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东北次生林生态系统5个主要树种(日本落叶松、黄檗、色木槭、水曲柳和红松)种子为对象,采取室内控制(5个主要树种)和野外模拟(红松和日本落叶松)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光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室内和实际林分下分别设置了4种不同光质类型处理(以黑暗为对照)和3个红光/远红光比值(R/FR)梯度.结果表明: 不同光质类型除对日本落叶松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显著外,对其他4个树种种子萌发影响均显著.其中,黄檗种子萌发率在白光下达到最高,色木槭、水曲柳和红松种子萌发率在红光-远红光-红光照射下达到最高.林分内试验结果与室内一致,红松种子萌发率随林内R/FR下降而明显下降,落叶松种子萌发则不受光质的影响.在自然林分条件下,R/FR随着光斑活动不断变化,色木槭、水曲柳和红松种子萌发格局可能是对森林光斑环境适应的结果.大粒种子萌发显著受光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分布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下生境中的附生鸟巢蕨(Neottopteris nidus)和地生网脉铁角蕨(Asplenium finlaysonianum)的光合特征和光合诱导特性,来研究不同生态型蕨类植物的光斑利用策略。研究结果表明,2种蕨类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没有显著差异,但网脉铁角蕨的最大气孔导度远远高于鸟巢蕨,表明后者具有更强的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在暗处理3/J',时接着光照(光强为20I~mol-m-2,s。‘)30分钟后,网脉铁角蕨的初始气孔导度显著高于鸟巢蕨。连续照射饱和强光后,网脉铁角蕨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50%(T50%)和90%的时间(T90%)比鸟巢蕨短:网脉铁角蕨和鸟巢蕨的T50%分别为0.57和5.31分钟,T90%分别为5.85和26.33分钟。诱导过程中,气孔导度对强光的响应明显滞后于净光合速率。鸟巢蕨达到最大气孔导度的时间明显比网脉铁角蕨慢,但在光合诱导消失过程中2种蕨类植物的光合诱导维持能力却没有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与大多数地生林下植物(如网脉铁角蕨)相比,附生鸟巢蕨的水分保护比碳获得更重要,但却限制了附生蕨对光斑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快速、定量、精确地估算区域森林生物量一直是森林生态功能评价以及碳储量研究的重要问题。该研究基于机载激光雷达(LiDAR)点云与Landsat 8 OLI多光谱数据, 借助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地区55块调查样地数据, 首先提取并分析了87个特征变量(53个OLI特征变量, 34个LiDAR特征变量)与森林地上、地下生物量的Pearson’s相关系数以进行变量优选, 然后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森林生物量估算模型(OLI生物量估算模型和LiDAR生物量估算模型), 并与基于两种数据建立的综合生物量估算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 讨论预测结果及其精确性。结果表明: 3种模型(OLI模型、LiDAR模型和综合模型)在所有样地无区分分析时, 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估算精度均达到0.4以上, 基于不同森林类型(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分析时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估算精度均有明显提高, 达到0.67及以上。利用分森林类型模型估算生物量, 综合生物量估算模型精度(地上生物量: R2为0.88; 地下生物量: R2为0.92)优于OLI生物量估算模型(地上生物量: R2为0.73; 地下生物量: R2为0.81)和LiDAR生物量估算模型(地上生物量: R2为0.86; 地下生物量: R2为0.83)。  相似文献   
4.
杉木中龄林针叶光合作用对光斑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8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当年生针叶净光合速率(Pn)对不同时间和强度的猝发性辐射和模拟光斑响应的研究表明:经长时间低光或暗处理后针叶的Pn对猝发性连续强光的响应呈S形曲线,约需10~15min的光诱导才能达到相应光强下的最大值;猝发性辐射强度越大,所需光诱导时间越长;低光期越长,低光期辐射越小,所需光诱导期越长;但只要光斑间隔不是太长,针叶仍可保持原有的光诱导状态。针叶Pn对单个瞬时光斑的响应与光斑前的光诱导状态和光斑时间长短有关,充分诱导的针叶Pn对光斑的响应较未诱导或未充分诱导的针叶要灵敏得多,光斑时间延长可提高光诱导状态,从而提高Pn。光斑消失后Pn缓慢下降表明针叶对光斑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光后CO2固定,在瞬时光斑较多的林内,光后CO2固定可占总同化量的相当大比例。  相似文献   
5.
张强    陈军文    陈亚军    曹坤芳  李保贵 《植物学报》2008,25(6):673-679
通过比较分布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下生境中的附生鸟巢蕨(Neottopteris nidus)和地生网脉铁角蕨(Asplenium finlaysonianum)的光合特征和光合诱导特性, 来研究不同生态型蕨类植物的光斑利用策略。研究结果表明, 2种蕨类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没有显著差异, 但网脉铁角蕨的最大气孔导度远远高于鸟巢蕨, 表明后者具有更强的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在暗处理3小时接着光照(光强为20 mmol .m-2.s-1)30分钟后, 网脉铁角蕨的初始气孔导度显著高于鸟巢蕨。连续照射饱和强光后, 网脉铁角蕨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50%(T50%)和90%的时间(T90%)比鸟巢蕨短: 网脉铁角蕨和鸟巢蕨的T50%分别为0.57和5.31分钟, T90%分别为5.85和26.33分钟。诱导过程中, 气孔导度对强光的响应明显滞后于净光合速率。鸟巢蕨达到最大气孔导度的时间明显比网脉铁角蕨慢, 但在光合诱导消失过程中2种蕨类植物的 光合诱导维持能力却没有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 与大多数地生林下植物(如网脉铁角蕨)相比, 附生鸟巢蕨的水分保护比碳获得更重要, 但却限制了附生蕨对光斑的利用。  相似文献   
6.
未诱导的人参叶片碳同化和光合效率在间断光斑下呈持续增加,并达到稳态光合状态。叶片光合碳同化随光斑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光合效率下降。光斑持续时间越短,光量子密度越大,光合效率越高。与强光下叶片相比,弱光下生长的叶片在光斑期间的光合效率大些。  相似文献   
7.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一种常见的灌木富贵草(Pachysandra terminalis)为研究对象,利用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其对模拟光斑的光合响应。在同样辐射通量(非光抑制)的情况下,光合诱导过程的快速组分时间内光斑可以提高富贵草对光斑的利用能力(光斑诱导的碳同化量可高出对照48%)。叶绿素荧光测量结果表明:1)光斑光斑之间的暗期发生了qN弛豫过程;2)暗期之后的光期光化学能量转换效率提高。这两个原因可能是快速组分时间内光斑诱导富贵草的碳同化量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强光光斑簇可以诱导富贵草光抑制  相似文献   
8.
6种热带雨林木本植物幼苗光合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晴天上午适宜条件下,测定了生长在模拟林下光环境中的6种热带雨林木本植物幼苗的光合特性和光合诱导特征。6种植物分别为先锋树种大穗野桐(Mallotus macrostachys),冠层树种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玉蕊(Barringtonia pendala)、望天树(Shorea chinensis)、滇南插柚紫(Linociera insignis)和林下灌木睫毛粗叶木(Lasianthus hookeri)。研究结果表明:暗处理3 h的叶片经连续饱和强光照射后,6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呈s形到双曲线形。6种植物达到90%最大净光合速率的时间为4.4~12.5 min,这与所报道的其它热带雨林中一些阴生植物的诱导速率相近。大穗野桐和睫毛粗叶木的诱导速率最快,达到50%和90%最大净光合速率的时间为其它4种冠层植物幼苗的1/2至1/3。诱导过程中,最大气孔导度对强光的响应明显滞后于净光合速率。充分诱导的叶片在黑暗中20 min后,6种植物的诱导状态都较高。其中,大穗野桐的诱导状态消失相对较快,这可能与其气孔导度和羧化能力的快速降低有关。玉蕊诱导状态的消失主要与生化限制有关,因为此时它的气孔导度仍维持相对较高的值。而睫毛粗叶木较高的气孔导度和羧化能力的维持导致了很高的诱导状态。林下植物这种对强光的快速反应和黑暗中高的维持状态对有效利用光斑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与其一生中在林下生长和更新的特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张敏  朱教君  闫巧玲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0):2625-2631
以东北次生林生态系统5个主要树种(日本落叶松、黄檗、色木槭、水曲柳和红松)种子为对象,采取室内控制(5个主要树种)和野外模拟(红松和日本落叶松)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光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室内和实际林分下分别设置了4种不同光质类型处理(以黑暗为对照)和3个红光/远红光比值(R/FR)梯度.结果表明:不同光质类型除对日本落叶松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显著外,对其他4个树种种子萌发影响均显著.其中,黄檗种子萌发率在白光下达到最高,色木槭、水曲柳和红松种子萌发率在红光-远红光-红光照射下达到最高.林分内试验结果与室内一致,红松种子萌发率随林内R/FR下降而明显下降,落叶松种子萌发则不受光质的影响.在自然林分条件下,R/FR随着光斑活动不断变化,色木槭、水曲柳和红松种子萌发格局可能是对森林光斑环境适应的结果.大粒种子萌发显著受光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已有基于图像纹理特征对胰腺超声内镜图像进行是否为癌症的分类方法.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一种较常用的姑息治疗方法.治疗后的图像中由植入粒子所产生的光斑对分类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通过使用改进的中值滤波方法去除光斑后分类结果的准确性有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