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4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66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68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医学遗传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研究人类遗传问题有特殊的困难。比如,人类不可能安排婚配实验,这样就使计算大自然本身的实验结果变得更为重要。本文拟简要介绍一下医学遗传学中一些概率统计问题。  相似文献   
4.
化石人类的口腔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波 《化石》1990,(1):14-16
翻开祖国原始社会早期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中华民族远古祖先创造的绚丽璀璨的物质文化。可是,你曾想过吗?它凝结着早期人类多少艰辛的往事啊。尽管飞逝的时光岁月舔尽了人类在这一遥远时期的许多往事,但是,古人类化石的不断出土,却告诉人们这样的史实:远在距今几十万年、几万年、几千年前的史前时期,以牙周病、氟牙症、龋病、牙槽脓肿、磨耗症等多种症状表现出来的口腔疾患,在当时就已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中国九个人群耵聍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翁自力  金锋 《人类学学报》1990,9(3):236-243
报道了九个人群的耵聍位点基因。计算表明中国各族人群在耵聍位点上的遗传分化程度非常大,固定指数F_(ST)=0.22。本文根据耵聍基因频率在我国和邻近地区的分布趋势,认为亚洲东北地区应是干型基因的起源地,目前世界上耵聍位点基因频率分布格局主要是基因扩散的结果,而非选择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杜若甫 《遗传学报》1990,17(3):243-248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PAGIF)和免疫吸引技术,研究了3个地区汉族人群的C6多态性。得到的基因频率如下:漳州市——C6*A:0.4634、C6*B:0.5000、C6*R:0.0366(C6*B2:0.0317);成都市——C6*A:0.4975,C6*B:0.4484,C6*R:0.0545(C6*B2:0.0395);哈尔滨市——C6*A:0.4708,C6*B:0.5219,C6*R:0.0073(C6*B2:0.0073)。蒙古人种的C6*A频率一般都低于0.5,高加索人种的C6*A频率一般都高于0.6。黑人则介于两者之间。蒙古人种与高加索人种的另一个区别在于前者的C6*B2频率在0.03到0.07之间,而后者几乎没有C6*B2。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软疣(Molluscum Contagiosum)是人类的良性皮肤赘瘤。有关本病病原的性质曾有过许多研究,其病毒性病因也早已确定。但有关本病的病毒和受侵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还不多,而且意见仍不一致。近年来由于病毒与肿瘤的关系日益为人们所注意,传染性软疣再次被列入研究的内容。由于大量动物病毒性肿瘤的发现,病毒可以引起某些动物肿瘤的问题已经很少有人怀疑,但是病毒引起肿瘤的机转,尤其是肿瘤病毒与一般传染性病毒之间的区别何在。  相似文献   
8.
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是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和丝虫病的主要媒介。为了解其活动习性及影响因素,我们于1984年在襄樊市郊进行了此项观察,结果报告如下。方法于当地蚊虫活动季节6—9月份19时至次晨6时,每小时15分钟固定地点捕捉人、牛房内中华按蚊,每旬一次,将新鲜饱血蚊用单个指管扣入,带回实验室饲养观察。用单个指管饲养法将饱血蚊置实验室阴凉处,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产卵情况,记录时间和产卵数,同时每日6、14、22时记录室内温度,求出平均数。将所捕部分饱血及未吸血蚊根据腹部外观,按Cella氏分期(姚永政等,1982)区别,逐个解剖…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