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棉蚜性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惠燕  汪世泽 《昆虫知识》1994,31(3):145-148
调查了棉蚜性蚜的种群动态,对性母、性雄、性雌内外生殖系统进行了研究、观察、解剖与描述,并对性雌产卵习性、产卵量以及交配习性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性蚜产生的生态条件及性雄、性雌性别决定先后次序和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2.
笼养间蜂猴的繁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9年至今,对15只(10,5)成年间蜂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进行观察,结果为:1.间蜂猴的繁殖有明显的季节性;2.发情周期为49.67d(SD=1.25),在此期间,雌性外生殖器红肿,变大;雄性阴囊胀大;3.交配以背腹相贴为主;4.怀孕期为188d;5.哺乳期为108d(SD=4.12);6.均为一胎二仔。  相似文献   
3.
利用改进的kar交配法,将一个含有340kb人基因组DNA的YAC片段的供体酵母菌株YAC23与受体菌株YLB504进行交配,以选择平板对所形成的候选YAC导入菌进行筛选。经PCR分析,候选YAC导入菌在404bp处有一个扩增带,即具有受体菌株的交配型(MAT α)。进一步用脉冲电泳进行核型鉴定,证实YACs己成功地进入受体,实现了YACs从一个宿主到另一个宿主之间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在疫霉属真菌中,很多种是重要的经济植物的病原菌,寄主范围广泛,包括乔木、灌木和各种农作物;为害性大,常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研究疫霉异宗配合种的交配型。根据疫霉在纯培养和成对培养(dual culture)中产生有性器官的能力,疫霉属可分为同宗配合种和异宗配合种两大类群。异宗配合种的A~1交配型与同一种或其它种的A~2交配型进行成对培养时,可以形成有性器官。两个可亲合菌系配合而形成有性器官时,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其结果将使病原菌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致病力以及更广泛的寄主范围。因此,研究疫霉两种不同的交配型的分布,不仅对认识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进一步设计防治措施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疫霉属的起源、演化和移栖也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作者对收集到的7个异宗配合种:Phytophthora capsici,P.cinnamomi,P.citrophthora,P.colocasiae,P.infestans,P.nicotianae,P.palmivora的38个分离物进行了交配型的研究,测定工作使用澄清的Campbell蔬菜汁琼脂培养基(V8C),用于确定交配型的菌系有P.nicotianae var.parasitica A~1,P.nicotianae var.parasitica A~2,P.cinnamomi A~1,P.cinnamomi A~2,P.palmivora A~1,P.palmivora A~2.每个分离物分别与已知种的A~1和A~2两个菌系成对接种于同一V8C平板上,放入25℃温箱中培养,2周后在两个菌落的连线上检查有性器官的产生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中国疫霉属异宗配合种的这些分离物的交配型与寄主或地理分布似无相关性,同一种植物上分离到的同种疫霉可以是A~1交配型,也可以为A~2交配型;同一地区可以出现两种交配型,不同地区又有相同的交配型。云南西双版纳橡胶园中的分离物(P.citrophthora,P.colocasiae,P.palmivora)都表现为中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掘氏疫霉P“yl口外埔o,o dr~cksleri丁ucke r野生型菌株的单游动孢子无性系为亲本,测定了自交、杂交后代交配型的遗传,经Kmno·处理引起的交配型变异以及Ft代可自孕单卵孢株有性生殖后代交配型的遗传与变异。聚碳膜间隔配对诱导A,和^,菌株自交产生的卵孢子经H zot处理索0激萌发(萌发率1 z~16%)获得单卵孢株。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t和A,亲本自交st代单卵孢株均保持与亲本一致的交配型。用KMnO.处理上述卵孢子导致A-和^z亲本的部分s一代单卵孢株出现自孕现象,少数A,亲本自交后代改变为A:交配型;从A。交配型亲本的s-代可自孕菌株产生的卵孢子萌发所建立的单卵孢株中,同时获得扎和^。交配型菌株。上述结果不支持San somc关于疫霉菌AhA,交配型分别由纯合、杂合基因控制的假说,进一步证明了Ko关于交配型抑制因子控制交配型表达的假说的合理性。 掘氏疫霉种内菌株直接配对产生的卵孢子用HtO,刺激萌发获得Ft代单卵孢拣。测定结果表明,在F。代出现A。A,、A,A;、A口4种交配型的单卵孢株,其比例因不同亲本组合而有较大差异oF。代出现的^。A,菌株自孕产生的卵孢子经HtO,处理刺激萌发建立自交系,观察到^。^:交配型在有性生殖后代发生分离,各交配型比例因亲本不同而异o A·At菌株的自孕能力在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可稳定遗传,认为F-代出现的AJAt个体来自亲本的杂交。AtA-单卵孢株保藏4~6个月后大多仍具自孕能力,少数改变为Az交配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扶桑绵粉蚧的交配行为及交配能力进行观察,以期明确其交配行为和交配能力。研究发现,发现扶桑绵粉蚧雌雄虫均能多次交配,雄虫交配能力大于雌虫。雄虫交配次数为3~10次不等,平均为6.9次,以交配6次所占的比率最大,为26.7%。雌虫的交配次数为1~4次不等,平均为2.3次,以交配2次所占的比率最大,为40.0%。扶桑绵粉蚧的交配持续时间差异较大,从1.8 min到76.5 min不等,平均每次交配时间为11.5 min,其中以在10 min以内最多,为68.8%。上述研究为了解扶桑绵粉蚧的交配行为和研究昆虫性信息素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新入侵我国的迁飞性害虫,为了筛选出有效和不易受损的形态鉴别特征。【方法】本研究运用比较形态学和外生殖器解剖技术,筛选稳定、可靠的外部形态特征,描述雌雄外生殖器特征。【结果】草地贪夜蛾的大小等21个外形特征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不适合用于草地贪夜蛾的准确鉴定。新筛选的翅基部黑斑等4个前翅特征,下唇须节黑色横带、前足胫节密被长鳞片、前足跗节黑色、腹部腹面黑斑、肩板颜色均一、前足基节内侧长毛6个非翅面外形特征在草地贪夜蛾个体间稳定,其中前翅中部倾斜的椭圆环形斑等4个特征、颜色均一肩板等5个特征、环形斑内部颜色特征分别存在于草地贪夜蛾雌雄蛾、雄蛾和雌蛾中。新筛选的外形特征可分别用于准确区别草地贪夜蛾与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新描述了阳茎基环长大于宽等6个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和囊导管基部明显宽于端部等4个雌性交配囊特征,其中3个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和3个雌性交配囊特征可分别用于准确鉴定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雄蛾、草地贪夜蛾雌蛾和甜菜夜蛾雌蛾。【结论】本研究结果不仅为草地贪夜蛾雄蛾鉴定提供了新的前翅特征,还首次为雄蛾鉴定提供了非翅面特征和为雌蛾鉴定提供了前翅特征,也筛选了新的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和雌性交配囊特征,对我国夜蛾科昆虫生殖器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认识其群体结构特征,可为晚疫病防控策略的制定以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指导。对2009年采自宁夏一个种植有93个品种(品系)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圃的致病疫霉进行了交配型、致病型和线粒体DNA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116个致病疫霉菌株中存在A1、A2和自育型3种交配型,发生频率分别为24.1%、57.8%和18.1%,A2交配型为优势类型;对其中43个菌株的致病型进行测试,检测到两种致病类型:1.2.3.4.5.6.7.8.9.10.11和3.4.10,发生频率分别为95.3%和4.7%,可克服所有11个抗病基因的1.2.3.4.5.6.7.8.9.10.11类型占绝对优势;对62个菌株的线粒体DNA单倍型进行分析,检测到Ia和IIa两种类型,发生频率分别为74.2%和25.8%。综合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分析发现,该马铃薯种质资源圃中致病疫霉群体致病型单一,但致病型毒力因子高度复合;线粒体DNA分析表明,该马铃薯种质资源圃引入了遗传背景较为复杂的致病疫霉"新"群体。  相似文献   
9.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1):113-117
广聚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是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L.的一种重要专一性天敌昆虫,对豚草抑制作用显著。本文在室内对广聚萤叶甲成虫交配和产卵活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广聚萤叶甲成虫一生多次交配多次产卵,雄虫交配前期为2.7d,明显长于雌虫的0.9d。交配雌虫有产卵前期,然后开始产卵。成虫交配活动主要在8:00-21:00,一般产卵高峰在12:00-16:00,在交配后的前16天,雌虫产卵处在高峰期,随后产卵逐渐减少。本论文为进一步开展广聚萤叶甲繁殖生物学研究和大量繁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Male body size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ting systems of anuran amphibians. We conducted labora- tory-based trials with cane toads Rhinella (Bufo) marina from an invasive population in the wet-dry tropics of northern Australia, to clarify the effects of a male's body size on his reproductive success and behavior (mate choice). Males were stimulated with a synthetic hormone to induce reproductive readiness. Larger body size enhanced a male toad's ability to displace a smaller rival from amplexus, apparently because of physical strength: more force was required to dislodge a larger than a smaller amplectant male. A male's body size also affected his mate-choice criteria. Males of all body sizes were as likely to attempt amplexus with another male as with a female of the same size, and preferred larger rather than smaller sexual targets. However, this size prefe- rence was stronger in larger males and hence, amplexus was size-assortative. This pattern broke down when males were given access to already-amplectant male-female pairs: males of all body sizes readily attempted amplexus with the pair, with no size discrimination. An amplectant pair provides a larger visual stimulus, and prolonged amplexus provides a strong cue for sex iden- tification (one of the individuals involved is almost certainly a female). Thus, a male cane toad's body size affects both his ability to defeat rivals in physical struggles over females, and the criteria he uses when selecting potential mates, but the impacts of that selectivity depend upon the context in which mating occu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