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蛋白质侧链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Desmet的死端排除定则制作了一种蛋白质侧链观测的快速软件系统,用一批实例结构数据和不同的侧链转子来检验上定则的可行性;并讨论预测的RMS与溶剂可及性和结构元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溶剂极性及盐酸胍对碳酸酐酶构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外荧光光谱为检测手段,比较研究了溶剂极性及盐酸胍对碳酸酐酶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盐酸胍浓度小于1mol/L时酶呈天然构象,1.5mol/L-2.0mol/L的盐酸胍导致该酶呈伸展构象;而乙醇不以导致该酶产生稳定的中间态构象,1mol/L和3mol/L的甲醇以及3mol/L的乙醇对盐酸胍致碳酸酐酶中间态的影响不大,甲醇略使致中间态的盐酸胍浓度下降,乙醇略使之上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75,单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和B组(n=75,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眼压、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眼压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均增加,但B组小于A组(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单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相比,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采用双切口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在改善患者眼压、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生活质量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以富含绿原酸类成分的苦丁茶(Ilex kaushue)为材料,使用溶剂甲醇、乙醇、丙酮和水,结合超声波提取、水浴提取、回流提取等方法对绿原酸及其异构体的提取效率及提取后各异构体的变化进行分析。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使苦丁茶的6种绿原酸类成分及咖啡酸在6 min内实现分离。提取结果表明,丙酮作为提取溶剂,在采用超声波和水浴提取时能获得较高的提取效率,易获得较多总量的绿原酸类成分和高含量异绿原酸A。而最常用的溶剂乙醇并未达到理想的提取效果。在不同溶剂的回流提取中,虽然提取的绿原酸类成分总量接近,但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含量有较大差异。醇溶液特别是乙醇溶液的回流提取使异绿原酸C的量大幅增加,而相应的异绿原酸A的量大幅减少,表明在醇加热条件下,异绿原酸A转化为异绿原酸C,这为获得抗氧化性更强的异绿原酸C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刚  胡蓉  舒平  杨璐舟  刘尧  黄丽 《生物磁学》2013,(36):7112-711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联合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后IOP、ACD及AL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治疗前后IOP与CA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该组治疗前后AL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平均视野缺损值、平均模式标准差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术后与对照组术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明显大于观察组(10.00%)。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6.
顾阳  杨晟  姜卫红 《生物工程学报》2013,29(8):1133-1145
产溶剂梭菌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微生物.通过遗传改造以优化产溶剂梭菌的发酵性能一直是溶剂制造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但长期受限于该类菌并不完善的遗传操作工具,未见明显突破.近年来,随着TargeTron基因中断、大片段基因整合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其分子遗传改造已取得较大进展.文中对产溶剂梭菌的分子遗传操作工具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现有技术在效率及全面性方面的不足.基于此,今后应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梭菌基因失活技术,如建立基于同源重组的基因删除和替换;同时也应发展新的分子操作技术,如基因组多位点共编辑、多拷贝定点和随机整合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白内障的患者121例,随机分配为微切口组与常规切口组。常规切口组采用3.0 mm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方案,微切口组采用1.8 mm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手术前、手术后1日、7日、1个月、3个月监测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中央角膜厚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手术后1日、7日、1个月、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手术后1日、7日时,两组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均较手术前明显变薄,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均呈降低趋势,最终与手术前相似。微切口组患者不同时点六角形细胞比例与同期常规切口组比较均显著升高,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与同期常规切口组比较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角膜厚度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与手术切口有相关性,缩小手术面积的小切口手术使术后修复增快,安全有效,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在城市绿化中滥用化学农药引起的生态问题,研究了胡椒木(Zanthoxylum piperitum)叶片的精油成分及其驱虫、杀虫、杀菌活性。结果表明,采用石油醚萃取胡椒木叶片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 h、温度50℃、料液比1:5,得率最高为0.5123%。从胡椒木叶片精油中共鉴定出25个化学成分,主要为酯类、烃类和醇类,占总峰面积的99.96%,而具有驱虫、杀虫和抗菌活性的成分占88.50%,包括肉桂酸甲酯(87.83%)、柠檬烯(0.18%)、薄荷醇(0.11%)、香茅醛(0.10%)、α-蒎烯(0.08%)、α-石竹烯(0.08%)、松油醇(0.04%)、石竹烯(0.03%)、羟基大牻牛儿-1(10),5-二烯(0.03%)和β-水芹烯(0.02%)等。20 mg m L~(–1)的精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85.38%,接近BHT阳性对照;但还原性低于Vc,表现出较弱活性,这可能与提取工艺有关。因此,胡椒木叶精油含有多种驱虫、杀虫、抗菌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开发为天然植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桑黄是一类应用广泛的药用真菌,桑黄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和降糖作用。本研究中的杨树桑黄属于桑黄中重要且能栽培的一种。本研究采用深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从栽培杨树桑黄子实体中提取多酚类化合物,考察了不同提取条件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氯化胆碱与尿素组成的DES体系对多酚进行提取,并进一步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21 min、80 ℃、料液比1:260 g/mL。在此条件下,多酚的提取率高达(23.17±0.88) mg/g,远高于传统方法(12.45±1.88) mg/g。最优条件提取的多酚显示了很强的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由此可见,采用DES法从杨树桑黄子实体中提取酚类化合物比传统方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眼压变化、视力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及24 h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具有围术期眼压升高慢、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