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科学学报》2019,(5):652-652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被国内多家数据库收录,被CA化学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收录,荣获2015年度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高影响力十佳期刊。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统计:2018年影响因子1.159,居21种农艺学科期刊的第二位。  相似文献   
2.
乡村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模式的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苏南乡村生态植物景观营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生态植物景观营造是乡村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模拟自然、半自然植物群落为基础,对乡村生态植物景观营造进行了研究。根据乡村景观的构成要素,可以将乡村植物景观划分为村落植物景观(农户外环境植物景观)、农田植物景观、道路植物景观和水域河道植物景观;生态植物景观营造可以从自然群落中得到借鉴,以常熟为例,采用植被生态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对当地自然、半自然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模拟形成15个可供当地应用的人工配植模式;乡村不同植物景观类型具有各自的特色和功能要求,通过分析常熟典型乡村特点,以模拟自然群落为基础,可进一步改造形成适于不同类型的乡村植物景观配植模式。  相似文献   
4.
十多年前,从大学毕业的刘兆丰从风景区规划开始认知真实的贵州,开始参与风景区规划工作,也从此与乡村旅游结下不解之缘。这些年来,他以一个规划师和建筑师的目光见证并参与了贵州乡村旅游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并以独特的历史观视角,分析这里的山水人情何以与众不同,且入木三分。在他看来,乡村旅游要跳出单纯旅游业的角度,而从解决农村整体问题的角度来规划。  相似文献   
5.
在贵州贫困山区几乎所有的村寨,都留着一个人的脚印,那是在整整30年里散布下的脚印。那些脚印记录的是贵州乡村旅游艰难曲折发展的步履,而留下这脚印的人就是贵州省原旅游局长、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委员会专家杨胜明。与她面对面地交谈,你丝毫不会感到在其它场合里司空见惯的官气,而是在不知不觉中被一种难以名状的力量所感染,这兴许就是能把在一般人看来尚属奢华的旅游与穷困山区百姓命运联系起来的一种气质和使命感。杨胜明在2007年出过一本书:《蹒跚的步履》,近百万字真实地记录了她作为一位政府官员对贫困山区发展旅游的认识过程和步步深入的施政轨迹,从以经济目标出发的旅游扶贫,到村寨全面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乡村旅游,再到倡导村民自主发展的核心理念……每一步转变和前进都折射出她所著书名中的"蹒跚"二字。如今,乡村旅游的蹒跚之旅尚处在进行时态,或许进入了更加艰深的阶段。世界旅游组织将贵州的乡村旅游作为长期观察点,并于2006年在贵州召开了"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会上发表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贵阳宣言》,而这一切皆出于一个原因: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尚无成功案例。杨胜明抱定决心去破解这道难题,她说:"乡村旅游肯定是我终生的事业"。  相似文献   
6.
对位于福建省和浙江省8个地区39个村庄的乡村人居林4种林型(庭院林、道路林、水岸林和游憩林)的树木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省的乡村人居林共有乔木61科130属201种,共有灌木34科52属76种;福建省乡村人居林中乔木种类较为丰富;浙江省乡村人居林中灌木种类较为丰富.4种林型中,庭院林树种数最多,道路林树种数最少;组成庭院林的乔木树种和单株数均最多,而组成道路林的乔木树种及单株数均最少;组成庭院林和游憩林的灌木树种和单株(丛)数均较多,组成水岸林的灌木树种及单株(丛)数最少.在福建省和浙江省乡村人居林中,常绿树种、乡土树种和2003年以前种植的树种株数较多,分别占两省乡村人居林树木总株数的71.05%、85.57%、61.20%和65.95%、76.02%、61.43%;栽植截干和管护截干株数均较少,但浙江省乡村人居林中栽植截干和管护截干的株数均多于福建省.福建省乡村人居林中乔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和枝下高的均值均明显大于浙江省,而两省灌木的地径、树高、冠幅和枝下高的均值差异较小.福建省的游憩林及浙江省的水岸林中乔木的胸径最大,而福建省的水岸林及浙江省的庭院林中灌木的地径最大;福建省乡村人居林中胸径10.0 cm以上的乔木所占比例高于浙江省,其中福建省的4种林型中胸径在30.0 cm以上的乔木树种的平均胸径、种类数及株数均高于浙江省.两省乡村人居林中频度最高的10个树种明显不同,仅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 (L.)Presl]共存于两省所有林型中.  相似文献   
7.
张德伟 《生物磁学》2005,5(1):49-50
探讨了我国加入WTO后给医学图书信息事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振兴事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何崴 《生物信息学》2018,25(5):32-36
近年来,乡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运动,各个领域都将乡村视为重要的研究和实践对象。建筑也不例外,甚至从实践层面上讲还走在很多领域的前面,建筑实践已经成为乡建中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取得大量成果的基础上,乡村建筑及其设计也暴露出若干问题和误区,笔者在多年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对乡建中建筑及其设计的作用和观点,并于文末提出了创建“乡村建筑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李玉 《菌物研究》2024,(2):113-117
针对秸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为促进秸秆有效转化、优化循环经济模式、促进“三物融合”生产,围绕“秸秆菌业”这个新命题,从中国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秸秆菌业概述、秸秆菌业的挑战与机遇、秸秆基质化利用、秸秆菌业高效转化和秸秆菌业与“双碳”这6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秸秆菌业循环农业模式具有再利用、再循环的特点,通过这种模式发展农业生产,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农业污染问题,同时还能够有效节约资源,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态学已逐渐发展成一门受众人肯定的生态学分支学科,但乡村生态学未引起广泛重视。本文定义乡村生态学为研究村落形态、结构、行为及其与环境本底统一体客观存在的生态学分支科学。村落是以一定年龄结构、一定数量人口或人群为基本特征,以户为组成单位,以土地为经营对象,以相应的生物(牲畜和作物)为主要价值资源的人类聚居的空间单元。村落除具空间和生命涵义外,还直接联系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土壤和植被等景观要素与资源参数;同时,它还与历史传统、社会习俗等多方面复杂因素有关。乡村生态学的意义在于揭示村落与所有这些相关因素的关系,并用以指导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