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56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鱼胚胎发育中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LDH同工酶基因在青鱼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达的时序。研究结果表明,LDH-B基因在整过发育过程中部处于活动状态;胚胎发育早期的LDH同工酶谱与成熟卵的酶谱相同;LDH-A_2B_2、-A_3B和-A_4三种同工酶在胚胎发育至出膜前期后才出现。  相似文献   
2.
东方铃蟾不同发育阶段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方铃蟾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表达在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不同的组织有其特异性。心脏中以LDH-1占优势,骨骼肌和肝脏中以LDH-5占优势,脑中LDH-1与LDH-5的相对含量接近。从鳃盖期至成体,心、肝、骨骼肌的LDH同工酶谱型不发生转换。心脏的LDH同工酶含量无阶段间的差异;肝、骨骼肌的LDH同工酶相对含量变化发生在从尾退化期至成体这一时期。在尾退化期,脑中LDH同工酶谱型发生转换,但LDH同工酶相对含量变化的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3.
从捣碎大麦芽的增菌培养液表面的悬浮物中发现很多细菌芽孢。纯化后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乳酸旋光性测定等表明,此菌呈革兰氏染色阳性反应,产芽孢,周身鞭毛,产物为DL-乳酸,系同型乳酸发酵类型。再经乳酸发酵试验,50℃发酵120小时,以葡萄塘为碳源,对葡萄糖的转化率为86.5%。以玉米糖化液为碳源,对糖的转化率为85.2%。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在体力锻炼与脱锻炼过程中观察了五条成年雄性杂种狗的无氧阈(AT)、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cap/mm~2)、毛细血管数与肌纤维数之比(C:F)、肌纤维组成——慢肌纤维百分比(%ST)以及毛细血管弥散距离(弥散距离)的变化。结果表明:锻炼前AT与cap/mm~2、C:F,%ST及弥散距离均分别有显著相关。锻炼后第五周,AT、cap/mm~2、C:F和%ST分别增加了40.9%、12.2%、22.9%和2.4%,弥散距离降低6.3%,其中只有AT的增加有显著意义,锻炼十周后,AT增加68.2%(P<0.001)、cap/mm~2增加37.8%(P<0.05)、C:F增加78.1%(P<0.001),弥散距离降低17.0%(P<0.01)而%ST无显著变化。停止锻炼后第五周,AT等各指标都有降低的趋势,但无显著意义,停止锻炼后第12周,AT、cap/mm~2,C:F,%ST分别降低了18.9%、10.9%、10.5%、2.9%,弥散距离增加5.1%,其中除AT的降低有显著意义外,其余指标的变化均无显著意义。与锻炼前相比,这些指标的变化。除%ST外,仍有显著变化。在锻炼与脱锻炼的过程中,AT与cap/mm~2、C:F、弥散距离在各期或整个过程中均呈显著相关,但与%ST相关不显著。实验结果提示,骨骼肌的毛细血管供应状况是决定无氧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利用8-(6-氨已基)-氨基-5’-AMP Sepharose亲和层析和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纯化了大熊猫LDH-M_4。纯化的大熊猫LDH-M_4呈针状晶体,比活为412单位/毫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为一条区带。SDS凝胶电泳测得其亚基分子量为35,900;等电聚焦电泳测得其等电点为8.05。经氨基酸组成分析,得出每个大熊猫LDH-M亚基含有5个Cys,26个Lys和10个Arg。其N-末端氨基酸残基可能为封闭的,C末端氨基酸残基经测定为Phe。大熊猫LDH-M_4的TPCK-胰蛋白酶水解物在纤维素膜指纹图谱上呈现35个肽斑,与已知序列的猪LDH-M_4的指纹图谱相比较,多数肽斑位置相同,约有10个肽斑在两者指纹图谱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一种新的腺苷亲和层析凝胶的合成方法。利用这种凝胶可从大鼠心脏、肝脏及小牛主动脉平滑肌的水溶部份分离出几种腺苷结合蛋白质,其亚基分子量(据SDS-PAGE)分别为35,000、37,000、46,000、43,000及15,300Dal。现已证明,35,000Dal蛋白质是乳酸脱氢酶及苹果酸脱氢酶,43,000Dal蛋白质是腺苷激酶,46,000Dal蛋白质可能是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15,000Dal蛋白质前人未有报道。它对腺苷具有高度特导性和亲和力,推测是腺苷的细胞内受体和/或载体。测定了这种低分子量腺苷结合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及某些物理常数:pI=6.5;沉降系数2.42S,微分比容0.727cm~3/g,与腺苷复合物的解离常数K_D=2.3μM。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测定了5条狗的无氧阈值,运动耐受时间、衰竭时的血乳酸浓度及运动中的肌糖原消耗量。结果如下:无氧阈值,1.与运动耐受时间呈正相关(r=0.947,P<0.02);2.与运动中肌糖原消耗量呈负相关(r=-0.959,P<0.01);3.与衰竭时的血乳酸浓度呈负相关(r=-0.942,P<0.02)。实验结果提示,无氧阈值是反映机体耐力的可靠指标。而运动中肌糖原消耗少,血乳酸积累程度轻,可能是无氧阈值之所以能够反映机体耐力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大熊猫与猪LDH-M_4用胰酶水解后的HPLC肽谱;对分离出的各个肽段测定了氨基酸组成与N-末端。经分析,在两者各有的35个肽段中,22个肽段有相同的氨基酸组成与N-末端且在HPLC图谱上有相同的保留时间。另外有13个肽段在氨基酸组成与保留时间上存在差异。对大熊猫LDH-M中部分肽段测定了氨基酸残基序列。结果表明,与结合NAD~+有关的12肽的序列与一级结构已知的猪LDH-M含有Cys165的相应肽段完全一样;在与底物结合部位含有His191的35肽中,两者只有一个氨基酸残基的差异。在N-端的21肽中,有3个残基出现差异;而在C-端的14肽中,仅出现一个残基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1.前言 蛋白质是由20种L-α-氨基酸通过肽键接连起来的多肽链组成的。不同的蛋白质,其氨基酸的组成数目、种类、顺序也不一样。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也称一级结构)是由每种蛋白质的基因(DNA)的核苷酸序列决定的。生物机体产生的蛋白质是生物个体维持其生命、进行繁殖不可缺少的物质。  相似文献   
10.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L-乳酸脱氢酶的热变性进行了研究(温度扫描范围为290—390K,酶蛋白溶液浓度为0.28—0.72mg蛋白/mg溶液)。实验观察到当酶溶液浓度在0.62—0.72mg蛋白/mg溶液范围内有一个吸热转变,酶溶液浓度小于0.62mg蛋白/mg溶液时有两个未完全分开的吸热转变。 这个酶的量热焓与范德霍夫焓的比远大于1,而接近于2,这表明乳酸脱氢酶的变性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两态转变,从热力学和吸热峰的形状、大小分析,可以推断乳酸脱氢酶分子是由两个以弱相互作用相连结的合作结构区组成,而每一个结构区是由两个相互作用很强的亚基组成。也就是说乳酸脱氨酶的变性过程包括两个半独立的合作结构区的转变,每一个结构区的转变都近似一个两态转变,ΔHeal与ΔHvh的比值是随着两个半独立部分相互作用的增强,即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蛋白浓度的减小,蛋白质周围水分子增多,酶分子中两个半独立部分的相对独立性增强,这可由热谱图上一个吸热转变变成两个半独立的转变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