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584篇
  179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导四川省西部鱼类寄生粘孢子虫粘体虫属六新种,即异型粘体虫,新种Myxosoma disparis sp.nov.,四川粘体虫,新种Myxosoma sichuanensis sp.nov.,光唇粘体虫,新种Myxosoma acrossochilusi sp.nov.鳅粘体虫,新种Myxosoma nemachilusi sp.nov.斜囊粘体虫,新种Myxosoma obliqua sp.nov.,雅安粘体虫,新种Myxosoma yaa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仅将在西藏发现的硅藻门,舟形藻属Navicula中的2新变种、曲壳藻属Achnanthes中的2新种作一报道,附图均按西藏标本绘制。1 布鲁克曼舟形藻波缘变种 新变种 图1:1  相似文献   
4.
5.
曹支敏  杨梭秀 《真菌学报》1994,13(4):246-248
本文报道了一于油松上的斑痣盘科1新种:杨陵散斑壳并对新种的形态特征作了中文、拉丁文描述和图解。  相似文献   
6.
7.
新疆小圆孔壳属,锥毛壳属及座坚壳属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自清  赵震宇 《真菌学报》1993,12(3):180-186
  相似文献   
8.
中国南部地区松树上的散斑壳菌I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前一篇文章里,作者报告了我国南部地区松树上散斑壳属的8个种。本文继续报道7个种,其中广西散斑壳是新种,东方散斑壳为我国新记录种,乔松散斑壳等5种为国内已知种。另外,编制了中国南部地区松树上散斑壳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研究了1种海生4条鞭毛的单胞绿藻——广东四片藻鞭毛器的亚微结构和囊壳的形成。4条鞭毛着生于细胞前端凹陷的基部,鞭毛表面覆盖2层鳞片;基体呈纵向平行的“Z”字形排列;具纹纤维连接内外径向排列的两个基体;4个片层状的卵形盘(或称半桥粒(halfdesmosome))微管和纤维物质构成的复合体将鞭毛器和根丝体固着在质膜和囊壳上。根丝体通过两束交叉的微管带与两个邻近的外侧基体相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与其它已研究过的四片藻是不同的。囊壳的形成开始于内膜系统,特别是高尔基体。纤维丛和电子密集颗粒在其中合成、修饰,同时由高尔基体衍生的小泡转移到原生质体表面特定的区域,然后经若干步骤接合成完整的囊壳。这个区域与蛋白核的位置相关,表明聚合星状颗粒酶是在蛋白核位点制造或释放的,同时分泌到细胞外。囊壳沿边生长组装与细胞质发育产生特征性的前端鞭毛凹陷同时发生。  相似文献   
10.
杨祝良 《菌物学报》2023,42(1):179-186
基于形态特征和此前发表的DNA序列数据,本文报道了地锤菌属Cudonia的2个新种,它们采自中国东喜马拉雅和横断山的亚高山地区。棒状地锤菌C. claviformis具子实层的部分鲜黄色、棒状,菌柄污白色至淡褐色、光滑。鳞柄地锤菌C. furfuracea具子实层的部分头状、鲜黄色,菌柄被污白色至淡褐色糠麸状鳞片。两种真菌都生长于杜鹃和柳树组成的矮灌丛下苔藓丛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