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6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171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黏虫Mythimna separata是为害禾本科作物的重大迁飞性害虫。汉江中游流域是湖北小麦等作物的主产区,也是黏虫的常年发生地。2012年至2017年,连续6年在汉江中游湖北省宜城市利用糖醋液、频振式杀虫灯调查了黏虫成虫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宜城地区黏虫成虫可分为4代:越冬代及1代至3代。越冬代成虫峰期出现在2月中下旬至3月底,其中最早始见期为2017年2月14日,最晚为2015年3月10日。1代成虫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底,且1代为黏虫累积虫量最多的世代,7月至10月的2代、3代黏虫成虫数量稀少,没有明显的成虫峰期,但2017年7月底至8月初出现较明显2代成虫峰期。汉江中游流域宜城地区属于1代黏虫多发区;1月份温度不足以影响此地黏虫越冬,此地可能为黏虫常年越冬地;在田间变温环境下,夏季高温对宜城黏虫成虫种群无显著抑制作用;黏虫在宜城越冬代及1代成虫量是全国黏虫发生量的重要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2.
3.
2009年11月份在西安举行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发起的实验动物医药技术培训研讨会上,本人做了关于实验小鼠种群管理的演讲。其主题涵盖了小鼠繁殖性能的维护和基因工程种群的管理。本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强调其所涵盖的材料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如若对本文所讨论的内容希望有更深刻的理解,这篇文章所引用的参考资料值得进一步的阅读。另外本文未涉及远交系小鼠的繁殖培育和基因管理,但如有需要可以联系本文作者,可推荐需阅读的材料清单。  相似文献   
4.
森林群落稳定性与动态测度——年龄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彭少麟   《广西植物》1987,(1):67-72
本文在实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森林群落中的年龄结构分析可以用于测度群落的稳定性和动态,用群落的年龄结构图,以及群落各年龄级物种多样性的测定和比较。进而来测度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和动态,方法较简便,效果明显,可加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白颊长臂猿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扈宇  许宏伟 《动物学研究》1989,10(A00):61-67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光照对麦二叉蚜种群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效文 《昆虫知识》1990,27(5):263-266
  相似文献   
7.
大苇莺种群繁殖生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欣  郭东龙 《生态学报》1990,10(2):150-154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难波小黑蛛实验种群增长与温度的关系方面的试验结果进行初次报道。并根据温度与难波小黑蛛的发育历期,卵存活率、幼蛛存活率以及成蛛繁殖力的关系组建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难波小黑蛛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种群增长指数以15℃时最低为45.34,2s℃时最高达88.12。种群增长指数与温度的关系可用公式拟合: (1)y=192.5200-18.2660x+0.5636x~2(15≤x≤25) R=1 (2)y=-1584.3420+122.7555x-2.2343x~2(25≤x≤32)R=1 (y=种群增长指数,x=温度)由(1)式推导可知,理论上种群增长指数在16.10℃时最低,为44.52;由(2)式推导可知,理论上种群增长指数在27.47℃时最高,达101.25。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我国特产树种云杉Picea asperata的核型,K(2n)=24=20m+4sm,属2A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4=2L+12M_2+SM_1+2S。云杉属植物(22种、变种)的核型全由臂比小于2的中部和近中着丝粒染色体构成,是较为原始的核型。根据松科各属核型的比较,作者讨论了云杉属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地位,并得到形态学、解剖学、孢粉学、植化学、生化学及古植物学等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模糊聚类分析青梅桃粉大尾蚜种群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取模糊聚类方法,分析青梅桃粉大尾蚜发生规律,从聚类分析中可以看出桃粉大尾蚜种群在时间序列上亲疏关系的动态特征,初步认为可分为5个状态集,并简要阐述了各自特点,为指导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