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46篇
  8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钩端螺旋体脂多糖提高机体非特异性抗感染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L—LPS和E—LPS均能增强豚鼠腹腔巨噬细胞的非特异性吞噬功能。两者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使胞体增大,并提高细胞内酸性磷酸酶的含量与活性。L—LPS可能对酶的合成具有较强的作用,而E—LPS相对增强酶的活性。两者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小鼠在免疫3d后接受L—LPS,产生免疫佐剂作用,而在免疫前24h给予L—LPS,却导致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2.
大鼠钩吻碱毒性试验—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bHLH转录因子是植物体内第二大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反应的转录调控网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磷酸化作为蛋白质翻译后重要的调控方式,影响转录因子的转录活性、定位、蛋白间互作、稳定性。为深入了解磷酸化对bHLH转录因子的影响,本文对近年来bHLH家族成员的磷酸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bHLH转录因子的结构、分类、功能以及磷酸化位点上的突变对其生理及生化功能的改变,为从磷酸化调控角度提升农作物的营养利用效率、品质和抗逆性等农艺性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洋浮游端足类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国海域已发现浮游端足类122种,呈现从北部往南部海区、从近海往外海区种数逐渐增加,且暖水性也逐渐增强的分布特征。渤海、黄海北部和西南部的浮游端足类同属暖温带分布,黄海东南部和东海西北部为暖温带分布和热带分布的过渡带,东海东部和东海西南部以及台湾海峡、南海均属热带分布,其中东海东部和南海中、南部热带大洋分布的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一新属,菌肢马陆属Agaricogonopus gen.nov.,隶属于异蛩目,钩马陆科。雄体的生殖肢之后面伸出一对相当大的菌状突起而有别于其他各属,并且生殖基节顶端具有3对裂叶相互把握为三叶菌肢马陆A.acrotrifoliolatus sp.nov.之基本特征。这一新类群生活在我国云南热带雨林区。  相似文献   
7.
用FTIR光谱研究了短杆菌肽A(GA)在固态,组装入DPPC脂持体,以及Na+结合状态的构象变化。固态时酰胺Ⅰ带峰位于163cm-1左右,且在1685cm-1处有一肩峰;酰胺Ⅱ带位于1530cm1左右,整个分子为反平行的β螺旋结构,为非通道构象。当GA组装入脂质体后,酰胺Ⅰ带仍位于1633cm-1,但1685cm-1的肩峰消失,酰胺Ⅱ带移至1550cm-1,分子间氢键转变为分子内氢键,二聚体从原来的双股螺旋变为头-头相连的单股螺旋,是GA的膜内通道构象。Na+的结合并不改变GA的骨架结构,但通过对酰胺Ⅰ带的拟合分析发现:加Na+后位于1644cm-1的无规结构含量减少10%,而有序结构增加,提示部分无视结构可能有一种“门”的作用:当无离子通过时为“关闭”状态,当与离子结合后即“打开”,这样通过构象的改变来实现其通道功能。  相似文献   
8.
基因工程产品的N末端均一性及其中残留的痕量杂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9.
朊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学  田波 《Virologica Sinica》1997,12(4):302-308
八十年代以来,英国已报道有17万多头牛染上疯牛病[1]。其原因被认为是由于牛饲料中添加了羊和牛的肉和骨粉,使羊的搔痒病门。rapie)病原传染给牛,使之发生牛海绵脑病(BovineSpongiformEncephalopathy,BSE),俗称疯牛病。并且已确诊有12个人因食用病牛肉受到传染而发病[l],这在欧洲引起了极大的震惊和恐慌。现在认为这种病症是由航病毒(Pri.。n月!起的。1&病毒的发现羊搔痒症的病因困扰了人们约两个世纪。本世纪初M.Fadyian提出该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1939年C山11e等[’]发现搔痒因子能够传染其它动物,并且用滤膜过…  相似文献   
10.
郑新庆  黄凌风  李元超  林荣澄 《生态学报》2013,33(22):7166-7172
为了评估啃食性端足类强壮藻钩虾Ampithoe valida对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的影响,作者在实验室内开展了强壮藻钩虾对筼筜湖三种大型海藻(绿藻石莼Ulva lactuca和根枝藻Rhizoclonium sp.、红藻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 liui)的摄食实验,并分析了大型海藻的营养价值是否对强壮藻钩虾的摄食选择产生影响。结果显示,在无选择性摄食实验中,强壮藻钩虾的摄食率与海藻的干湿比和鲜藻总有机碳含量有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强壮藻钩虾有明显的补偿摄食行为,能通过增加低营养价值藻类的摄食量来满足自身代谢的需求。强壮藻钩虾对绿藻石莼和根枝藻有明显的摄食偏好,对它们的摄食率分别占总摄食率的40.6%和57.1%,而红藻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则属于偶然性摄食的种类,海藻的营养价值并没有对强壮藻钩虾的摄食选择产生影响。不过,强壮藻钩虾对绿藻的摄食偏好并没有在筼筜湖形成一个以红藻占主导的大型海藻群落,这可能是由于筼筜湖超富营养化的水体使得来自强壮藻钩虾的下行控制已经无法抑制来自超富营养化的水体通过上行控制对绿藻生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