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产宽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var.latifolia Miq.)油,用Finnigan4510型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共检出了29个成分鉴定了其中21个成分,占全精油的92.33%,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α-蒎烯,莰烯,β-蒎烯,柠檬烯,乙酸葛缕酯,二氢乙酸葛缕酯等。该油芬芳,适于调配烟用香精,亦用于调节器配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  相似文献   
2.
缬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产于太白县的缬草根和茎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分别进行分析,从根中鉴定出45种成分,以茎叶中鉴定出67种成分,并用GC测定了每一成分在该挥发油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大蒜芥属一新变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表了大蒜芥属一新变种,无毛全叶大蒜芥(Sisymbrium luteum (Maxim.)O. E. Schulz var. glabrum F. Z. Li et Z. Y. Sun.)。  相似文献   
4.
陈虎彪  诚静容   《广西植物》1992,12(2):97-98
<正> 多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根状茎粗短、根簇生。稍粗,具浓香,匍枝细长,具对生三裂叶或不裂叶。茎挺直,单生,具纵棱,下部常被粗白毛,向上除节部外渐光滑。基生叶具长柄,羽状3—5裂,或为单叶;茎生叶对生,羽状全裂,顶裂片与侧裂片同形,但较长大,侧生裂片1—4对,椭圆形,长卵形或披针形,长1—6厘米,宽0.5—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稍下延,边缘具齿,稀全缘或波状,两面被短白毛。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和腋  相似文献   
5.
新疆植物区系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采自新疆阿尔泰山地区的1个中国新记录属假糖芥属Rhammatophyllum O. E. Schulz, 6个中国新记录种--渐尖岩蕨Woodsia acuminata (Fomin) Sipl.、短命繁缕Stellaria alsinoides Boiss. &; Buhse、假糖芥Rh. erysimoides (Kar. &; Kir.) Al-Shehbaz &; O. Appel、克氏鹤虱Lappula krylovii Ovczinnikova, A. I. Pjak &; A. L. Ebel、肝色柳穿鱼Linaria hepatica Bunge和佐氏新缬草Valerianella szovitsiana Fisch. &; Mey.。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1 600~2 800 m)梯度华北落叶松针叶中3种抗氧化酶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探讨了高山林木适应环境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针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相一致,即中海拔区(1 900~2 400 m)的3种抗氧化酶活性相对较低,而低海拔区(1 600~1 800 m)和高海拔区(2 500~2 800 m)活性相对较高.低海拔区3种酶活性分别比中海拔区提高62.79%、42.13% 和 7.87%,高海拔区分别提高75.20%、14.49% 和 63.38%,但临近森林垂直分布上限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在低海拔区和高海拔区分别达9.27和14.06 μmol·g-1 FM,而在中海拔区平均含量为5.58 μmol·g-1 FM.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海拔梯度升高而降低,相关系数分别为-0.969和-0.986;但叶绿素a/b比值及Car的相对含量(Car/Chl)随海拔梯度升高而增加,相关系数分别为0.962和0.877.  相似文献   
7.
研究蜘蛛香Valerianajatamansi的化学成分,为选择控制其质量的化学成分提供依据。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分别为橙皮苷(1),5-O-咖啡酰基奎宁酸(2),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3-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5),3-O-咖啡酰基奎宁酸(6),原儿茶酸(7),咖啡酸(8),松脂素(9)。其中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缬草的开发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缬草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生物及生态学特性、化学成分 ,特别是对其开发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缬草根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缬草根油的化学成分先静缄,袁果,张永祥,袁家谟,罗新文(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阳550009)(晴隆县柑桔场,晴隆561400)关键词缬草,精油,超临界CO_2萃取THECHEMICAICONSTITUENTSOFESSENTIALOILFROMROO...  相似文献   
10.
缬草(ValerianaofficinalisL.)又名满坡香、地麝,是败酱科的一种多年生高大草本。高达80cm以上,。根状茎浓香,粗短,呈头状,带状须根簇生。茎中空,有纵棱,被粗白毛。叶对生,羽状深裂,裂片2~9对,裂片披针形或条形,顶端渐窄,基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