面自由能。结果:各组材料粗磨组粗糙度值均显著高于其抛光组及上釉组;对于两种氧化锆陶瓷,抛光组与上釉组间粗糙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于两种玻璃陶瓷,抛光组的粗糙度值显著低于上釉组(P0.05);上釉组表面自由能均显著高于相应粗磨组及抛光组(P0.05),粗磨组和抛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抛光和上釉均能显著降低全瓷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对于氧化锆陶瓷,抛光能达到类似上釉的表面粗糙度,对于玻璃陶瓷,抛光能够获得更加光滑的表面。上釉后全瓷材料的表面自由能显著高于抛光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