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2篇
  免费   485篇
  国内免费   3029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生态学报》2016,40(9):958
Large scale herbivorous insect outbreaks can cause death of regional forests, and the events are expected to be exacerbated with climate change. Mortality of forest and woodland plants would cause a series of serious consequences, such as decrease in vegetation production, shifts in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forest function from a net carbon sink into a net carbon source. There is thus a ne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insects on trees. Defoliation by insect pests mainly reduces photosynthesis (source decrease) and increases carbon consumption (sink increase), and hence causes reduction of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NSC). When the reduction in NSC reaches to a certain level, trees would die of carbon starvation.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compensatory mechanisms can also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influence the process of tree death.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carbon starvation is a hotspot because the increase of tree mortality globally with climate change, and carbon starvation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dominating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for explaining tree death. In this study, we reviewed the definition of carbon starv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reduction of NSC induced by defoliation and the growth and death of trees,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insect outbreaks, leaf loss and climate change. We also presented the potential directions of future studies on insect-caused defoliation and tree mortality.  相似文献   
2.
光合细菌固定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合细菌是地球上出现最早,且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是处于厌氧环境中可以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总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进步,光合细菌已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总结了光合细菌固定化技术使用的材料和方法,对光合细菌固定化技术在废水处理、生物制氢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气孔限制在植物叶片光合诱导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4.
不同光强下西洋参的某些光合特性(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1.5%的自然光强下生长的西洋参的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a/b位、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皆比11%的自然光强下的高。光合作用最适叶温为28℃。21.5%自然光强下光合产物较多地分配到根部。11%自然光强下则分配到果实中的高些。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芥酸和二十碳烯酸含量的基因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定富  刘后利 《遗传学报》1990,17(2):103-109
以甘蓝型油菜的4种纯合芥酸基因型之间所有可能的6个杂交组合的P_1、P_2、F_1、P_2、B_1和B_2世代为材料,用生统遗传学方法研究了芥酸和二十碳烯酸的基因作用形式及效应。发现无论亲本是单基因差异还是二基因差异,F_1和F_2代的芥酸含量都接近中亲值,F_1略大于中亲值和F_(20)世代均值分析表明,芥酸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显性效应不显著。用数量遗传学方法估计的芥酸基因数与已知的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6.
紫茎泽兰的光合作用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研究了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主要生态因子的关系,比较了它与某些农作物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差异,得到如下结果: 1.紫茎泽兰是一种阳性偏阴的C_3类草本植物,其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约为40000 lx,光补偿点约为700 lx,且具有80 ppm左右的CO_2补偿点。 2.紫茎泽兰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能达到23毫克CO_2/平方分米·时左右,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呈双峰曲线型(主峰在10时左右,次峰在16时左右)。在一年中有较长的时间,它的光合速率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3.生长在一般菜园土上的紫茎泽兰,当土壤含水量降至17%左右时,叶片光合速率接近0:而且,受过干旱处理的紫茎泽兰植株,在恢复供水后的第三天,其光合速率只达到原来的53%。 根据以上结果,结合受紫茎泽兰危害地区干湿季分明的特点,提出干季是防除紫茎泽兰的最佳季节。  相似文献   
7.
光强度对小麦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两种不同光强下水培5-7天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农大139”幼苗的光合特性,观察到生长期间的不同光强度对麦幼苗的光合膜一些成分和光合特性有明显影响,单位叶面积或单位鲜重中的Chl含量,Chl a/b比值,单位鲜重中的Car含量,以及光合膜中CPIa和CPI的含量,在低光强(2×10^3lx)下生长的幼苗都低,而光合膜中的LHCP的含量则高于在高光强(2×10^4lx)下生长的小麦幼苗,荧光诱导动力学测定结果表明,在高光强下生长的小麦其光合单位较小,而PSII活性和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都较高,同时,它们的叶绿体的PSII,PSI和全链电子传递速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8.
玉米不同叶位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与光合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玉米植株基部(第3叶),中部(果穗叶)和上部(倒2叶)叶位叶片,进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观察,并测定了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结果表明,不同叶位叶片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随叶位上升而渐趋复杂化,果穗叶最为显著,向上又趋简单,具体表现为基粒片层的数目随叶位上升而增多基质片层和基质也随之增加,果穗叶最多,向上又趋减少,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果穗叶高于其它叶位。  相似文献   
9.
用0.1ppm的1—异烟酰—4-(4′-氯代苯基)—氨基硫脲(以下用A代表)喷施3—4叶期的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可以提高叶片光合速率并导致黄瓜增产。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经0.1ppm A处理后,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a+b)增加约50%,叶绿素a/b比值降低约30%,叶黄素含量增加近2倍,光合磷酸化活性增强。这些变化可能是黄瓜增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0μmol/的clotrimazole不仅抑制光合磷酸化活力,而且抑制各种类型的电子传递,是一个典型的电子传递抑制剂。经过它对叶绿体放氧,荧光和毫秒延迟发光影响的比较研究表明:clotri—mazole在光合电子传递链上的作用部位在Q与PQ之间,即与DGMU的作用部位相同或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