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催产时鳝卵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排卵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Gomori组织化学法和磷酸苯二钠法,分别检测黄鳝卵ALP、ACP的细胞定位和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催产后72h,ALP活性显著高于临近注射时(Oh),催产后48h和96h(p<0.05);临产前(催产后96h),ACP活性极显著高于试验组其它各时程(p<0.01)。提示ALP和ACP活性增强与卵母细胞成熟、排放有直接关系。本研究为探索排卵机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双针刺疗法在孕足月初产妇催产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应激反应和内源性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孕足月初产妇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1例)。产妇在临产宫口开至3 cm(T0)后,对照组不予以任何镇痛方法干预,研究组给予双针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催产疗效、产程情况、宫颈成熟指标、应激反应和疼痛、内源性神经递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宫颈口扩张、宫颈管消退、先露位置、宫颈硬度、宫口位置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宫颈口开10 cm(T1)的血糖、皮质醇水平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神经肽Y(NPY)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足月初产妇采用双针刺疗法可提高催产疗效,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产程时间,同时还可减少内源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减轻产妇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诱导鲢排卵时性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报道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哺乳动物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诱导鲢鱼排卵过程中,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经注射催产药物后,雌鱼血清中主要出现睾酮和17α20β-双羟孕酮(17α20βρ)浓度的变化,而雌二醇和孕酮浓度始终很低,变化不大。两种催产剂皆先诱导睾酮浓度达到峰值(4.83—16.65ng/ml),睾酮浓度随后下降,而17α20βρ浓度达到峰值(4.35—5.0ng/m1)时出现排卵。HCG和LHRH—A直接和间接地通过诱发17α20βρ的合成,再经其中介作用,最后诱导卵母细胞成熟排卵。雄鲢经人工催产注射后未发现17α20βρ的变化,睾酮反有所下降。本研究为采用17α20βρ作为鲢的催产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1953年我们曾进行了家鱼的人工授精育殖鱼苗试验(刘建康,1954),受精率和孵化率都可以达到90%;以上。但是,要进行人工授精必须从亲鱼中挤出已经成熟的卵子来,在捕捉这种卵子已经成熟的亲鱼时往往有大部分卵子流入江中损失了,能拿到尚未产出的成熟卵只有小部分,有时甚至不到怀卵数的1/10,  相似文献   
5.
6.
鲤鱼脑垂体促性腺激素含量年周期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用蟾蜍离体卵巢跌卵的方法来研究鲤鱼脑垂体里的促性腺激素含量的年周期变化情况,以解决我国鲩、青、鲢、鳙人工繁殖工作中应用鲤鱼脑垂体作为催产剂的质量问题。实验是在1962—1963年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鲤鱼脑垂体对蟾蜍离体卵巢有明显的跌卵效果;鲤鱼脑垂体里的促性腺激素是常年存在的,但随季节的不同而含量亦有所不同。全年中以2—3月份的脑垂体里促性腺激素的含量最高,10月份为最低,其他月份则是逐渐递升与递减的关系,因而呈现出一明显的年周期变化规律,这对指导收集鲤鱼脑垂体的最适季节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对鱼类脑垂体的生理探讨方面也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综合分析比较了温度、外源激素和亲本规格3种因子对野生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人工催产及孵化的影响, 结果显示: 大刺鳅催产及孵化的适宜水温为24—32℃, 最佳繁育水温为28℃, 效应期为(39.43±2.87)—(58.43±1.25)h, 孵化历时为(44.35±0.5)—(75.74±0.63)h, 效应时间和孵化历时随着水温升高逐渐缩短, 呈负相关; 亲本规格直接影响其催产及孵化效果。经外源激素催产后小规格亲本比大规格亲本性腺更早成熟, 催产效益期较短。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3个指标与亲本规格呈正相关, 规格越大产卵量越高卵子质量越好; 在适宜的剂量范围内3种外源激素组合均能部分实现催产。综合分析各项指标, 2种激素混合配方(DOM+LRH–A2)的催产和孵化效果均较差, 3种外源激素混合使用(HCG+DOM+LRH–A2)的效果最好, 适合用于大刺鳅繁育, 最佳催产剂量为1000 IU+5 mg+6 μg。  相似文献   
8.
大鲵的自然受精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在进行家鱼人工繁殖时,关于受精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自然交配、自然产卵、自然受精;另一种是人工采精、人工采卵、人工授精。自然受精和人工授精,各有各的优点,不能相互取代,各生产单位可根据自已的生产条件选用。在进行大鲵人工繁殖时,关于受精的方法,也应该有两种。目前全国有30余所科研院所和院校进行研究(见“大鲵成熟精、卵的形态学观察及受精卵孵化中的形态变化”《淡水渔业》1999年第3期),迄今然仍未见大鲵的自然受精方面的报道。我们做了一点工作,报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催产时黄鳝性类固醇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报道哺乳动物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诱导黄鳝排卵过程中,血浆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含量变化的规律。根据172尾黄鳝血样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试验组雌鱼于排卵前相继出现E2和P浓度高峰(P〈0.01);雄鱼于催产后24h出现T浓度峰值(P〈0.01);试验组雌鱼的T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对照组,雄鱼的E2和P浓度及雄鱼的T含量差异不显著(P〉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