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1篇
  5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用几种蛋白质侧链修饰试剂对β-N-乙酰氢基己糖苷酶进行化学修饰,在一定条件下,当巯基、羟基、酪氨酸残基分别被IAA及NEM、PMSF、NAI修饰后,酶活力不受影响,说明这些基团与活力无关。当羧基、组氨酸及色氨酸残基分别被EDC、DEP、NBS修饰后,酶活力大幅度下降,说明这些基团或者参与了酶催化作用,或者位于酶活性位区附近。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利用筛选培养基,从肉牛瘤胃液中分离筛选产乙酰酯酶的细菌菌株,并研究菌株的产酶特征。【方法】利用厌氧培养技术,以木质素为唯一碳源,筛选并驯化所得菌株。根据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革兰氏染色、伊红美蓝培养基培养、甲基红试验和柠檬酸盐利用试验,鉴定菌株。采用对-硝基苯乙酯测定酶活力。【结果】筛选得到产乙酰酯酶活力较高细菌菌株RB1,初步鉴定为Escherichia coli。菌株RB1的生长曲线表明,0 42 h为菌株的延迟期,42 60 h为菌株的对数期,60 66 h为菌株的稳定期,66 86 h为菌株的衰亡期。菌株所产乙酰酯酶最适温度为40°C,最适pH为8.0,在最适温度与pH条件下,培养基中添加玉米秸秆粉,乙酰酯酶最高酶活力达到0.52 U/mL。【结论】筛选获得产乙酰酯酶的细菌菌株RB1,其乙酰酯酶活力高于已报道的菌株,是一株具有研究和应用潜力的产乙酰酯酶的菌株。  相似文献   
5.
甲壳素脱乙酰酶(chitin deacetylase,CDA,E.C.3.5.1.41)是一种能催化脱去甲壳素分子中N-乙酰葡糖胺链上的乙酰基,使之变成壳聚糖的酶。而壳聚糖因其独特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等行业。对CDA的来源、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结构和催化机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出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应在CDA基因的克隆表达、CDA底物的改造及CDA的结构和催化机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酰基转移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酰基转移酶(acyltransferase)是一个多功能蛋白质大家族,在机体内组蛋白酰基转移酶、N-乙酰转移酶、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等对维持机体正常功能与疾病发生都密切相关,研究其功能与机制对于疾病的发病机理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醛糖还原酶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性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醛糖还原酶基因 5′调控区存在的可引起蛋白质表达发生改变的遗传变异及这些变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应用PCR SSCP分析对醛糖还原酶基因 5′调控区 - 60 9~ + 4 0的DNA片段进行了筛选 .所有变异体均进行DNA序列分析并克隆至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报告基因载体(pCATreportervector) ,然后将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 ,通过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活性求出启动子的相对活性 .同时进行凝胶滞留试验与足纹分析以确定DNA与核蛋白的相互作用 .结果显示 ,在 1 45名 2型糖尿病患者及 1 2 3名正常对照的醛糖还原酶基因 5′调控区除野生型外 ,共发现 2种多态性 [C( - 1 0 6)T、C( - 1 2 )G].在正常对照与患者中 ,基因型WT WT ,WT C( - 1 2 )G和WT C( - 1 0 6)T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在有视网膜并发症与无视网膜并发症的 2型糖尿病患者中 ,WT C( -1 0 6)T的发生率分别为 35 5%和 1 7 9% ( χ2 =4 0 0 ,P <0 0 5) ,WT C( - 1 2 )G的发生率分别为1 5 5%和 3 3% ( χ2 =3 43,P >0 0 5) .在有并发症的患者中 ,WT C( - 1 2 )G和WT C( - 1 0 6)T两者的总发生率为 42 3% ,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的患者 ( 2 0 0 % ) ( χ2 =6 2 3,P <0 0 2 5) .野生型 ,C( - 1 2 )G和C( - 1 0 6)T等 3种调控序列的相对活性分别为  相似文献   
8.
N-乙酰氨基葡萄糖化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JL  Ma L 《生理科学进展》2002,33(4):373-375
蛋白质磷酸化在生命活动以及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研究证实,但不少研究发现在大多数核,胞液蛋白质上不仅存在磷酸化动态修饰,还存在广泛的动态N-乙酰氨基葡萄糖修饰,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酶以类似于蛋白质激酶和磷酸酶的方式调节蛋白质是否发生N-乙酰氨基葡萄糖化。N-乙酰氨基葡萄糖化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与胞液,其生理功能涉及细胞基本生命活动和调节信号传递。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作用基础与阻断或影响蛋白质的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α-乙酰乳酸脱羧酶产生菌的微波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高产突变株,以产α-ALDC的枯草芽孢杆菌3226—5为出发菌株进行了诱变处理。经过微波(小火)物理诱变得到3株高产正突变株W181、W184、W195,经过多次传代实验,表明W181、W195是稳定的突变株。突变株W195的α-ALDC相对酶活(OD522)由出发菌株的0.35提高到0.617,提高了76%,突变株W181提高了66.9%。  相似文献   
10.
施谓彬  徐有秋 《生理学报》1989,41(4):361-366
乙酰毒毛旋花子甙元2.0×10~(-7)mol/L,在绵羊心室浦肯野纤维产生延迟后除极(DAD)为实验模型,观察异丙肾上腺素与氨甲酰胆碱对DAD的影响。异丙肾上腺素1.0—3.0×10~(-8)mol/L能增加DAD幅值,为剂量依赖性,并可诱发出触发型心律失常。氨甲酰胆碱2.0×10~(-6)mol/L单独作用对DAD幅值无影响,然而在异丙肾上腺素增强DAD幅值或产生触发型心律失常后,同样浓度的氨甲酰胆碱能显著地减小DAD幅值以及消除触发型心律失常。但氨甲酰胆碱对由高钙、氨茶碱和组胺等所增加的DAD幅值却无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氨甲酰胆碱能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DAD增强作用,可能与M受体的激活,并继而降低膜上β受体激活时所提高的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